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让班级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天堂

作者:蒋小丰 高晓清




  在诸多累于f外骛的措辞黯然失色后,教育再度返回人生的亲切处寻找它的原始命意。教育的职分就在于诱导人的价值自觉,把握好多维度的价值间的张力以陶冶人的生命。凭着这一职分,教育过程理应生命化,关照学生生命的完整性,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理解学生生命的生成性,善待学生生命的自主性。班级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也理应实行生命化的管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一、意识层面:班级管理要树立起“生命人”的理念
  
  在班级管理理念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的核心理念是对学生观的假设。学生不是“工具人”——视学生为机器;学生也不是“幼稚人”——视学生为没有主见的幼稚群体;学生更不是“问题人”——视学生为总是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与不足的个体。在生命视野下,教师应视学生为“生命人”——他们是一个个完整的、独特的、不断发展着的生命体,有着神秘的生命之魂、诗意的生命感动、鲜活的生命经历、旺盛的生命能量、浓郁的生命期待和真挚的生命追求。
  1.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体
  就个人的生命来讲,它当然具有完整性。生命“既不是一个‘部分’,也不是一种特别的功能。它是包容一切的功能,存在结构之所有因素都参与其中”。雅斯贝尔斯特别指出,“毋庸置疑,生命是完整的,它有着年龄、自我实现、成熟和生命可能性等形式,作为生命的自我存在也向往着成为完整的,只有通过对生命来说合适的内在联系,生命才能是完整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生命的认识、领悟和体会都必须建立在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基础上。在班级中,教师应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态度都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2.学生是独特的生命体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样,真正灵动的生命只属于一个个永不重复的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抽象的个体,只有具体的、不可简单规定和被标准化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行为方式,有不同的言谈方式和理解方式,每个人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创造性的吸纳、辨别、选择和融合以创造一种新的世界以应对外在世界。教育就在于尊重人的个性并依其各自的天赋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班级的盎然生机就在于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成全每个活生生的心有存主的个人。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风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张扬个性,追求意义,提升精华,实现自己特有的生命价值,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性光辉。
  3.学生是发展的生命体
  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人的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升华的过程。人是一个发展的生命体,生命体的发展性在于他的非特定性、未完成性和超越性。“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在世界中,它没有对人作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这种未确定性意味着人永远不能被完成,“人永远超乎他对自身的了解之外。他不是一次性地所是的东西,他是一个过程,他不仅仅是被确定的现有的生命,而是在这生命中有自由的可能性……人并不是已完成了的一代一代的人,并不只是不断重复的生命……他‘突破’了在同一个圆圈内永远周而复始的被动性,依靠他自身的主动性,把运动导向未知的目标。”人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超越性是人的生命的本质,是人之为人之标志。超越性是人的生命本身的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是人的生命深处的一个永恒的意志,它促使着人不断思考生命的意义,不断实现生命的价值,不断追求生命的完满,不断创造生命的辉煌。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体,在班级管理中应为他们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成长的境界,引发他们强劲的生命动力,书写色彩斑斓的生命华章。
  
  二、制度层面:协调好学生自由与班级纪律的关系
  
  自由是人的天性,个体的发展就是不断摆脱枷锁,寻求一种自由的过程。康德说:“天赋的权力只有一个,即生来就有的自由权。”卢梭也认为,自由“乃是人性的产物”,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崇高的能力”,“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可是,人生活在社会上,总是与其他人共同相处,因此,个人总要受到业已形成的现实关系的制约,不能仅凭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动。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也必须遵守班级制定的相关纪律。关键是生命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应怎样协调学生自由与班级纪律的关系?依笔者之见,应明晰以下几个观点:
  l.自由不是为所欲为
  黑格尔指出,“当我们说,自由就是指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只能把这种看法认为完全缺乏思想修养”,“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在任性中”。由于为所欲为是一种任性的自由,它建立在冲动的基础上,表面上看似自由,实际上最不自由。“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因此,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建立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建立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人的自由只能在法律、道德规范许可的界限内行使。
  2.纪律不是强制
  班级纪律是班集体为了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并保证“工作”的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则制度。纪律的根本在于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主体性,表现为自由意志性和自我约束性的统一。纪律的最终目的是走向自律。强制则不然,它是为了外部秩序而采取威胁、监视、惩罚及禁止等手段,使学生处于屈从和谦卑的状态,这当然不是真正的纪律。纪律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纪律,学生是纪律的执行者。
  3.纪律是合理约束
  纪律为着学生的天性,合理地约束学生。约束本身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学生积极的良好天性,抑制和矫正不良的品质。学生在集体中的自由是有限度的,我们不能以自由为借口对学生妨碍他人的行为不加以制止。当然也不是为着“纪律”的纪律,为着一个“安静的秩序”,纪律应是动态的、和谐的,“从内心发生出来的一种纪律”(罗素语)。
  综上所述,真正的纪律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是学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自由与纪律的良好互动在于学生能自由表现他的独立性、自觉性和能动性;表现他的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建构和由此激发的精神超越;表现他与教师的真情交往,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表现他在其内在的世界中自勉于良知烛引的高尚追求,在日常形而下的运作中默默葆有一种进退从容的形而上境界;表现在其把切己的体会和酝酿中的个我的智慧融会于灵思创发之中。
  
  三、操作层面:师生双方进行“灵肉交流”
  
  生命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个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应禀持人文关怀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始终贯彻于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以学生的本体生命为依托,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绵延人性的情感,寄寓爱的信念。
  1.情感的交流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从这一角度来说,班级管理过程首先就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尊重、激励和宽容每个生命个体,从而使教育过程充满温馨和阳光。
  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尊。真诚的交流必然是基于双方的共同信任和尊重,交流的双方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为此,师生之间需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情感。对学生而言,自尊是无价的,但又是最敏感的、最脆弱的,作为一个班级的教育管理者,应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
  激励——唤起学生的激情。学生是一个生命体,生命的原始本能就是冲动、激情飞扬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激发起学生生命当中的内在力量。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