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用生命写下爱的嘱托

作者:老 歌




  王佳成绩较差,郑青无限深情地写道:晓佳,你一直坚强努力,成绩依然没有跟上来,责任在老师,还没有找到适合你的最佳切入点。老师气愤别人一直用老眼光看你,说你是个不可救药的弱智儿童。你行,只是缺少经常性的启发,给我点时间来努力吧,相信我的判断我的眼光不会错……
  11岁的李月新小小年纪尽阅沧桑事,性格比较内敛孤僻,不太合群,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郑青在给李月新的信中写道:可怜的孩子,你母亲早逝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缺乏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家庭温暖。前几天,老师看了你写的作文《怀念妈妈》,你把母亲误食东西中毒身亡的伤痛都写出来了,老师越读越感动,泪水打湿了薄纸。孩子,你一定是想妈妈了,我们都在向你伸出热忱的双手愿意拉紧你拥抱你,温暖你那幼嫩的心灵。不要再退却了孩子,看看窗外,每天的阳光都是灿烂的……
  给班长陈胜利同学的信中写道:你是个非常聪明懂事的孩子,你在给我的贺卡上用粗体字写的“问世间高明医生何在?人类走进21世纪白血病定能攻克”的良好祝愿,老师看了很欣慰,衷心谢谢你!站在讲台上我虽然可以聆听到死亡逼近的脚步声,但我疲惫的眼神在与你们渴盼知识的目光交融的刹那,我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孩子,万一老师哪天不辞而别,不要悲伤,奋发进取,当好班长帮扶落后同学,老师在遥远的天国再次说声谢谢你……
  争强好胜的费大龙最让郑青放不下心,他写道:你是个很有号召力的大男孩,但团结同学绝不能靠江湖义气!那天你带着几个孩子欺侮一个小同学,我狠狠批你一顿,你却把错往自己身上揽包庇别人。孩子,这种哥们义气实在要不得,我们国家是文明法制社会,再不改掉将来可能会毁了你的美好前程。这个坏毛病我讲了好多次,你自己都承认是老油条了,为何不能痛下决心彻底改掉?老天留给老师的时间不多了,作为你的师长,心里又急又怕呀……
  虽然每封信只是短短几百字,可对于郑青来说太困难了,他一坐下来就倍感吃力,大脑和手都不听使唤,特别是连续化疗,严重损害了他的记忆力。如果一晚连写三封信就得熬到凌晨12点多,略作休息后还要批改作业备课。妻子心疼他嗔他这是在和死神赛跑,作践糟蹋自己。然而郑青依旧坚持不懈,每完成一封信,一种激情交织的自豪感就油然涌漾全身。半月时间里,郑青用泣血般的大爱写就44封信,他用一颗从容真诚的心与孩子们老朋友般掏心窝子地交流,他不想这么快就走,他和孩子们还有好多心声要说。他告诉妻子,哪天我走了,就从枕头下把信拿出来交给接任老师,如果孩子们还记着我,就每年的清明到我的坟头告诉我成绩是否进步了,缺点是否改正了……
  
  爱延续着,留住老师,留住希望
  
  郑青夫妇每月工资加起来才一千多元,还要伺奉老人供养女儿读书,而治疗费用需50万元,这对于家在农村经济本已拮据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座大山。在经济的重压下,郑青在医院仅住了一个星期就被迫回家保守治疗。仅仅两个月时间,小两口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还欠下8万元巨债。郑青在家选择的是最便宜的药,每周去姚李镇医院化疗一次,镇医院条件简陋,医生劝郑青到合肥大医院检查,但郑青心里却有本账:若每周从姚李到合肥车费来回要50元,加上中午吃饭,一趟得花60多元钱,一个月就要多支出近300元。为了贴补家用,7 3岁的岳母不顾年老体迈,上街拣垃圾,每天能赚3块钱。每当看到岳母苍老的身影拎着蛇皮袋蹒跚在村头时,他心如刀绞,使劲用拳头捶自己的头,孩子般流着泪向爱人号啕大哭:一个大男人得病拖累全家,成了十足的药罐子,与其这样不如出车祸一死了之!妻子心疼地抱紧他泪水涟涟地安慰说,你健在一天全家人就多个盼头呀,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幸福充实的……
  郑青的病体再也坚持不住,5月份被家人强迫送进安徽省立医院治疗,而首次手术住院费要交 30万元,还要付给“中华骨髓库”3万余元的相关费用,郑家为此愁肠百结焦急万分。
  好老师我们需要你!郑青老师的事迹感动江淮大地7000万父老,牵动了无数颗心,安徽省影响力最大的《新安晚报》、新华网安徽频道等媒体向社会发出倡议,开通捐助热线与账号接受各界捐助。一时间,爱如潮水滚滚涌来,至2006年5月中旬,各界救助款达20万余元,加上妻子从霍邱县医保中心预支可报销的大病救助7万元,郑青得以入院治疗。更令人振奋的是,经安徽省立医院多方联系,已在北京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移植捐献中心找到与郑青配型相符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面对社会的关爱,病榻上的郑青感慨道:“我和病魔斗争的信心,是众人的爱心汇成的,如果我有幸获得新生,我将把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在郑青住的四面是玻璃的层流病房里,贴着20多张学生们的合影照片,每当手术前和一次次强烈的药物副反应袭来时,郑青都会向那些照片投以深情目光,久久凝视着那一张张清纯熟悉的笑脸,忍受住强大的病痛折磨。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如此挚爱自己的学生,令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妻子在医院附近租了房,每天只能透过窗子看着丈夫,通过电话聊聊天,她告诉郑青,孩子们都惦记着他,这带给郑青极大的安慰。妻子还把一株翠柳挂在郑青窗前,她轻轻地说,“绿色象征着生命。”
  2006年5月23日,家住江苏省宿迁市的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王迎春捐献的60毫升造血干细胞,由南京专车急送至合肥,输入郑青体内。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主治医生孙自敏说,造血干细胞输入仅是移植的前奏,过段时间,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成功生存并发挥造血、免疫功能,才真正表明移植获得成功。由于患者在移植前出现了罕见的副反应,给移植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与难度。
  好老师郑青,所有的人都在默默为你祝福:战胜病魔,重返课堂!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