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作者:陈家阳




  记者:“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抓好和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十一五”时期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要着力做好哪些工作?
   李培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抓住主要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创造有利于促进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十一五”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一,关于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企业裁员机制,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第二,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
   第三,关于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第四,关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性质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和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第五,关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要以提高重大传染病控制能力和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重点,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以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为重点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以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重点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第六,关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十一五”时期,我们在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任编辑刘荣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