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用生命写下爱的嘱托

作者:老 歌




  心坚持着,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今年30岁的郑青曾是安徽省霍邱县姚李镇的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为改变家乡的教育面貌,他一直想当一名人民教师。2004年9月,机会来了。农技推广站进行事业单位改革,他和妻子一起经过考核从农业系统转岗到教育系统,被分配到姚李镇长岗小学任教。校长陈道喜对郑青夫妇的到来欣喜万分,他在长岗小学教了30年书,学生越来越多,但新老师却一个没见来,因为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更没有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愿到农村来教书。在师资青黄不接之际,郑青夫妇这对长岗小学仅有的大专毕业生的加盟,无疑给这所教师平均年龄高达 50岁的学校带来了无限生机。
  重新找到归宿感的郑青在新岗位上虚心求教,潜心钻研。为方便管理学生,郑老师和爱人干脆搬到学校一间堆放杂物的教室住了下来。入校不久郑青发现,现在的农村经济条件虽有改善,但由于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孩子们在心理上缺少慰抚,郑青“对症下药”,师生平等交流对话成为他教学一大特色,在全县广为推广。
  执起教鞭仅半年多,郑青上课时常感到身体乏力,有时刚板书几分钟就觉身子失重,时间一长身子竟轻飘得厉害,每每这时他只得到教室门口让凉风吹一吹,头晕迫使他闭上眼还老半天缓不过神来,这样的情况有时一天反复好几次。一天,妻子让他挑水,郑青走到半路突感天旋地转,眼前一黑跌倒在田地里失去知觉。一个多时辰不见丈夫归来,妻子心急如焚,当在田埂边找到满头是汗倒在地上的丈夫时,她惊呆了:丈夫体质一直不错,这是怎么了?!渐渐地,郑青晕倒的次数越来越多,身体也越来越虚弱。2005年暑假,郑青到安徽省立医院做了检查,确诊结果竟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让他立即住院。白血病,这个以前只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绝症突降到自己头上,郑青怎么也无法相信这一事实,他用拳头猛击墙壁任鲜血淋漓,一下子瘫倒在冰凉的水泥地上。
  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不测,郑青变得非常沮丧,在巨大的焦灼痛楚与失落郁闷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思想斗争,郑青毅然决定一边治疗,一边返回讲台继续给孩子们上课。妻子极力反对郑青回到学校,劝他要为自己、孩子和老人考虑。可他深深体会到,与其碌碌无为消沉下去,不如重返课堂,只有在讲台上才能让日渐枯萎的生命绽放全部活力。2005年9月,从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起,郑青便婉拒医生和家人静养的忠告,坚持上岗。学生们看到郑老师又回来给他们上课了,高兴得不得了,每天郑老师一踏进课堂,学生们就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郑青乐观风趣,讲课时喜欢打比方、做手势,有时还手舞足蹈,学生们最爱听郑老师的课了,都说怎么也看不出来老师是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郑青老师重回课堂深深打动了附近好几个村庄的乡亲们,有的家长把孩子转到他班上,一些以前跟随打工父母在外地就读的孩子也回老家进了郑青的班,学校领导怕劳累会加重病情,要求郑青在家休息,发全额工资,但郑青坚决不同意,他对校长说,孩子们挺喜欢我讲课,让我再坚持一段时间吧。
  为了坚守自己的选择,在生命进入倒计时之际,他决定用座右铭指导自己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于是,他把“坚持着、坚持着把孩子带进知识的世界”这个手书条幅挂在了自己床头。郑青特别喜欢这句话,他对万分担忧的妻子说,只有站在讲台上,我的心情最轻松精神最清爽,才对我的病有好处。这是郑青在无法预见明天之时的坚定抉择,他明白,只有与孩子们在一起才能忘记痛苦,才能证明自己还是一个有用之人。
  “我是老师,不是病人”,这是郑青对同事们常说的一句话;“农村孩子很聪明,一点都不比城里孩子差,他们缺的只是教育。我离不开这些孩子”,这是郑青对家长们常说的一句话。妻子说郑青每天一回家夫妻交流的全部内容都是他的学生,一会儿说有个孩子现在性格变开朗了,也敢主动举手朗读课文了;一会又讲有个娃儿开窍了,数学成绩好象坐上了火箭直线飙升……
  为了不让孩子们发现他常流鼻血,跟着担心受怕,郑青在讲课时戴上了一个厚厚的大口罩。隆冬里,由于教室年久失修四处见光,冷风和雪花时常飘进来,郑青坚持把自己的临时宿舍腾出来给孩子们上课,自己则在办公室搭了个简铺休息,早晚往返6公里艰难地拖着病躯来回赶。
  老师的病牵挂着孩子们的心,他们经常从家中带些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香肠、咸肉给老师;每天中午,孩子们在食堂一吃完饭就“押”着老师进他的简易宿舍,屏住气围在床边静候老师睡去;等老师醒来,再端来热水递上毛巾泡杯热茶,一起为老师唱一首《真心英雄》,再一起去上课。几十个孩子每天都为郑老师折千纸鹤,并在上面写下许多稚嫩的祝福话语,如今,放在墙边竹筐里的千纸鹤已经堆成了小山。深厚的师生情谊也深深感动着周围的乡亲们,先后有100多位父老带着鸡蛋、老母鸡来看望这位可亲可敬的人民教师。乡亲们一来,他总要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细细地问个遍。
  就这样,从2005年夏至2006年冬,他边打针边上课坚挺了整整一学期,四次栽倒在讲台上!同事们都被郑青的执著精神深深地震撼了,长岗小学校长陈道喜说,郑青简直就是超人,他得病回来上岗以后,班里学生成绩平均提高30%以上,跃居全县前列,同事们都说他创造了奇迹,孩子们也欢欣振奋。这样的好老师怎么就会得病呢,苍天不公啊!
  
  情牵挂着,写下祝福,写下嘱托
  
  2006年元旦那天,长岗小学五年级的44名学生决定凑钱买点礼物,去看望在家休养的郑老师。费大龙和父亲起个早,严寒中砸碎坚冰,赤脚在刺骨的塘水中忙活了半天,从自家鱼塘里捕到两条大草鱼,拎去给老师补身子。其他学生从家中带了腊肉咸货,还一共凑了22块钱。他们一个劲地说,要是今天是春节就好了,我们都有了压岁钱就不寒酸了,可以给敬爱的郑老师买点丰厚的礼物了。到底用这22块钱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最终决定一半钱买点猪骨头、鸭血、菠菜类补血食品,另一半钱给老师买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老师与病魔做顽强抗争。当孩子们冻得清鼻涕直流齐刷刷出现在郑青病榻前,他艰难地翻身起床,一把圈住孩子们哽咽良久。郑青强忍住泪水批评孩子们乱花钱还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然后又吩咐妻子熬锅姜汤给孩子们喝。他深情地安慰孩子们,老师一定不辜负同学们的期望,老师的意志会象保尔一样坚不可摧,即便去了遥远的天国,也会为你们祈祷,祝福你们健康进步……
  此时,郑青免疫力锐减,小病不断,一个感冒都可能夺去郑青脆弱的生命,他已经10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郑青说,我非常眷念有活力的生命,但绝不惧怕死神的挑战。而现在他最最担心最最留念的是自己才站了两年的讲台,他担心病魔随时都可能使他再也见不到可爱的孩子们了。在 2006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郑青开始实施一件在他看来一生中最具有意义的工程:总结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据此给44名学生每人写一封饱含无限深情解读生命真谛的书信,作为学期结束前的礼物,一旦自己倒下,就交给下一任老师。
  郑青将每封信分为三部分:沟通劝导、指出优缺点和提出改正措施。他在给曾患过小儿麻痹症的肢残学生孙好的信中写道:身体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与志向。最近你变得有礼貌了,见人就招呼,写字也工整漂亮了,这些进步老师可高兴了。希望在我短暂生命历程中,能多为你再开几次小灶,让你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一起邀游知识的海洋。老师病得不轻,如果我走了,孩子你千万别松懈,要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郑青为下任教师“白描”了孙好的优点——能吃苦、能坚持、比较听话,而需要改善的缺点是非常自卑失落,最后提出纠正的“药方”——公开场合处处维护她的自尊,培养她的自信自强意识,多给她看些象张海迪那样百折不挠迈向成功彼岸的故事。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