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让爱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

作者:李伏霞




  
  六、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柯查金)。每读一遍这段精美篇章,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洗礼和震撼。我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老兵会甘愿过着平静、恬淡的生活,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他们已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生命。然而,让我们看看本文开头的几个场景,看看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一双双无神的眼睛,看看媒体报道的孩子因不满母亲的严格管束,而用铁榔头将母亲打死的惨剧……能不感叹?!对青少年进行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应当让孩子们懂得:生命是一种善良、宽容、责任、关爱。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感情的惟一载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海伦·凯勒向读者提出的问题:“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天?”海伦·凯勒用坚强的意志让她的生命令世人瞩目。贝多芬、齐白石用光辉的作品将生命升华到一个不朽的高度。刘胡兰用年轻的生命赢得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历史结论。《三颗枸杞豆》、《精神手杖》等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每一篇都是最好的生命教育的教材。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融入其中,才能使他们真实地感受生命的精髓,发现生活的意义,培养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七、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批文入情,以文载道
  
  职校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感情的淡漠,对现实的排斥和自卑引起的自暴自弃,都影响他们自觉地接受道德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爱的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批文入情,以文载道。
  1.透过文字,从关键句入手,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爱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并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著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2.在口诵心惟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好的朗读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口诵心惟,往往会收到比教师讲解更好的教育效果。
  3.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更有利于爱的教育的实施。
  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品中主人公的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
  5.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爱的教育才会有效应。
  (联系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20006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