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如何让班主任工作走进学生心灵

作者:陈志华




  班干,组长、值日生、课代表轮流“坐庄”。谁有进步谁干,谁进步大谁干重要的事,设一个特别座位,进步大的轮流去坐。
  
  撼其心
  
  一味的表扬,较易使人产生盲目感。而批评则能使人振聋发聩,心灵受到震撼,头脑会突然清醒,从而反思自己、正确认识自我,古语有“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人不太爱听的“批评之声”“惩戒之言”对成长是有利的。如果说,表扬能悦其心,产生前进的动力,那么惩罚则是适时调整,保证成长的方向。
  批评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常用的方法,研究表明,适度的批评,作用不比表扬差,有时甚至优于表扬,但是一定要慎用批评,否则就像给病人过量用药一样而产生毒副作用。
  
  1.坚持批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其错误并改正以求上进。估计目的达到就行,不可用体罚、超时罚、学生互相罚,甚至罚家长等等方法。因为这只能恶化关系,造成不良后果。绝不可为学生的错误而发泄愤怒,更不可图痛快而滥用训斥、辱骂等等过激手段,应该冷静、理智地把握好分寸。
  (2)就事论事原则
  批评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不以势压人。在批评时要注意的是抓住“这件事”本身来谈,而不可翻老账,或是将小事扩大,上纲上线,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和产生自卑心理。
  (3)以情动人原则
  批评学生时始终遵循爱的原则。教师要表现得具有同情心,要有一种与学生有相同相似感受的体贴之情。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言行错误,让其鼓起勇气改正。以情感人,寓理于情,合情论理,情理交融,学生必能“信其道”而“改其行”。
  (4)自我教育原则
  学生有了错误或过错后,一般已“心中有数”。此时,如被老师找来谈话或“教训”,便有一种恐惧与防范心理,若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只能使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或者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而走向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注意向学生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心平气和地指出其错处,同时也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并适时反问,引导其自我教育,如:“难道他对你不友好吗?”、“难道作为学生该这样做吗?”在这样的反问之中,让其认识自己的错误。
  
  2.讲究批评艺术
  批评,要注意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润物无声。
  (1)情境熏陶
  学生犯错误大多与产生错误的情境有关。古人曰:“久入鲍鱼之肆不知其臭,久入芝兰之室不知其香”便是这一道理。对于出错的学生可让其到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活动活动。例如一学生常迟到,我提醒多次无效,经了解,他爱睡懒觉。一日,他来得特别迟,且脸未洗,衣不整。我不再说教,而带他做三件事:照镜子看自己的样子;跟我到各班走一走,数一数人数;听全校的读书声。三件事完毕,我给他整衣梳头送上座位,从此他再未迟到过。
  (2)以行导之
  教师的行为往往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可针对学生缺点,教师以自己高尚品格行为来感染他们。这也是对其无声教育,比如学生乱丢垃圾,教师不动声色地拾起废纸;书写不认真了,教师可工整书写一部分内容于其后,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教育作用。
  (3)抓住契机
  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有口无心,口头承认而屡教不改。这是一些“油子”,一般说服工作无法奏效,教师要留心时机,一有机会便抓住,重点转化。我班有一个男生个人卫生习惯很差,经常蓬头垢面,衣服也不扣好。几次正面侧面教育均告失败,一日轮到我班领操,我临时决定让他领操,他不知是计,大步流星地上了司令台,口令未发出,台下已一片嬉笑,莫名其妙的他仍然有板有眼地做着动作。可是没有系好的裤子不争气地往下掉。台下哄笑,此时,他猛然明白,回到教室,他伤心地哭了,后来,我找到他谈心,希望他珍惜自己的形象。他明白了,从此像换了个人。注意,这种方法不宜多用。
  这样的批评产生的震撼力是巨大的,让犯错的人心灵受到震撼,其作用可大了。
  
  3.批评的注意点
  (1)切忌“当头棒喝”
  切忌“你干的好事!”、“老实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之类的严厉话,不可不了解原委而武断“是你的错,不要辩解”。务记:“润物细无声”。
  (2)切忌威胁
  切忌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不去分析调解,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发出“不承认,叫你家长来”、“回家去”这一类伤感情的话语,这些只会刺伤学生自尊心毁坏师生关系,降低老师威信,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切忌侮辱学生人格
  学生虽然犯了错误,但他在人格上与教师平等,因此不能因错误而侮辱学生人格,切忌这样的话:“笨猪”、“运气差”、“你改不了的”等等。
  (4)切忌自毁形象
  学生犯了错,批评学生时不可说:“我不管了,随你去”“不听我的话,别上我的课”这一类的话。这其实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5)切忌抬杠与热处理
  遇到一些性格倔强、宁折不弯的学生出错时,要避其“锋芒”,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要冷处理,过了“气头”再说,否则,会产生抬杠局面,请看:
  师:“你不认错也要认错!”
  生:“我就不认错,我没错!”
  ……
  下面,班主任该如何处理?我想,只有一条路了——体罚。这是一条十分危险的“绝路”,更会产生令人悲哀的后果。
  
  健其心
  
  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对学生心理的研究成果已较丰硕,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中有22.86%患有心理障碍疾病。班主任做工作,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要研究学生心理,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其心理发展。
  
  1.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不同种类的失常心理和行为的统称。严重的心理障碍是心理疾病,需由专业人士医治,而学生患的大都是轻度心理障碍,属于心理不健康,但影响学习、成长,必须注意。
  (1)认知心理障碍。认知心理障碍,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大体包括:从众心理、应付心理、厌倦心理和逆反心理等。对学习有影响应及时加以排除。
  (2)情绪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客观事物强烈刺激下而产生情绪上的不良反映,大体包括:焦虑心理、沮丧心理、自卑心理、自满心理等。
  (3)性格心理障碍。性格心理障碍,因与性格相关联而成名,有孤独心理、执拗心理、偏激心理、狂妄心理等。
  (4)交际心理障碍。交际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如畏难心理、抵触心理、嫉妒心理、早恋心理等。
  
  2.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需要引发行为动机。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不到正常满足,才产生上述那些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不能等到学生心理障碍形成了才去救治,虽能亡羊补牢,但为时已晚,因为心理障碍的负面影响很难一下子消除,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班务工作中,注意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会起到预防心理障碍的作用。
  (1)满足对交往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基本处于缺乏儿童伙伴离群索居的状态,他心中渴望与人为友,获得同伴支持,但也有胆小畏难,对人怀疑,嫉妒别人等等心理,对此,班主任组织多种活动创设团结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互助,要特别对性格孤僻的和缺点较多的学生予以关照,活动中让其多参与,通过“一帮一交朋友”的形式树立其信心,改变其习性。
  (2)满足对感情的需要
  小学生对周围反应敏感,情感波动性较大,他们不仅需要情感上的引路人,而且也需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者,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做学生的朋友,让其感情有所依;其次,要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游戏;第三,班主任在学生犯了错误遇到挫折时,要充分尊重信任,并及时给予帮助;第四,同学间产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第五,高年级学生情感上易波动,部分学生有早恋心理,这些都要给予尊重、保密,不应当众揭穿,而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与情感对象结成学习竞赛对子,促进学习。
  (3)满足对评价的需要
  小学生表现欲强,对自己是否被人看重十分在意。为了表现自己他们往往全力以赴,有时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不惜以“犯禁”为代价,而班主任的看法则更是“重于泰山”。鉴于此,班主任要适度地满足其这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首先,班主任面对所有学生,爱护优等生,激励中等生,呵护后进生;
  其次,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干部轮流制;
  第三,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学生的活动,如亲自点名与一些差生踢足球;
  第四,让所有学生清楚自己的状况,经常地写《我进步》、《我还要努力》、《他是对手》等题目的小结;
  第五,评价时以表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总之,一个班主任如果能亲近学生,鼓励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做学生的心理医生,那么他就能走进学生心灵,就具有了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本领。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