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随斯诺访问陕北和目击红军大会师
作者:黄 华
要离别了,我对斯诺说,我非常感激他使我有别人无法得到的机会,参与了这次对红军和苏区的采访。我亲自听到中共许多革命领导人、红军干部和战士讲述他们在长征中的英雄事迹,体会他们那种同甘共苦、殊死搏斗的伟大精神。这一切使我看到中华民族的精髓,受到巨大的震动,得到最深刻的教育。斯诺说他很幸运被邀请到红军来采访,他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释和答复,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感谢我给他的帮助,希望我在红军中快速成长,不要太久再见面。这时,我们都十分激动,眼眶都湿了。终于,斯诺骑上了马。马队出发了,不久就消失在飞扬的尘土中。
斯诺回到北平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发报道给英美各大报刊,宣传红军的事迹和主张,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有这样一支思想先进、作风优良、朝气蓬勃、坚决主张反对法西斯和抗日救国的力量。这些报道是当时最轰动的新闻。接着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书,废寝忘食,对照着笔记、照片和电影片,把在苏区的新鲜见闻整理、构思并打字成书。他感到遗憾的是没能见到还在长征路上率领四方面军北上的红军总司令朱德。这个任务由他的妻子海伦在1937年到延安采访时完成了。
在北平,欣喜若狂的海伦帮助从陕北归来的丈夫把几十个胶卷交照相馆冲印出来,进行分类,注上日期、地点和人物。斯诺的陕甘宁之行的介绍会和图片展览吸引了许多燕大师生,他们多么想早一点知道关于红军、苏区、毛泽东等等的情况啊!他们认真地听斯诺的介绍,争着看他拍的照片,兴高采烈地展开议论。这时有人提议组织北平学生陕北访问团,去实地亲眼看看。不久,这个访问团真的组成了,共有12位同学参加,其中就有后来担任驻英国大使的柯华同志。他们于1937年5月到达延安,在那里看到了生活艰苦但朝气蓬勃的红军和群众,所见所闻完全证实了斯诺的采访,他们的革命决心更加坚定了。他们也很意外地在延安看到了一年前在燕京大学失踪的老同学王汝梅,大家十分高兴。
斯诺的书在1938年被几位留在上海外国租界里的地下党同志译成中文,以复社的名义出版。如大家所知,为规避国民党政府的新闻检查,书名改为游记式的《西行漫记》。此书在进步知识分子中广泛地秘密传阅,成为一本为读者开拓视野、认识革命,引导人们追求光明的书。成千上万爱国青年读了它以后投笔从戎,不远千里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在国外,《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本由外国记者根据现场采访和照片,以第一手材料写就的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中国红军以及苏区人民真实情况的书。这本书在英国出版后一个月内就再版了5次,震惊了世界。
目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同斯诺分手后,我和马海德骑着骡马跟着陈赓的部队向甘肃南部行军。一路上战士们士气高昂,一天就走了近50公里。北国的深秋将至,陕北吴起镇的被服厂加班加点为艰苦征战而衣衫单薄的二、四方面军战士赶制棉衣裤和鞋帽。受命出迎二、四方面军的战士个个兴奋喜悦,利用休息时间把褪色和打了补丁的军服洗得干干净净,压得平平展展。他们说:“朱总司令要检阅我们了,我们要让他看到我们人人都是那么整洁,那么精神。”
红军战士都是20岁左右年轻的小伙子,他们平常除了作战、军训以外,就是学习革命理论和上文化课,晚饭后或打球、学唱革命歌曲,或下棋、洗衣服等。个别战士也喜欢养如小猴子、小白鼠之类的宠物。一天,一个战士送给我一只小松鼠,说他要上前线打仗,顾不上照料它了,真舍不得它呀。常言道,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位战士的善良和爱心使我很受感动。
我们向甘肃南部行军时,一路沿着黄河的一条支流清水河走,它的浅水河沟特别多,往往不到二三百公尺便是一道小河,我们刚脱鞋蹚水过河,没走多远,又得再脱鞋过河。后来我们干脆不穿鞋了。真像当地人所说的,“六十里路脚不干”。
我们走过甘肃最贫穷的固原地区,有些地方根本不适合人的生存,人烟稀少。那一带河沟里的水是苦涩不堪入口的。我们正渴得难忍的时候,一位红军参谋早已体察我们这些外来人的苦处,掏出一小块糖,我们才勉强喝下了一杯水。
10月3日,前方传来捷报。原本驻扎在宁夏同心城的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骑兵团用两夜的时间疾驰150公里到达甘肃东南部,胜利奇袭会宁城,全歼县城守敌,卓越地完成为迎接四方面军同一方面军会师创造条件的光荣任务。
1936年10月9日,朱德率领的四方面军同一方面军陈赓率领的部队会师了。陪伴他的有张国焘、徐向前和陈昌浩等领导。朱德骑在马上,穿过红一方面军为欢迎红四方面军搭起的彩门。当他进入红旗招展的会宁城时,站在道路两边的一方面军指战员列队呼喊欢迎口号和鼓掌,尽力抒发他们的欢欣鼓舞的感情。首长进屋后,一、四方面军的同志们一下子疾跑向对方,同战友们热情握手拥抱,互相交换小礼物——自己织的毛衣、袜子、毛手套等等。我和马海德无比兴奋地看着这个热烈、伟大、震撼人心的场面。欢笑声和欢呼声响彻天空,有些战士则大声呼唤某某人的名字,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老战友。一方面军送给四方面军大量粮食、牛羊、皮张、冬衣……这和大会餐又是十分欢乐的场面。
当晚,我们被一方面军的参谋带着去见朱总司令。被会师的喜悦环绕着,总司令的心情十分舒畅开朗。他微笑着同我们握手,饶有兴趣地听我俩简单介绍自己的经历和革命志愿。总司令说话和蔼,表示很欢迎我们参加革命。张国焘也在屋子里坐着,似乎在看一份电报,对我们不太经心。
第二天傍晚在会宁城的文庙前举行的庆祝大会上,陈赓师长代表一方面军致欢迎词,然后大家聚精会神地听朱德总司令讲话。他宣读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的通电并讲话。他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大意是:红军的胜利会师有力地说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工人农民组成的军队,是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持革命到底的部队。红军的长征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锻炼了自己,而且扩大了党的影响,沿途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他特别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加强全体红军的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争取革命的胜利。每个红军战士要顾全大局,要讲革命,要讲团结。一、二、四方面军的同志都是一家人,都是共产党的军队,都是党中央和军委统一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都要相互学习,亲密团结,完成革命给我们的一切任务。他的讲话赢得热烈的掌声。在同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错误路线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朱总司令极精彩地总结了这场斗争胜利的要领。毛主席高度评价朱总司令对张国焘的斗争,说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是对朱总司令革命品德最恰当的 概括。
张国焘也在庆祝大会上讲了话。可是他的表情很不自然,说的什么我一点也不记得了。他讲完之后,没有几个人鼓掌。因为四方面军的同志深受张国焘错误的军事指挥之苦,对他自立中央分裂红军的行径日益反感;一方面军的同志们对张的错误早有所闻,自然对他的态度比较冷淡。只是因为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关于坚持原则和团结同志的教导,红军指战员才勉强地称呼这位总政治委员。正如大家知道的,张国焘最终在1938年离开革命队伍,成了一名可耻的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