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李政道与中国赴美留学生项目

作者:顾迈男




   假使这个考试是在北京举行,是否在外地的大学能允许本校有高才生参加呢?能否资助他们去北京参加呢?
   将来如考试申请一切成功后,由中国至美国的旅费是否能得到国家资助?
   假使这一计划成功,第一次考试将在今年年底前举行,那是为了1981年能入研究院,是否各大学能允许1977年入学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参加?
   这些和其他的问题,极望您能加以指点
   专此敬祝您和夫人
   健康
  李政道
  于从化
  
  数日后,方毅回信表示对李政道的建议“深为赞同”。
  为了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顺利进行,早日培养出中国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利用他在国际物理界的威望,在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旗帜下,尽可能多地聚集起全美第一流大学的物理系共同参与对中国物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他曾经给哈佛大学物理系主任卡尔·斯特劳奇教授写了一封信,就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一个实验性的草案。
  经过李政道的不懈努力,美国46所著名大学的物理系都加盟了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李政道经常与这些学校联系,1980年4月9日,他曾亲自给参加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的美国各大学发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
  
  这是关于中国—美国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的第一份报告。由于贵校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已经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共有46所美国大学加盟。随信附上学校名录。今年的考试将由哥伦比亚大学和康乃尔大学负责命题。
  近日我分别收到方毅、严济慈、周培源、钱三强诸位先生的来信,信中重申了他们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该项目的坚定支持。在此,我建议诸位各向中国赠送一份我们现有的招收研究生的院系名单及任何其他有关这些院系的材料。这些资料经汇编后,可连同你们的问卷一起在中国编辑成书,提供给所有有志参加考试的学子。请尽快惠寄有关资料,以便及时成书,不误考期。
  
  1980年4月16日,当时的中国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给李政道写信说:“我们对您如此热情地为推动美国大学联合在我国招考研究生,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这么多大学的响应,深受感动。”信中还说,完全同意李政道所作出的安排,感谢他为祖国四化所做的极有价值的工作。
  当时,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非常繁重。白天,他在学校工作,下班以后处理为中国培养人才和建造对撞机的事情。几乎每天晚上都工作到深夜,这样的工作节奏不是一两天,而是持续了许多年,并且全部是义务劳作。国内有关部门曾多次提出愿意支付给他相关的费用,但都被他婉拒了。他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中国培养人才是有意义的!”
  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的考试工作,也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开始的。各种手续办妥之后,李政道又亲自从美国给中国各地正在准备应考的同学写了充满期望的信。
  他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同学们:
  这次由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各大学及研究院的负责人和教授们的大力支持,使CUSPEA初步有了很好的结果。当然,最主要的是你们自己的努力。
  因为CUSPEA的程序是一种新的尝试,与中国、美国通常的入学方法不一样。随信附上我给美国58所大学物理系的通告(12月12日发出),其中详述了一切申请和录取的手续和处理的期限,阅后请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严济慈院长办公室取得联系,使一切步骤能按时进行。虽然美国的各大学是各自为政的,但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使你们132位之中的绝大多数得到录取。
   来美国后,请不必立刻定专业,除自己的兴趣外,对将来的用处,国家的需要,亦请多加考虑。大体而论,做实验的应该远比念理论的要多。请注意,进研究院不过是学习的初步,得博士学位亦仅是就业的开始。这次你们考试成功,充分表现了中国的高等学校有很好的水准,而将来你们学成回国后,可更快地提高各大学和研究院的质量,使之超过世界水平。科学基础好,工农业也可以随之发展。
  祝你们前途光明
   李政道
   于纽约
   1980年12月13日
  
  在李政道的不懈努力下,1980年美国60多所大学在中国联合招考的第一批研究生共127人,翌年赴美,他们在60多所著名大学受到与美国本国最优秀的学生同样的培养和训练。他们之中,除8人学理论物理外,其余的都是学习中国急需的应用物理和新技术方面的专业。127人全部享受美国提供的公费待遇,按每人每年学费和生活费的下限1万美元计算,仅第一批127名留学生,每年就为中国节约外汇120多万美元。
  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在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录取的学生在美国各大学刻苦勤奋地学习,为中国学生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美国各大学物理系都纷纷要求接收中国学生,这在这些著名学府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为中国培养更多人才而献策
  
  自那时起,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李政道对中国如何更有效地派遣留学生的问题,在美国做了大量工作,仅就中美联合招考赴美国留学物理研究生项目问题写给中国有关负责人的信件,就多达数十万言。他在信中,反复地阐述了自己的有关培养人才的观点,介绍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和培养人才的经验、做法。
  1981年2月11日,他在写给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人的信中说:
  
  要吸收美欧科技成就,宜求其本。或可问他们的科学工作人员是如何培养的?是怎样训练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步是“研究生”的一阶段,亦即由学士到博士这一段的教育,这些由理工科研究院毕业的博士们就是将来科学工作的基层人员。可是,得博士学位不过是工作的开始,尤其是理科的学生,通常尚需有一段“博士后”( post doctoral)时期的训练,才能主持科学研究的任务。
   当然,培养科技人才主力在国内,可是在最近几年中,送留学生可能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中亦有些大关键,中国送至美欧的留学生,是不是能进该国的好学校?而入校后是不是确实受到他们与自己本国的学生完全一样的科技训练?假使不能做到这两点,送留学生并不能解决问题,人数多不一定有益,或亦有害。
  研究生的制度,美欧不一。而在美各校各科亦有异同。请允许我在下面简述在美国理科研究院的一般情况。
  研究生是由各研究院从各大学毕业生(即得学士学位后)向该校申请的学生中选的。好的研究院选择和入院后的训练都是很严格的,程度不好或工作不努力的会被淘汰。通常在第一年和第二年主要是选课,一部分的时间是在实验室(数学除外),有的需担负帮助低年级学生的教导工作。这些工作通常均认为是研究院的训练的一部分(并非半工半读)。大部分的研究生在第三年开始就全力从事研究,写博士论文。由学士至博士的期限视各学生的能力而定,约四五年。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