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班级自治文化建设初探

作者:任运昌




  班级文化是教师和学生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以及由信念支配着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的总和。班级自治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一种,它区别于其他班级文化的关键在于,师生共同持有并支配其行为态度的基本信念是:学生乐于自主管理,善于自主发展,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并实现有效的自我超越与创新。班级自治文化可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从内容上讲,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既蕴含在教室的桌椅摆放、标语张贴、墙报绘制等物化形态之中,也蕴含在班风、集体舆论、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形态里面。从性质上讲,班级自治文化属于学校的隐性课程,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正面引领作用。从功能上看,班级自治文化实际上是班级管理的一种特色、方法和途径,它凭借学生的自主管理这一主要媒介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心灵,渗透于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之中。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文化已经被定义为学生的生存发展方式和生命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班级管理作为一项面向未来培养新人的教育活动,理应使班级文化成为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而理智的、乐于参与、敢于创造、志在超越的生命意识与生活态度。因此,应建设并弘扬班级自治文化,以培养主动发展、积极进取的真正意义上的新人。
  建设班级自治文化的主要策略是,充分发挥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最优化。具体讲,可以按照以下两个基本途径去实施。
  
  一、运用灵活多样的自主管理机制
  
  实施灵活多样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动力,促进班级自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常见的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有以下五种。
  
  (一)分项承包机制
  这是一种把责任承包引入自主管理的机制,主要的实施策略是:根据班务工作的需要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在班上设置若干职位,采用竞选、轮换的方式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参与自主管理。常设职位有:“桌椅护理处长”“纪律监察局长”“学习加油站长”“体育运动队长”“班务应急连长”“成长档案馆长”“主题活动部长”等。竞选上这些职务的学生要跟班主任签订合同,规定相关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班级是学生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舞台,设置众多职位让学生竞争上岗,可以较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班级自治。
  
  (二)班、队(团)组织“双轨”运行机制
  这种管理机制的主要实施策略是:通过定期竞选、轮换的方式在班上设置两个自主管理组织——班委会和队(团)委会,前者由班长“组阁”,后者由中队长(团支部书记)牵头。两个组织各司其职,既合作又竞争。班主任通过对两个组织及其成员工作情况的定期评比把自主管理引向深入。
  这种做法增加了学生干部的人数,并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班级自治文化建设的质量。
  
  (三)职级管理机制
  职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科学设置学生自主管理的机构和相应岗位,并通过一级管一级的方式推动整个机构有效运行。设置的主要机构有:全校学生会代表委员会、全班大会、班委会、各类小组。全校学生会代表委员会组织全班大会行使决策权。班委会根据全班大会的决议管理全班各类小组,由每天的值日班长具体负责。各类小组由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爱好等进行组建,其日常管理由组长负责。
  这种机构设置模式与传统班级管理的机构设置有一定相似之处。不过,在这一模式中,学生享有充分的决策权,全体学生都能全面参与班级管理,从根本上保证班级自治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三位一体”管理机制
  “三位”是指班级设置的三类管理岗位:“常委会”、“自管小组”和“班主任助理”;“一体”是指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吸引和促进全体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提高自治自律的水平。
  常委会成员由民主竞选产生,一般占班级成员的10%。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分头征求任课教师和同学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立法”和决策工作,同时还要负责班级自主管理的督导和评估工作。自管小组是组织、吸引全班每一位同学参与自主管理的基本单位。常设小组有环卫、宣传、学习、文体等。各组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两人。三名组长根据同学的兴趣和特长组建小组,然后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主管理。班主任助理通常由一至两人担任,任期一周,采取竞选、轮换制。对于潜能未被充分开发而暂时后进的学生,可以放宽条件聘请他们承担这项光荣的任务。
  这种管理机制可以让40%以上的学生担任干部,95%以上的学生实现有效的自主管理。机制运行期间,班主任的任务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治文化氛围,为他们搭建成长的舞台。
  
  (五)班中分“班”管理机制
  这种机制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主要方法是,把一个大班分成三至六个小班后再进行管理。其间,各小班设学生班主任一人(可轮换),其下设班委会和自管小组,各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班主任之上设学生校长一名,副校长两名,负责全面协调工作。班主任则退居二线当“顾问”。
  这种管理机制把传统的“班”升格为“校”,把传统的“组”升格为“班”,强调“班”与“班”的近距离竞争与合作,注重对学生主体精神的激励并满足其表现欲望,对于班级自治文化的建设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以上五种自主管理机制运行的目标相同,但具体形式各异,能够满足不同年级段学生追求班级生活新奇有趣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可以交替运用不同的机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管理活动
  
  丰富多彩的自主管理活动是班级自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持续发展和班级自治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常见的自主管理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针对班级的自主管理活动
  1.组织全班学生设计班徽、创作班歌、制作班旗、制订班规和班训。这些活动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开始阶段,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前后也可以进行。
  2.安排学生轮流记好班级日记。班主任可以设计表格以引导学生定期填写。表格的栏目可分为课堂情况、课外活动、班容班貌、师生交往、偶发事件等等。负责填写的同学必须签署姓名,以示负责。
  3.成立专门机构管好班级档案。常见班级档案有学生干部简表、班级情况简表、班级工作计划、学生座次表、学生考勤册、课程表、各科成绩册、偶发事件记录册、学生日常行为评比表、学生体育达标统计表、班级奖惩记载和学校下发的各种文件等。
  4.设置班级自主管理信箱。设置此信箱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