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周总理交办的三件外事工作
作者:张 颖
接待美国作家韩丁
当时领导交给我的第一件具体任务就是接待美国作家韩丁。这位韩丁先生不是第一次来中国,早在解放战争期间就曾到过西北解放区,参加过当地的土改工作团,不久写出一本书《土地》,并被译成中文出版。这次再来中国的目的是准备写一本《土地》的续篇,所以他提出一些要求:参观当年他参加过土改的地区,还要去那个村庄;要找到当年土改时该村庄的支部书记和支委会的成员,要找到被批斗过的地主,还要找到当年为他做翻译的同志。他提出的这些要求,使我们感到比较难办:从1947年到1970年这么长时间,中国农村经历过多少事,有多大的变化?!要找回二三十年前的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新闻司的同志曾几次和韩丁先生谈话,希望他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改变一下他的计划,他毫不理会。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打一个报告,层层上呈,直到周恩来总理处。
周总理找我们去他办公室谈话,说韩丁先生的要求也有合理之处,尽可能满足这位朋友的要求吧;他当年的翻译戚云已病故,可以告诉他;至于找原来去过的地方和人物尽量满足吧。同时指示我具体去办:去一趟晋东南打前站,找地方也找人。于是我和当时美大司一位姓孙的同志立即出发去山西。抗日战争期间,晋东南是我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和游击区,八路军总部也设在那里。而晋东南的长治市,“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全国闻名的小商品生产批发的主要城市,临近河南省北边。
我和小孙立即整理行装坐上火车先到了山西省会太原市。当时省外事办已基本没有办公机构了,由省委宣传部接待。我们立即向宣传部的负责人说明原由,他们很快就安排一辆吉普车送我们去长治市(地委专署所在地)。从太原到长治相当遥远,即从山西省中部直到南端,公路是有的,但许多路段年久失修,估计最快也需两天的时间才能到达长治专区。山西省委派了一人陪我们前去。沿途我向他介绍了详细情况,并说明是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尽可能满足外宾的要求。长治专署立即指定一位李副专员专门负责。据韩丁说他当时在晋东南参加土改工作的村子名张庄,离当年白求恩大夫住过的地点不远,于是我们就根据这一条线索寻找,在广大农村地区,叫张庄李庄的不少,但还得去找。因为有老支部书记的名字,还有一位当年的民兵队长还很年轻,或许能寻找到。于是我们四五个人第二天吃过早饭,开始走上寻找的路程,真是天公不负有心人,第三天我们居然找到了这个张庄。原支部书记老张头居然还健在,那个年轻的民兵队长现在当了村里的负责人。我们真是万分高兴,就在张庄呆了两整天,了解有关的详细情况,老张头居然还记得韩丁当年确曾在此地参加过土改,斗地主,分浮财什么的。在晋东南,这个小村子不太贫穷:村民不住窑洞,而是有的住砖瓦房,有的住土坯房。房子还算整洁,就是粮食非常短缺,每人每天平均只有一二两粗粮,村民(包括中农)的粮仓都空了。当我们和村干部商议时,他们都极不愿意接待这位外宾。我答应回北京后报告上级再作决定。
我和小孙赶回北京,立即向周恩来总理直接汇报情况,并建议最好不去张庄:那里条件太差了。但周总理思考片刻,还是决定让韩丁全家(包括他夫人和小孩共5人)去张庄,并吩咐我立即再去张庄准备接待韩丁一家。他还把他的秘书叫来,让他给山西省委以及长治专署打电话,要求他们给张庄村民发粮食,按人头每人一天一斤计算,共发一个月。周总理说:难道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不能让外国人参观、了解吗?
第二天我单独一人再去太原,因为赶时间省军区特别调派了一架安-2飞机送我去长治。说起安-2飞机,现在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这种飞机很小,驾驶舱和客舱在一起,只能坐几个人。这次只有驾驶员和我,上飞机之前,他们问我怕不怕?虽然我心里很忐忑,但只能当好汉了,表示:不怕!飞机没有机舱,头和身体都没有遮盖。飞机的飞行高度只有3000米左右,往下看什么都清清楚楚:树木、房子、田野……我“全副武装”,飞行帽、眼罩、棉大衣什么的,只是飞机发动机的隆隆声把我耳朵震聋了,飞行了5个小时,到达长治市下飞机后,感觉还不错!我站得稳稳的,只是什么也听不见。
当晚长治地委副书记陪同我到达张庄,我就住在老张头家的炕上,躺下后觉得还像是在安-2飞机上一样,就这样晕晕乎乎地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早我即召集村干部开会,告诉他们外宾决定来张庄作调查,国务院已决定由山西省委调拨粮食给村里。我们要立即开始筹备,目前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住房,此外还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消除顾虑,并说明到时我本人将陪同外宾一起住到张庄,什么事情我们之间都可商量着办,这下村干部似乎放心了。于是我们开始到全村各家探访,主要是要找到可以安排韩丁一家五口的住处,同时也向大家宣传一下外宾来访的注意事项,好在村中有几个老农民还记得韩丁,我也觉得心里有些底。但房子不太好找,如果让村民让出房子让给韩丁住,那不妥,村子总共也就40多户人家,两条交叉的小街。最后村负责人想起在村头有一座旧的天主教堂,原来有牧师住过,有三四间房子可住,我们立即过去,发现房子仍比较完好,韩丁一家、翻译、陪同都住得下。于是决定让韩丁他们住在天主教堂里面,我让村干部立刻打扫清理,找来木板架上几张床,做成几张桌子板凳。安排好这些事情后,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紧回北京汇报。
还是周恩来总理直接听我的汇报,并作出决定:让韩丁准备去晋东南张庄体验生活,指定我为主陪,此外还有外交部美大司小孙、翻译邢绎。随后周总理考虑了一下,决定在韩丁一家去山西前,他亲自接见韩丁及其全家,并立刻请外事秘书做准备,我也赶快通知邢绎等人去张庄。
1971年夏天的一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召集一次座谈会,他的秘书告诉我,目的是在韩丁去晋东南之前和他见面并征求他的意见。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中期,红卫兵之乱刚刚过去,但红卫兵仍在搞大联合,周总理非常忙碌。这次见面定在晚23时,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我到达会场一看,已坐了两三排近20人,仔细一看都是美国朋友,我认识的有寒春、阳早(韩丁的妹妹和妹夫),卡玛和阳阳(韩丁留在中国的子女),还有柯棣华大夫、马海德大夫以及一位美籍老作家等。周总理的秘书告诉我,因为周总理有很长时间没见过这些朋友了,趁这个机会一起见面谈谈,我即在后边坐下,韩丁的夫人(南美圭亚那人)为人非常朴实谦和,已生了两个小男孩,也一起到中国来了。
周总理准时到达福建厅,和在座的各位朋友亲切握手,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然后微笑着坐下来,向各位问好,并歉意地说:由于“文化大革命”以来一直很忙,许久没和诸位聚谈,非常抱歉。今晚因为韩丁先生一家人又来到北京,并且就要去晋东南体验生活,所以一并请大家来聚谈。周总理先向大家介绍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情况,也说到国际形势,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谈到中美关系,那时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已秘密来访,尼克松总统也决定访华,但双方仍未公布。周总理以提问的方式特别问韩丁:如果有一天中美关系改善,美国总统来访问中国,你有什么看法呢?美国进步人士和工人阶级会如何反应呢?韩丁是美国左派代表人物,立刻表示:一是美帝国主义头头不可能来中国;二是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不赞成帝国主义头目来访问,中美两国是水火不容的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根本没有可能和平相处。他发言相当激昂,接着发言的几位美国朋友虽然语调较温和,但大部分朋友均认为中美关系很难改善。周总理听了这些发言之后讲了话,主要从国际大形势说起:当前是大三角(中、美、苏)在国际形势中起作用,但可能会有新的情况出现。他还仔细分析了美国的情况。他特别感谢美国朋友提供的情况及他们的看法,其实当时周总理是在做非常细致的思想工作,他想如果形势发展了,怕这些美国朋友思想跟不上。座谈会开到凌晨4点才结束,周总理还和美国朋友一同吃夜餐——其实已经是早餐了。最后周总理与韩丁握手告别说:如果到了晋东南以后,遇到任何困难,还可以随时通过陪同人员向他汇报,也可以随时回北京来见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