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不同类型班主任策划组织班队活动分析
作者:袁文娟
怠,甚至出现“溜岗”现象。和前一位教师不同,该班教师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静心观察,进而发现是部分男生开始变“坏”,大部分女生依旧认真工作,甚至主动把男生的工作做了,且很少有人向老师报告(和四年级相比有很大反差)。于是老师马上想到:女生发育相对于男生要早,女生有扮演“姐姐”角色的趋势,男生则将错就错,过足“贪玩小弟”瘾。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师策划了“劳动真美”系列活动:
1、大追踪:观察某一同学岗位劳动情况。
2、大特写:记录或描写该同学劳动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场景。
3、大演播:“一分钟赞美——夸夸我们班的( )”。引导学生向为集体、为伙伴默默无闻服务的同学表达感谢和赞美之情。
4、大交流:“劳动真美”。指导学生用手抄报的形式,交流岗位劳动的收获与体验。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策划组织了“360”特别行动,以“红领巾志愿娃”“红领巾钟点工”的形式组织学生到具有真实社会情境的岗位上开展活动,体验“360行,行行出状元,劳动真美”的深刻内涵。
第四类班主任:这类教师在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他们能整体策划活动,目标清晰,有较强的资源整合意识。
这类教师的学生工作已基本形成风格,活动策划意识强,能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主线,点、线、面结合,“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一起做,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地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点”是作为道德基础性构成的几个基本元素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培养要求, “线”是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面”是学生丰富多彩、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
每次策划活动都以“长程”的意识设计“短时”的教育活动,把小的切入点——也就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或需要关注)的问题放在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回溯过去,着眼现在,预设将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关键是在“线”上选“点”,与“面”链接,因为某一主题所包含的基本元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领域也不是单一的,所以会出现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相应提高,螺旋上升。例如: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许倩老师设计的班队活动《下雨啦》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设计的,它是二年级“合作”主题教育的一项内容,整个系列活动包括:
小队合作活动之——
1,游戏篇。(1)小马过河;(2)下雨啦;(3)小树叶找妈妈;(4)森林音乐会。
2,岗位篇。(1)以小队为单位寻找合作岗位;(2)岗位竞聘;(3)岗位评价,我们能行——经验交流;(4)岗位合作,我们真棒——优秀小队评选。
3,学习篇。(1)快乐生活——童谣传唱;(2)美丽秋天——树叶贴画;(3)古诗诵读擂台赛;(4)口算接龙比赛。
设计是从平日的游戏活动开始,延伸到班级岗位,最后再回到学习活动中,把四人小组建设、小队建设、语文学科活动、课间活动指导、伙伴交往指导、小干部培养等有机地整合起来,老师成了学生多彩童年生活的编织者,活动产生的效果也是综合的。
以上四类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策划组织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同表现固然与其不同的资历、经历和认识水平相关,更重要的可能还与其对学生工作的解读相关。如何正确面对差异,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不断地成长与发展,将是学校层面学生工作和教师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