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俄界会议和夺取天险腊子口
作者:石仲泉
但是,张国焘再次拒绝中央命令。9月12日,他指责中央,“不图领导全部红军,竟率一部秘密出走”;“一、三军团单独东出,将成无止境的逃跑”。
为了及时向红军广大指战员解释中央单独率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的意图,揭露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本质,确定以后的行动方针,中共中央于9月12日在高吉即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毛泽东作报告。他说:红一、四方面军会合以后,中央曾作出过北上的决议,中央常委决定了向北发展的方针。张国焘反对这个方针。中央同张国焘作过许多斗争,但没有结果。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两条路线的分歧。对于张国焘,要尽可能做工作,争取他,不马上做组织结论。中央应继续坚持北上。当前的基本方针,是要经过游击战争,打通同国际的联系,整顿和休养兵力,扩大红军队伍,首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接着,彭德怀报告了改变军队编制等问题。在讨论时,与会同志(包括李德)一致赞同中央的意见,拥护中央断然率一、三军团北上和统一改编军队。大家发言,揭露了张国焘拥兵自重,制造分裂,争夺权力的阴谋活动。会议对军队改编作出决定,将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五人团,负责军事领导。
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决定指出:张国焘与中央争论的实质是对目前政治形势与敌我力量对比估计上有着原则的分歧。张国焘夸大敌人的力量,轻视自己的力量,以致丧失了在抗日前线的中国西北部创造新苏区的信心,主张向川、康边界地区退却。《决定》揭露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说:张国焘对于中央的说服和劝告,不但表示完全的拒绝,而且“组织反党小团体同中央进行公开的斗争,否认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漠视党的一切纪律,在群众面前任意破坏中央的威信”,“这种倾向的发展与坚持,会使张国焘同志离开党”。“政治局认为必须采取一切具体办法去纠正张国焘同志的严重错误,并号召红四方面军中全体忠实于共产党的同志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这种倾向作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与红军”。这个《决定》当时没有公布。1935年12月间,才在中央委员范围内公布,在红一方面军高级干部中口头传达。
根据俄界会议精神,中共中央于9月14日再次致电张国焘等,指出:一、四方面军目前行动不一致,是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违抗中央的屡次训令与电令造成的。张国焘对于自己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恶果,应该负绝对的责任。中央先率领红一、三军北上,只是为了实现中央的战略方针,并准备以自己的艰苦斗争,为左路军及右路军的四军、三十军开辟道路,以便利于他们的北上。张国焘不得中央同意,私自把部队向对于红军极端危险的方向调走,是逃跑主义的最实际的表现,是没有战略出路的罪恶行动。中央为了中国革命的利益,再一次要求张国焘立即取消南下的决心及命令,服从中央电令,具体部署左路军与四军、三十军继续北进。
张国焘再次拒绝中央的劝告和挽救,继续顽固坚持南下主张,而且在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突破天险腊子口
俄界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星夜离开高吉村,继续北上,沿达拉河向腊子口方向前进。从高吉到腊子口,既要经过藏民聚居区,又要经过原始森林。由于反动派的宣传,许多藏民藏匿粮食逃离村寨,红军来后,吃住遇到极大困难。原始森林地带,峰峦叠嶂,道路崎岖,行军艰难。小股反动武装在山林里偷袭,也给红军造成了伤亡。14日晚,红军大部队到达达拉沟口的旺藏寺,中央军事领导人下达了以三天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
腊子口位于迭部县东北部,是四川通往甘肃境内的重要隘口。“腊子”为藏语,意为高山谷口。这里平均海拔近3000米。腊子口东西两面的悬崖绝壁高达500米,峡道为南北走向,长约300米,宽近8米;腊子曲水从沟底由北向南奔腾穿峡,河上架有1米多宽的小木桥,连接两边绝壁,要通过腊子口必须经过这座木桥。隘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故称“天险”。敌军在桥头筑有好几个碉堡,以四挺重机枪把守,在隘口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从隘口至邻近的岷县,高山纵横,敌军还纵深配置了三个团,扼守着隘口至后面高山的峡谷,组成交叉火力网,严密封锁红军北进去路。
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于16日凌晨,向腊子口开进,随即向敌军展开了进攻。在数次正面强攻未能奏效后,改用正面进攻和侧翼袭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红四团以四个连正面攻击,两个连攀登悬崖绝壁,向敌后迂回,袭击东面山顶守敌,摧毁大碉堡。天亮时,发起总攻,完全夺取了天险腊子口;并穷追敌军90里,占领了岷县的大草滩,缴获粮食数十万斤,盐二千多斤,这又给红军给养以极大补充。
中央红军夺取腊子口的胜利,为红军北上打开了最后一道天险,使国民党反动集团企图阻挡红军北进的阴谋彻底破产,从而为在陕甘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聂荣臻回忆道:“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棋都走活了。”我们在2003年9月29日早上离开迭部县城向腊子口进发。现在修好了黑色公路,车子很好走。在达拉沟口,我们拐进旺藏乡(即当年的旺藏寺)的次日那村,去看毛泽东当年住过的旧居。次日那村比高吉村还小,只有十几户人家。一条土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寨子,住房建在路的两边。每家的房都有个小院子,进院都有个小门楼。这个特点在这个小寨比较显眼。毛泽东的住房也是个二层小木楼,毛泽东在这房的楼上住了一宿,向红四团发布了夺取腊子口的命令。从次日那到腊子口,有100华里路,车行一个小时即到。我们老远就看到了路边的一个大建筑物。这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纪念腊子口战役,先后修建和重建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由于修路,要拓宽路面,两边山崖不能不炸掉一些,因此,在感觉上似乎就少了点当年那种宛如夔门深峡的气概。目前,这里正在建旅游设施,充分利用其森林资源,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结合起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