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
作者:陈启兴
一、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
(一)有心理问题不等于心理不健康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一个人心理健康就肯定没有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所以,他们害怕听到别人说自己有心理问题,害怕自己存在心理问题,为防他人误解,也不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或指导。正由于一些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所以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或回避倾向。这种错误认识阻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开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真正健康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绝大多数人处于心理相对健康的状态。客观上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有轻有重,程度轻微的表现为:心理冲突、心理压力、情感矛盾、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等则属于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一个人有心理问题不一定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这个人心理变态、有神经症或精神病。衡量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不是看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而要看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看个体能否正确地对待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许多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指导和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或都会遇到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此,而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二是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矫正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因为自行解决心理问题对于个体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发展更有意义,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大包大揽,帮人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是在个体不能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时,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和帮助解决心理问题仅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还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提高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从本质上说,指导和帮助学生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其心理成长和心理发展。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学生
不少人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具有双重性,不仅是学生,教师也同样是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非常缺乏,有关培训也不尽规范,许多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往往是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教师或班主任,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通常只能采用“自发式”的工作方法。第二,有关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发生率极高。教师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状态不佳,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比较困难。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应重视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
(四)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许多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产生心理认同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但是,学校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定位在咨询和治疗上,而应放在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早期发现、早期解决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知识传播层面。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利用黑板报、广播、校刊等来传授、传播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和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基础的心理调节技术,发展其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二是问题解决层面。主要是通过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开设心理咨询室和设置心理咨询信箱等形式帮助师生个体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如情感冲突、学习困难、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佳、考试焦虑等,也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如厌食症、贪食症、自杀倾向等。三是心理治疗层面。对于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神经症等问题,就必须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这项工作在大多数学校很难开展,因为缺乏相关人员和条件。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
有些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就是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所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实施依赖于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主要应实现三个结合: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并实现相互渗透,即在教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活动中,使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和谐健康地发展,也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提高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作用。
二、切实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指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应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目前,我国正在深化素质教育和实施课程改革,这是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契机。学校只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