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真情 真爱 真教育

作者:吕彩云

晾干;一块卫生纸,大便或其他急用;一块小抹布,用来擦自己的桌凳。杨小平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来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桌凳擦干净,从正面到背面再到侧面,擦完后把抹布洗净、叠好,放在窗台上指定的位置。杨小平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干干净净地开始每一天的生活。身体洁净、衣装整洁,有利于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一个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会慢慢影响周围的环境,让整个环境都干净起来。
  杨小平老师所带班级的教室门口总放着一块擦鞋垫,孩子们进教室前都会在鞋垫上擦擦鞋子。下雨天杨小平老师的学生会用方便袋另外带一双干净的鞋袜上学,以免穿着潮湿的鞋子上课着凉生病。如今杨小平老师的这些做法已在全校推广开来。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杨小平老师在班里经常组织叠被子模拟比赛。怎么比呢?两块小手帕、一个文具盒、一块橡皮就能解决问题。杨小平老师一声令下,小选手们就熟练地操作起来,不一会儿就会展现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文具盒“床”上,手绢“床单”铺得平平整整,另一块手绢“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橡皮“枕头”放得规规矩矩。
  为了改变孩子早上睡懒觉、做事拖拉的坏习惯,杨小平老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起床模拟训练和穿衣服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把衣服穿得又快又整齐。具体做法是:杨小平老师拿一个小闹钟调好时间,放在讲桌上,学生先模仿熟睡的动作,闹铃响一下睁开眼睛,闹铃响2—3下定定神,闹铃响第四下,一骨碌爬起来。在杨小平老师的训练下,“一骨碌”成了学生起床的第一信号。考虑到有些学生起床可能有困难,杨小平老师告诉学生,当闹钟响了而你又想再睡一会儿时,你就想,老师也在起床呢,我要跟老师比赛,看谁穿衣服快。
  杨小平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整理书包比赛。杨小平老师班上学生的书包里,每本书、每个本子所放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要拿某一本书、某一个本子,不用翻书包,一伸手就能拿出来,完全改变了有些孩子书本、作业本乱作一团,到处找不到的现象。好多家长说,如今孩子不但会整理自己的床铺,还能帮我们整理床铺,看到孩子这么懂事,我们真高兴。
  
  从小事培养好习惯
  
  杨小平老师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社会行为习惯,是一些外显的东西,一个人仅具备这些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她所教班级的各科成绩,都十分出色,这也是让同行佩服的重要原因。
  上课了,随着一声清脆的“起立”,学生们刷地一下站了起来,个个挺胸抬头,精神饱满;坐下时,双脚放平,坐姿端正,专心聆听老师讲课;发言时,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洪亮;站立读书时,一律用手拿课本中间的左右两边,以保持书的平衡;坐着读书时,双手放在两个书角上;读完了,将书轻轻地放在课桌上身体的正前方。学生练习写字前,老师提醒学生要做到“三个一”,并演示执笔姿势;写字时,杨小平老师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对书写美观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对经过努力也写不好的孩子,她俯下身子手把手地指导。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轻轻合起书,连同练习本一起放进课桌里,紧接着迅速摆好下一节课的课本、笔记本、随堂练习本等。
  杨小平老师所带班级学生的课本都整齐地包了书皮。她说,要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习惯,让学生知道书是神圣的,所以发下新书的第一天,杨小平老师就教学生包书皮,然后由学生将课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来完成。杨小平老师所带的班每月检查一次课本,看谁将书保护得最好。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书几乎都像新的一样,杨小平老师用过的教科书也全都如此。
  杨小平老师说:“这些都是小事,但恰恰就是这些小事能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及思想,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由于坚持通过这些小事来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多年来,杨小平老师班里从来没有学习太差的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是因为杨小平老师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把美德培植到学生的心灵上
  
  杨小平老师认为,一个人将来不管干什么,都要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善待人、谦让人,都要讲文明、懂礼貌、有社会公德、有责任感、诚实守信,她把这些美德一一培植到学生的心灵上,转化成学生的信念,使之成为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遵守规则
  
  保持良好的课间秩序,走廊里、教室里不高声喧哗,上下楼梯右行礼让,这是每个学校经常抓而又最棘手的一项常规工作。而杨小平老师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却做得很好。从一年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起,杨小平老师就教育学生课间活动要有序,过走廊要轻声慢语,上下楼梯右行礼让,并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做人有修养的表现,否则会影响别人的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杨小平老师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必须怎么做,而是先想办法让学生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课间的时候,她特意安排本班学生在楼上的学生下楼时,不按规则往楼上走,让学生体验,不按规则上楼,不但慢,而且不易上去,不小心还会被撞倒在地。这一巧妙做法,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上下楼梯要右行。杨小平老师由此引申到交通规则,告诉学生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撞车,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这样孩子们就很自觉地遵守规则了。
  
  感恩长辈
  
  杨小平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不要以为家长为我们做事是理所应当的。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她使用了一个独特的办法——让学生在家里跟父母“换位”一周,名日“体验周”。这一周,学生将力所能及的家务全包下来。亲身体验后,学生都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杨小平老师还告诉学生,家务只是父母很小的一部分负担,父母要工作赚钱供子女上学,还要照顾老人,因此,我们要学会为父母分忧,当父母有病时,主动照顾他们;当他们劳累时,为他们用热水洗一洗脚。感恩父母,就是在校做一名优秀学生,在家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能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活,要尽可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每个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在杨小平老师的教育下,她班的学生不仅懂得了感恩的含义,而且还用自己幼小的双手和心灵去践行着感恩,成了大人眼里懂事的好孩子。
  
  勤俭节约
  
  杨小平老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她常常告诫学生,要勤俭节约,珍惜学习用品,不用高档学习用品,铅笔短了可以用硬纸卷起来,做成一只新铅笔;不能乱撕本子,必须拿用完的本子换新的;不能以考试为由,买新笔、新尺子等;包书皮要用旧挂历纸或旧报纸,不要花钱买现成的。
  夏天天热,杨小平老师要求每个孩子都喝白开水,不喝饮料,不吃零食。总之,不乱花钱,把钱节省下来买书看。她班上的孩子都知道,他们现在用的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自己没有资格浪费,更没有资格炫耀。就这样,她班里不管是家庭优越的孩子还是家庭贫困的孩子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和谐,养成了互帮互助的好风气。
  杨小平老师认为,从“习”到“惯”的培养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小事能坚持下来更需要毅力。当良好的习惯成为一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它的巨大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正如乌申斯基所说: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杨小平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无微不至的爱心和细致入微的严格要求诠释了这句名言。
  杨小平老师是平凡的,做的都是在别人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她又超越了平凡,像一位高明的艺术家,精心雕琢着每一位学生。在杨小平老师身上,T作与事业、普通与高尚、平凡与伟大完美地融为一体。
  
  (联系地址: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小学 261500) (责任编辑:周 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