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大型革命回忆录丛书《星火燎原》

作者:黄 涛

中一篇有一个人的名字错了做了改正,对另一人批示:此人消极脱离革命,以不写上他的名字为好。他还注意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的《星火燎原》的文章。1957年4月18日他看了《人民日报》刊登的《横跨党岭山》一文后,对我们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有血有肉,是很好的传统教育材料。征文都照这样写,我看就不错。”
  聂荣臻为《星火燎原》写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山城堡战斗》和《中国人民怎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等三篇文章,并为编辑部审阅过两篇稿件,对其中一篇在文字上做了十多处修改,两处做了较大的修改。关于长征途中红军和小叶丹结盟一事,他批注了以下意见:“小叶丹兄弟与我同盟的原因为什么?一般人很不了解,其基本原因是小叶丹(沽基宗部落)与罗鸿部落对立为仇,沽基宗想联我以对罗鸿。”
  叶剑英看到编辑部约稿信后就表示准备写文章,后来写了《大革命失败与广州起义》、《伟大的战略决战》两文,每次修改文稿都通知编辑部派人参加研究。
  开国元帅中,只有林彪对《星火燎原》的态度非常冷淡。编辑部的约稿信、征文情况简报、编辑工作计划,他从来没有批过一个字。当时我们考虑《星火燎原》应该有一篇林彪的文章,曾向总政领导同志提出这个意见,并通过肖华打电话,林彪办公室回电答复说,林总的文章不写。
  那个时候,离解放战争结束仅7年,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仅4年,亲身经历革命战争的军队指战员大有人在,对革命战争的记忆也清楚、新鲜。珍贵的军事史资料因此得到很好的保存和挖掘。很多老同志都说我们是幸存者,我们不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对不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因此他们的文章都是发自肺腑,亲身所见所闻的,既真实又感人,正像茅盾说的“它既是历史又是文学”。
  1963年lO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草坪接见地方和军队几个会议代表的同时,接见了我们编辑部全体人员并照了相。
  
  出版在曲折中进行
  
  从1956年到1959年,我们共收到l万多篇稿件。我们首先选编了一部分给报刊发表。当时各个报刊都希望发我们的文章,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还有一些省市的报纸,都找我们要。我们先后向各个报刊提供了大概1200多篇稿子,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后来,于永波上将曾对我们讲,他当时在部队当教育干事,下连队给战士读征文故事,战士们最欢迎。小学老师们说,孩子们听了节约纸的故事,叠纸鹤再也不浪费好纸了。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工人们说读征文中节约粮食的故事,比作报告听讲话效果好。
  从1958年起,《星火燎原》正式出版发行,当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第1集是上下两册,当时名字叫“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集叫“星火燎原”。编到第2集时,我们感觉为每一集都起一个名字太难了,往后再发展,不好起名了。因此,我们便决定整套丛书名称就叫《星火燎原》!
  决定了这部丛书的名称以后,我们提出请毛主席题写书名。1959年9月,我们专门精装了一本红缎子封面、特制精装的《星火燎原》送给毛主席看,请他题写书名。送到中央办公厅以后,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打电话告诉总政副主任傅钟:《星火燎原》请主席题字的报告已经呈送主席,请主席题词的很多,不过主席把《星火燎原》排在前面了。12月,我们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在一张8开大小的白宣纸上横书《星火燎原》四字。从那以后,《星火燎原》一切版本都用的是毛主席题写的书名,手迹原件现仍保存在解放军出版社。毛主席生前为许多报刊题写过报名、刊名,为一部丛书题写书名这是唯一的一次。
  《星火燎原》的编辑出版在1959年前很顺利,反右派运动对此没什么影响。但是,1959年的反右倾运动对我们工作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彭德怀庐山会议上被罢官。当时,我们认为不管彭德怀职务怎么变,但历史不能改变。由于《星火燎原》中一些文章反映了彭德怀的事迹,我们遭到指责。我们的检讨送到中央军委,军委例会上钟赤兵放炮说:“彭德怀的问题,他们哪里能知道!”张爱萍主持会,就趁势说:“算了,算了,不要检讨了。”我们躲过了一劫。但是,《星火燎原》究竟要不要写彭德怀,这还是要有个明确的说法。肖华很支持我们写彭德怀的意见,一次在昆明交代我们请示周恩来。于是,我们行文请示周恩来,但周恩来没有表态,直至“文化大革命”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结果。
  1962年,因为康生的反对意见,《星火燎原》的编辑出版险些夭折。那一年初,《星火燎原》第1集修订后准备再版,朱德对他写的序言做了修改,并将修改稿送给一些人征求意见。康生看到朱德的征求意见稿后,批道:“我怀疑这篇文章有无发表的必要。我怀疑《星火燎原》有无再版的必要。”当时康生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宣部顾问,他的反对成为《星火燎原》继续出版的一大障碍,我们为此一度非常担心。康生的意见转给了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罗瑞卿明确表示:《星火燎原》应该继续出版,并批转肖华同志决定。肖华批示:《星火燎原》继续编辑,继续出版。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星火燎原》已经编辑好10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8集。全国各省市的地方出版社也纷纷翻印出版,有的还翻印两次。其中第3集的翻印量最大,约有100万册。外文出版社编辑了7种选编本,翻译成19种文字在国外发行。
  《星火燎原》丛书发行以后,社会反响极为强烈。报刊大量转载,连篇累牍发表读者来信,谈对《星火燎原》的读后感想。苏联、朝鲜、蒙古、越南,还有日本,以及远在欧洲的英国、大洋彼岸的美国,也都有读者来信。日本《朝日新闻》发表过书评称赞《星火燎原》。其中大家谈论最多的、引起最强烈震动的是《星火燎原》第3集。这一集是红军长征回忆录的专集,一共78篇文章,有反映长征全局的,也有反映某一个方面军或者重要战役的。还有好多文章的作者当时是个普通士兵,写的也是他的生活当中比较小的事情,但是很生动、感人。这些文章前后大概有37篇被选入中小学课本,比如《一袋干粮》、《六月雪》、《飘动的篝火》等。
  
  篇章不朽昭日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即告停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军队整顿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又逐渐恢复。
  1975年,我获得平反,被安排到战士出版社(现解放军出版社)工作。我又接着把《星火燎原》的编辑出版工作带到了战士出版社。
  197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根据中央军委纪念长征40周年的指示精神,战士出版社把修订再版《星火燎原》列入计划。为了配合纪念长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