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高一班主任,我这样做

作者:黄玉峰




  (4)良好的作业习惯指标
  遇到难题不会做,“先求己再求人”,先看书,自己去琢磨教材知识点,这叫求己;还不会做,再去问老师,这叫求人,今日事今日毕,不把问题留到第二天。
  (5)良好的考试习惯指标
  设立诚信考场,通过评选考风考纪优秀班级,加强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风考纪的重要性。
  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等关键环节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才会有保障。事实证明,由于学生精神状态好,学习刻苦,他们的学业取得了进步,他们的思想也日趋成熟。
  2.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
  (1)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指标
  早晨和课间跑操,学生是跑着去运动场,跑着回教室;由寝室到教室,由教室到食堂,由食堂到寝室,学生也是跑,“小跑”既调节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培养了学生“争分惜秒”的意识。
  (2)自觉自发的尊师意识指标
  在校园内,无论是本校老师,还是校外领导,或是学生家长,只要在我们的校园,随处会看到学生的微笑,听到“您好”、“老师好”的问候。
  (3)融洽的师生关系指标
  学校本着“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的宗旨办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坦诚相待,互相学习,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均有满足感、成就感,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和谐、甜美的气氛。
  
  四、正视现实问题
  
  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发挥作用,班级工作中,由于人的差异性,我们的工作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正视反思这些问题,不因瑕而掩玉,也不因噎而废食。
  1.学生形紧而神松。被动学习,主动性不够;心神不静,效率低下。好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努力,严格的管理有助于孩子的勤奋,但是西方有一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是不能强迫马喝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学生都明白要抓紧时间学习,但有的是积极主动地学,有的是被逼无奈地学,不同的状态就决定了不同的学习效果。
  2.家长配合不够。很多家长对学校及班级的管理方法提出了质疑,不愿意配合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家长与老师之间要进一步加强联系与协作。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挖掘家长在影响教育孩子方面的潜力。同时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生活和学习习惯,理解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恰当地关心孩子。孩子的饥寒冷暖哪个父母不牵挂心头,但是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精神的支持和鼓励远胜于物质上的给予。吃得再好,穿得再暖,没有精神的动力,也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考试前后,心理上有不同的变化;结交不同的朋友后也会出现不同变化,家长应细心观察,充分利用假期加强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