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英雄先遣连”进军西藏阿里
作者:彭清云 陈伍国 顿时春
当天晚上,我、安子明、曹海林等8名干部集体给李狄三守灵。安子明和我是流着泪看完李狄三留下的两本日记的。日记是从1950年8月1日进藏行动开始后记的,每天都有详细记录,大到崆峪的谈判,小到风土人情,记得都非常详细。日记的最后一页是1951年5月7日写的,内容我至今记得非常清楚。他写道:
曹海林、彭清云同志:我可能很快就不行了,有几件事需要请你们帮助处理。第一个是两个日记本是我们进藏后积累的全部资料,万望交给党组织;第二个是几本书和笛子留给陈干事;第三是皮大衣留给拉五瓜同志,他的大衣打猎时丢了,茶缸一个留给郝文清。几件衣服送给炊事班的同志,他们衣服烂得很厉害;第四是金星钢笔一支是南泥湾开荒时王震旅长发给的奖品,如果有可能请组织上转交给我的儿子五斗,还有一条狐狸尾巴是日加木马本送的,请转交给我的母亲。
李狄三的葬礼非常隆重。5月29日,王震、郭鹏、王恩茂等都发来唁电。6月1日,王震发来电报,要求我们为李狄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还要厚葬、立碑。6月1日下午6时安葬李狄三的时候,附近的群众来了不少,还有两个活佛为他诵经。墓地在我们营区东北方向50多个坟地的正中,坑里铺了4张牦牛皮,遗体是用马皮裹的。我和安子明、曹海林、陈信之、周奎棋、王永平6人抬的遗体。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就是厚葬了。立碑是不可能的,别说石头,方圆几十里连棵小树苗也找不到。我们只好在他的墓前插了一根帐篷杆子,也像藏族人那样挂了一块白布,周奎棋写了“李狄三同志之墓”几个字,就算立碑了。下午,我们又给师部去电请示,建议等阿里解放后重新安葬李狄三,还要立碑。一直到1952年阿里骑兵支队成立后,我们才根据王震的指示,重新迁葬李狄三的遗骨。今天,人们只要上到阿里狮泉河的向阳坡,就可以看到他的墓,墓的前面是一块高大灰色的石碑,上刻“李狄三烈士之墓”几个大字。
安葬完李狄三,我们联名给师党委发电报,坚决要求担负进军噶大克的任务。第二天,何家产师长给我们回了电报:
英雄连全体同志请战报告收悉,经与喀什、新疆军区首长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撤销5月30日命令;二、进军噶大克先遣任务仍由英雄连担负,人员、装备由曹彭二人决定,彭清云负责开进;三、英雄连全部病号一律留驻扎麻芒堡,并由安部留足够之护理人员、药品、粮食和武器装备,所留人员由曹海林负责;四、危重病号尽快组织后送,所需人员由安部派出,由陈信之负责;以上各条决定后,统一由安上报师司。
何家产
1951年6月2日
在山上的8个多月,我们总共牺牲了68人。
阿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何师长回电当天,由45人组成的进军噶大克先遣分队在扎麻芒堡成立。6月6日,我们分成两个梯队,我和王永平、斯拉蒲带一队,分队和分队之间保持半个马站(约25公里)的距离开始往噶大克走。7日,安子明也带领部队开拔。一路要经过羌塘、十三圣湖、冈底斯山。当时我们想得非常简单,逢山爬过去,遇水蹚过去,摔倒了站起来,走不动了就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坚持往前走,就是死,头也要朝着噶大克倒 下去。
离开改则不久,走入羌塘大草原。初时,我们并没觉得有多害怕,只是感到荒凉到了极点。除了有一些暗黄、褐红的沙砾,其余什么都没有。一连三天的狂风夹着黄沙和小石头,不停地吹打在我们身上。即使这样,我们硬是走出了“十三圣湖”的无人区。18日,我们到了冈底斯山主峰的康仁波青山脚下,这是从改则到普兰唯一的一条路。
我们在山脚下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爬山。到快中午的时候,我们爬上了第一个鞍部,从雪道进入全冰道,越往上爬越困难,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马根本没法走。开始,我让朱友臣带5个人在前面开路,用十字镐在冰面上挖台阶,一个多钟头才挖40多米。由于海拔高,大多数人脸色发青,血管暴涨,有的开始昏迷;马也是乱踢乱咬,口吐白沫,有的突然倒下就死了。如果我们当天爬不过去,不饿死,也会冻死。就在我和排长王永平着急的时候,通信员王万明把被子和毡子铺在冰上,一块一块往前移。我看这个办法行,就让王永平往后传,把全部毡子解下来,铺在一起,就这样铺路前进。40多条毡子,一下子就铺出了几十米。到晚上7点多钟,我们到了山顶。当时后续部队离我们还有一个多马站的路程,没有电台,怎样才能把过冰坂的经验告诉他们呢?王永平说,好办,在我们铺毡子的地方写上几句话不就得了。我就让王永平先带部队下山,我和王万明返回去接收尾的三排长斯拉浦,并在冰上给安子明带领的后续部队写了两句话,把我们的经验告诉他们。王永平带部队下到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时,天已经黑得什么都看不见了。当我和斯拉浦等人赶上他们时,已是下半夜了。看到冰上横七竖八地躺的都是人。心想,坏了,怎么能睡在冰上!等我把部队集合起来时,已经晚了,有个战士都冻硬了。我把王永平臭骂了一顿,驮上那个战士的遗体,点上火把,领着大家往山下走,走了两天多才翻过了康仁波青主峰大坂——东君拉。
6月22日,我们到达普兰宗境内的巴格海子。这个地方有水有草,背山向阳,我决定在这里休整两天,等安子明率领的后续部队。在海子边上,我们把牺牲的战士安葬了。
到达巴格海子的第二天早上,一排长王永平起得特别早,我起来遛马的时候,他回来给大家烧水。牛粪半干不干的,光冒烟,不着火,他就使劲吹。我回来的时候,锅里的水开了,火也烧得红红的,就对他说,别吹了,水都开了。他抬起头笑笑说,这里海拔高,六七十度就开了,要多烧一阵。谁知道,我走了最多10分钟的时间,王万明就哭着跑来找我,说一排长牺牲了。我不相信。王万明硬拉着我去看,跑到他身边的时候,火还通红通红的,水也还翻滚着。我抱起王永平的尸体,坐在那里大概足足有半个多钟头,没说一句话,也没掉一滴眼泪。
6月24日下午,后续部队到达巴格海子。
6月25日,我们到达普兰的巴噶。普兰宗本索南红乾和嘎本专员赤门色的全权代表才旦彭加带着200多名僧俗迎接我们。当天,我和才旦彭加联合签署声明,废除了在峪崆签定的《五项协议》,坚决拥护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
6月29日,我和安子明带部队继续前进。
8月3日,我们到达阿里嘎本政府的所在地——噶大克。当天下午,在赤门色专员的住地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我们经过一年零三天的艰苦进军,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挺进藏北,解放阿里”的 任务。
1952年3月,我代表英雄先遣连到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3月18日,中南海怀仁堂举办晚会,选了一部分解放军代表参加,我被安排坐在第五排。我落座不久,晚会主持人宣布,毛主席来接见我们了!同毛主席一起来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和周总理坐在第4排。我当时刚好坐在周总理的后面。周总理转过头时看到我,就问我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我马上站起来说:“我是从西藏阿里来的,叫彭清云。”坐在旁边的毛主席听到我的回答,也转过身问:“你们能不能适应上面的气候?那个地方的社会情况和人民群众生活怎么样?”我就把进藏的具体情况向他作了简要汇报。毛主席要我代向我们阿里的指战员问好。
晚会快要开始的时候,周总理对我说:“彭清云同志,你和你的战友都是硬汉子,你们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阿里人民不会忘记你 们的!”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话,对我们是莫大的鞭策和肯定。那时的情景和感受,我终生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 李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