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不寻常的四届人大筹备工作(二)
作者:孙中范
“长沙决策”,四届人大顺利召开
1974年12月下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时刻。四届人大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完成,进入了最高决策的关键阶段。
12月23日,周总理强撑着重病之身,前往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四届人大准备情况。
从12月23日至27日,毛主席在长沙听取了周总理、王洪文有关四届人大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同他们进行了四次重要的谈话,并且确定了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方案,最终形成了“长沙决策”。
毛主席在12月24日听取了周总理和王洪文关于四届人大人事安排方案的汇报,并作了重要的指示,最后确定了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候选人和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人选建议名单。
周总理在京拟定的四届人大副委员长人选名单是两个方案。毛主席听了汇报后表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赞成大方案,即副委员长人数可以多一些。这样原方案列为国务院顾问或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几位老同志均明确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
在讲到人大常务副委员长人选时,毛主席赞成吴德主持人大常务工作。
毛主席不同意谢静宜列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他说:“副委员长,小谢不能放,人家对她不了解,提得太早了,不好。”又说:“小谢,官越作越大,搞共青团书记可以,当副委员长就不适当了。”
在讲到邓颖超、蔡畅的安排时,毛主席同意邓颖超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周总理坚持邓颖超不要当副委员长时,毛主席没有再坚持。因此只安排蔡畅做副委员长。
毛主席提出:(人大)朱(德)、董(必武)、宋(庆龄)。以下排个次序。
在讲到民主人士时,周总理提出:是胡厥文还是荣毅仁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毛主席同意在民主人士中放宋庆龄、胡厥文、许德珩三人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在讲到国务院副总理人选方案时,毛主席赞成小方案,不设顾问。
在讲到乔冠华、方毅作国务院副总理人选时,毛主席说:“要保护乔(冠华)、方(毅)、谢(静宜),但不要放。”
在讲副总理人选时,毛主席还曾问:“吴桂贤多大年纪?”
关于总政治部主任人选,在周总理去长沙时尚未有定论,毛主席也在思考中。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时提出了三个方案——肖华、苏振华、廖汉生,还提出可否调冼恒汉?毛主席都没有表态。最后,毛主席再三考虑决定让张春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并说,张春桥有才干。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一方面批评“四人帮”,另一方面在人事安排上还要搞平衡。
在谈到郭老(沫若)时,毛主席说:“回去代我问好。”
另外,在向毛主席汇报纪登奎提出要减少兼职的请求时,毛主席没有表态。
毛主席还提出在开四届人大之前开二中全会,并说:邓(小平)换李(德生)常委、副主席。李要他自己提出来,辞去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职务。
毛主席同意修改宪法报告。
至此,毛主席和周总理在长沙最后做出了对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的决策,这对挫败“四人帮”的“组阁”阴谋起了决定性作用,为建立以周恩来和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2月27日,周总理带着“长沙决策”返回北京,亲自整理出毛主席长沙谈话要点。12月28日,周总理召开有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邓小平参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如何贯彻毛主席在长沙几次谈话的问题。12月29日,周总理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毛主席在长沙的几次谈话内容,并且将经过毛主席调整同意后的四届人大人事安排方案印发中央政治局。
周总理从长沙回京后对纪登奎说:“上海、北京、东北都有人选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南方、西北也应有个年青人。”他们商量江苏董加耕是个人选。纪登奎通知郭玉峰,让中组部派人到南京把董加耕接到北京,纪登奎、吴德、郭玉峰等同董加耕谈了话。董加耕是全国知名的返乡务农典型,事迹感人,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本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在谈话中了解到他是反许世友一派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成为一个问题。纪登奎把谈话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为慎重起见,就没有安排董加耕作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让他作了人大常委。
周总理还提出西北也要有一位年青的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并确定由陕西省委推荐,纪登奎直接给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打电话。李瑞山同省委其他领导商量(据说李瑞山还征求了吴桂贤的意见),推荐了姚连蔚。姚连蔚是西安847厂工人,有工农兵的经历,是生产突击手、学习“毛著”积极分子,是西安东郊一派群众组织的头头,当过厂革委会副主任,当时是十届候补中委、陕西省总工会主任。纪登奎等中央领导看了他的简历并同本人谈了话,最后经周总理审定,将姚连蔚列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选。
孙健当国务院副总理是在十届二中全会期间决定的。二中全会前夕,周总理考虑中央政治局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都有年青干部,国务院副总理中也应增加一名年青干部。他对纪登奎说,上海有王洪文,北京有倪志福,西北有吴桂贤,又增加了姚连蔚,东北有李素文,天津还没有人选,请天津推荐一名有一定领导经验的年青干部作副总理人选。1975年1月7日上午十届二中全会报到,纪登奎派郭玉峰到京西宾馆找天津市委书记解学恭,说明中央让天津市委推荐一名有一定领导经验的年青干部作国务院副总理人选。解学恭当即召集天津的中央委员开会,并且电话同天津市委的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市委一致同意推荐孙健,并且当天就把他的档案材料送给郭玉峰转报纪登奎并周总理。孙健是天津内燃机厂工人,从学徒工干起,当过班组长、车间主任、厂团委副书记、武装部副部长、厂党委书记、厂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以后任天津一机局革委会副主任、天津市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市委常委,当时任天津市委主管工业的副书记、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周总理看了简历,同意将孙健作为副总理人选。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并报经毛主席批准,直接列入提交十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副总理人选建议名单。
1975年1月3日,周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十届二中全会的各项准备工作。1月4日,周总理和王洪文联名向毛主席报告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情况,并报去调整后的四届人大人事安排名单。这个名单经毛主席批准后,提交十届二中全会讨论。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经毛主席圈阅的1975年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同时,任命张春桥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1月8日至10日,在周总理主持下,召开了十届二中全会。会议讨论了四届人大的各项准备工作,讨论通过了提请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提请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任命的四个名单,即《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候选人建议名单》、《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秘书长候选人建议名单》、《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委员会主任人选建议名单》、《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候选人建议名单》;讨论通过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候选人建议名单》,提请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全会还追补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通过了《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公报》。周总理在1月10日二中全会闭幕式上,传达了毛主席再次强调“还是安定团结为好”的指示。
1月11日,十届二中全会一结束,纪登奎在紫光阁召开了最后一次组织工作小组会议,对四届人大筹备工作做总结,对值班室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他风趣地说:今天的会议是我和吴德同志的交接,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在吴德同志的领导下进入四届人大秘书处的工作了。我不是四届人大代表,就没有资格参加大会了。大会开起来你们的工作会更紧张,希望你们保持和发扬在值班室工作的精神面貌,做好大会的各项组织工作,圆满完成中央交给你们的光荣任务。大会结束后你们再回到紫光阁,由吴庆彤和周启才同志安排,把四届人大筹备过程的档案完整地整理好,移交给中办秘书局存档。按照纪登奎的要求,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我们用约半个多月的时间整理了四届人大筹备工作过程的全部材料,用周启才的话说叫“片纸不丟”,移交中办秘书局存档(我在这里说到的值班室工作情况,在档案中均有记载)。接着,吴德对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散会后,值班室全体人员从紫光阁搬到京西宾馆,投入到大会秘书组的紧张工作中去。
距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十年之后,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终于在1975年1月13日开幕。(续完)
(责任编辑李树泉 汪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