首页 -> 2004年第7期
巴黎和会前后的陈友仁
作者:钱玉莉
(己)它们应当按照协约国和美国对布加勒斯特条约作出决定时所奉行的原则,和柏林大会施用于圣·斯梯法诺条约的政治权宜原则,以及三个欧陆强国对待马关条约的前例加以办理。
陈友仁起草的这份稿子重点突出,围绕二十一条的背景、内容和中国主张废除该条约的理由,进行阐述,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稿子所采用的策略也很成功,一是在前言部分就指出本次和会必将实施“新正义”准则,因此违背该准则的二十一条必须被废除;二是稿子始终以弱者的姿态,向和会申述中国是如何在这种“单方独断的谈判”中,被迫签字的,从而达到“哀兵必胜”的效果;三是指出二十一条的实施,必将影响先前中国与各国所定之条约,这是个离间计,即希望各大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在华利益,达成否定二十一条的默契。因此,这个草稿不仅获得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认同,而且也得到了美国代表团中国组的首脑卫理的同意。
于是,这份由陈友仁草拟的、经起草委员会成员修改的重要文件,终于提交和会。但是,在帝国主义五强所控制的巴黎和会上,原则被用来做交易。4月下旬,意大利因故一度退出和会,日本也立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胁迫和会答应它对山东的要求。这时,不仅英、法坚决支持它,就连中国一向倚为靠山的美国也一反常态,倒向日本一边,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来避免和会的破裂。
面对如此窘境,陈友仁一面力促中国代表团退出会议,一面利用一切可能的舆论工具,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在5月9日国耻日这天,陈友仁和汪精卫等人在巴黎召开“中国国际和平促进会”会议,有五百多人出席,其中还有不少欧美各界的知名人士。会上,陈友仁慷慨激昂地用英文发表演说,“对于中日间利害关系,言之极为详尽,措词亦相当激烈”,几次被掌声所打断。另外,陈友仁还和其他国民党人分头组织“中国国际和平促进会”的成员和一些华侨团体,每天轮流前往代表团驻地,坚决要求代表团拒签和约。在全国人民拒签声浪的支持下,6月28日,中国代表团终于“公同决定,不往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第一次冲破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在国际事务中决定自己命运的范例,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致美长电,促美抑日
拒签和约实现了,但陈友仁心里还是沉甸甸的。他目睹了和会的全过程,清醒地意识到由于中日两国在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上的悬殊,对山东问题只能智取,不能强夺,要巧妙地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解决山东问题。经过仔细分析,他认为英国最早打开中国大门,它在中国的既得利益最多;法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云南,日本占领山东对它影响不大;而美国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在中国问题上,却是个后到者,因此它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急于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这次日本获取山东,美国肯定很不愿意,只不过为了保持和会表面上的和谐,不得已而为之。最重要的是这时华盛顿已掀起了一场反对国联盟约的运动,中国拒签和约在舆论界和参、众两院议员中得到普遍支持。因此必须及时抓住美国国内这股有利于中国的政治声浪,趁热打铁,呼吁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挺身而出,提出修正山东问题的解决方案。于是,陈友仁立即奋笔疾书,向美国上议院发了一份长长的电报,全文如下:
巴黎中国代表曾开重要会议,请求美国上院予以援助,速通过议案确认山东问题之解决法,除对于为中国不公道且危害世界之和平外,且不合于美国之国家尊严及其利益。中国以威尔逊总统之劝告加入战局,中国实希望美国可以出面助中国不受日本帝国主义之压服。1917年8月14日中国宣战,当时美国及协约各国政府允诺,一致予以友谊的扶助并允“尽彼等力之所能,保中国在国际间得享一地位,并得一大国所应得之尊重”。今所拟定之解决法与上说违背,且破坏美国之外交政策。美国除孟禄主义外,在中国向持开放门户主义,以保中国领土完全及政治独立。昔年美国路脱氏与日本他卡希拉订约公认此主义,最近兰辛和石井又有协定承认不干涉主张。所谓不干涉者即指中国之主权和领土,威尔逊总统亦再三之声明。今山东问题之解决直接违反此主义,不仅使德国之垄断制度继续有效,致使他国在山东不得享工商业之平等机会,乃三国会议时某代表竟承认此种解决将德人权利完全让与日本毫无价值。但吾人须知此项权利早已作废,中国向德宣战即声明废除中德各约,且曾向美国和协约国声明在先,日本实无权利之可得。再次问题之关键包括全亚,中国人力物产丰富异常,当然发展之为全世界谋利益,决不能听一国之予取予求,以遂其私欲。但日本“二十一条”要求之政策如竟继续施行,则中国为日本囊括势必不免。中国既为共同作战国之一,当然有权要求德意志主义之毁坏,不仅限于欧非两洲及太平洋,并当毁灭亚洲之德意志主义。然照山东问题之解决法,则去一德来一日本,直以暴易暴而已。日本大有征服世界之野心,一战中国再战俄国均得胜利,正与德之攻奥攻法无异。日既吞高丽,今又得南洋诸岛,其距澳洲遂较前近二千英里,太平洋海陆两方几全在日海军掌握。今若更得山东,则直将包举亚洲大陆矣。或谓威总统如坚持正义之解决,则和会将破裂,故不得不抛弃中国。然此说是否实现不可知,况英国本持盎格鲁撒克逊亲和政策,今与日本结是,实反其政策,而反对英美两国在华之利益也。或谓中日之全部问题可待国际同盟讨论,然日本今日既能获胜于和会,岂不能获胜于将来之同盟?同盟之行政部中国不得列入,即为日本将占胜利之先声。盖日本可以要求如中国欲将“二十一条”等密约提出,同盟会必须先经日本许可,此关于同盟会约章而可知也。吾人极尊仰美国,故望贵上院仗义直言,代表美国人民勿予通过。除上述各理由外,并因其违反美政府对华之诺言及对华之政策。总之德国在山东之全部权利应交国际同盟,派一国际委员会至山东实地审查,然后秉公处断,如此始为正当之解决法也。
陈友仁的电报既揭露了日本的侵华野心,又明确指出日本的触角已伸至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告诫美国应迅速对此作出相应对策;电报既诚挚地希望美国能助中国一臂之力,尽快修正对山东问题的处理,又委婉地批评威尔逊总统违背自己的诺言,视中国陷于窘境而无动于衷。整份电报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要求实现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
陈友仁的这份电报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许多报纸纷纷转载,舆论对此评价甚高,普遍认为该电报言之有理,令人信服,指出“陈君书中谓山东问题之处置,为不合美国之尊荣与利益,对于中国为不公道,且危害世界之和平旨哉,言乎不但华盛顿听受之举,凡文明之世界莫不听受之至。陈君所言美国对中国之义务云云亦复其是,美国向来对华政策——以维持中国领土完全及门户开放为根本,且各国皆承认之。今山东问题之解决直接破坏此主义”。
陈友仁的电报对日本侵略野心的揭露,使美国舆论领悟到山东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德国占领青岛在道德上固然错误,然就侵略而言则其势尚孤立,故无大害;日本则不然,台湾高丽南满均为彼所有,若一在山东立足即将逐渐侵入中国腹地”。美报认为,如果说陈友仁的电报“根据正义尚不足以动世界之听者,则上述之理由根据于共同利益,其亦足以促世界之醒悟乎。然而明哲之士眼光如炬,对于此问题固自有最高之见解,即如陈君代表中国之呼吁,以中国所受之不公道置诸世界和平受危害之后,实具有卓识。盖彼之呼吁以正义为先,而利益为后,诚有见夫大者”。为此他们相信“中国之呼求当不至虚掷也”。
陈友仁的这份长电终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美国舆论对此十分重视,中国的山东问题一时成了美国政界关注的焦点。美国政府为了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联合英国对日本施加压力,建议尽快解决山东问题。正是在美国的斡旋下,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举行期间,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协定等件,《对德和约》中关于山东问题的不合理规定终于被推翻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