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一切为了国家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钱伟长是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上有许多开创性的成就,一些学术理论分别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和“钱伟长法”,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奖成果累累。20世纪60年代,他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之一。
同时,钱伟长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我国目前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他历任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1983年起,他以七旬高龄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20多年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大多数人在这样的时刻通常都会以自身的需求作为出发点,然而有一个人,他一生当中所有重大的选择都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人就是钱伟长。从那些难忘的回忆中我们会发现,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这样的选择,才成就了这位老人不平凡的一生。
记 者:采访之前我看了您的很多材料,对您有种感觉,就是您好像没有自我。
钱伟长:我不考虑自己,到现在也不考虑。我现在在上海大学不拿工资。
记 者:我也听说您在上海这边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
钱伟长:没有自己的家,现在我住在学校。
记 者:我觉得这还不光是在利益上,您说的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您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钱伟长:是,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我就干,我是这样的人。
1956年的中国需要大批科学家参与一场前无古人的大事,这就是制定新中国的第一个科学技术长期发展规划,钱伟长和400多位专家教授一起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拟定了57项任务。这些任务中,原子能、宇航、计算机和自动化4个项目是由钱伟长、钱学森和钱三强三人极力主张的,当时的激烈争论钱伟长至今记忆犹新。
钱伟长:这个主张提出来以后,一批老先生都不同意,说我这数学、物理到哪儿去了?
记 者:您的专业也没提?
钱伟长:没提,我是国家需要什么搞什么。
记 者:您关注的并不是某一个学科,而是整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怎么样发展。
钱伟长:对!这样一来呢,跟他们吵啊,这边有400多人呢!只有两个人支持我,一个是钱三强,搞原子弹的,一个是钱学森,搞航天的。
记 者:“三钱”就这么出来的。
钱伟长:他们两个人帮我谈判,吵了一年多,最后周总理说,“三钱”说的是对的,我们国家需要这个。
记 者:当时您跟这400多位科学家争论的时候,应该说压力也非常大,因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领域的带头人。
钱伟长:他们都是带头人,我怕得罪他们。不过我觉得还是要说真话。
没有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不学历史了,要学飞机大炮
1913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七房桥村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祖辈三代都是靠教书生活。在钱伟长16岁那年,家中一连串的不幸打乱了他的生活。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敬爱的四叔相继失去了妻子和唯一的儿子,从此他就一直跟随四叔生活,这位四叔就是日后成为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的钱穆。由于钱伟长经常伴随在钱穆左右,耳濡目染中,他的文史造诣远远高过同龄的孩子。
1931年夏,钱伟长从苏州中学毕业。正当他面临失学之际,上海经营味精厂的化学家吴蕴初设立了“清寒奖学金”,每年可有12个名额供品学兼优的青年上大学之用。这使钱伟长来到上海,他同时报考了北平清华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结果一连收到5份录取通知书。钱伟长理科成绩一般,但文史方面却非常优异,他的志向也在文科。那年考试,清华大学历史试卷是陈寅恪教授命题的,题目很偏,很多人束手无策,钱伟长却考了满分。就这样,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我的语文是很好的,假如重新考状元,我是要考中状元的。
记 者:您还记得当时的语文题目是什么,您怎么答的吗?
钱伟长:语文题目叫《梦游清华园记》。我写了一篇赋,450字,45分钟。他们那个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我的文章,一个字也改不了,后来他给了我100分。四叔后来看见了,批评我说:你年轻不要那么厉害。
记 者:他看您文章写得太好还批评您?
钱伟长:他批评我太骄傲。因为我看见人家没办法写,就自己一个人45分钟写了一篇赋,很得意,对不对?后来考历史我也得了满分,我的二十四史是能背的。
记 者:历史的题目是什么,您记得吗?
钱伟长:就是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卷数、解释人是谁,这样一个题目,我考了100分,没有错!
记 者:那您当时知道不知道有没有第二个100分?
钱伟长:没有,好多人考零分,这样一个怪题目当然零分了。其他数、理、化、英文,我一共考了25分。
记 者:一共?那就是数、理、化、英文4门课分数都非常低?
钱伟长:很低。我的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我根本没学过,所以就没分。
记 者:当时很多人都认定,您肯定是要么上中文系,要么上历史系。
钱伟长:对啊,人家都等着我。
就在钱伟长决定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时间全国青年学生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支持抗日。钱伟长当天也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他立刻作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要弃文从理。
记 者:为什么第二天您就改了志愿?
钱伟长:蒋介石叫张学良不要抵抗,因为人家有飞机大炮,你打不过的。我听了以后就火了,年轻嘛。我说没有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所以我下决心不学历史了,要学飞机大炮。有老同学说你进物理系吧,所以我坚决要进物理系。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怎么也不同意。有人告诉我去跟他泡。
记 者:软磨硬泡?
钱伟长:软磨硬泡,搞了一个礼拜。后来他没办法,说你那么坚决也可以,可是要有一个限制,一年级有普通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这三门课,先让你试读,你要能考70分再收你。我当然也只能答应了。我先学了再说,对不对?
记 者:当时有没有担心您长处在文史方面,如果放弃了长处去学一个自己只考了5分的物理,将来一旦学不好怎么办?
钱伟长:我这些都没有考虑。
记 者:那上学之后物理成绩怎么样?
钱伟长:物理上了7个礼拜,测试一塌糊涂。
记 者:那您是不是很着急?
钱伟长:也不着急,我年纪轻啊。不过那时候我也有点害怕,学不好也不行啊,对不对?那我就拼命,拼命学。后来我在物理系待了四年,物理学得很好,变成全班最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