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王立华: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典型个案

作者:田恒平




  近几年,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领域,王立华无疑是一位引人注目的教师。这不仅是因为他尽管刚28 岁、参加工作9 年,却发表了很多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思考的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不是因为他在《中国教师》、《辅导员》两家杂志社和北京成之路文化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十、百、千全国最佳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中喜获“全国十佳班主任”,而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写作和教育实践,成就了一个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典型个案。
  
  专业素养:专业化成长的起点和内涵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思考着如何提升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以教育和管理好学生。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目前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班主任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认为要加强班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全面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是关键。要提高素养,首先得研究班主任这一岗位的专业特点。经过论证后,王立华向当地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申请立项,“班主任岗位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了他在“十五”期间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过两年的实践性研究,课题于2001 年7 月顺利通过了区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鉴定。
  在进一步的探讨中,王立华将对“班主任岗位专业化”的认识提炼为“班主任专业化”,并继续研究和实践。在几年的探索中,王立华对于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建构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逐步具备推进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素养、文化底蕴、学术水平与实践能力,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的当代发展》
  “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中,个人应该主动塑造自身的专业形象:在专业道德上,完成从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到教师生命的提升者的转型;在专业知识上,完成从知识体系的完善者到知识体系的拓宽者的转型;在专业能力上,完成从教育研究的跟随者到教育研究的先行者的转型;在专业文化上,完成从教育理论的消费者到教育理论的创生者的转型;在专业智慧上,完成从教育智慧的守望者到教育智慧的生发者的转型。而在具体的实践中,班主任应该从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与丰富、教育原则的确定与坚守、教育内容的开发、教育策略的选取、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养成与坚持等五个维度来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赋予自己专业形象。”——《班主任专业化的实践诉求——从“主体论”的视野分析》
  “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中,学校应该践行以下程式:一是兴趣调查,建立班主任的人选资源库;二是科学测评,确定班主任的人选资格;三是上岗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准;四是制定目标,明确班主任的发展方向;五是形成机制,提供班主任的成长保障;六是营造环境,确保班主任的健康发展;七是及时肯定,提高班主任的成长速度。”——《建构机制:学校在班主任专业化中的有效作为》
  王立华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探讨形成了大量的文字,散见于《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报刊,以《素养专业化:班主任成长的现实呼唤与实践回应》、《专业自主: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范式转型的方法论》、《实践对接:班主任工作理论应用的范式转型》等文为代表。
  王立华对班主任专业化内涵的探索,不仅找到了打造自己的专业素养的逻辑起点,而且揭示了班主任专业化的价值本体。正因如此,王立华的教育理念才不会匮乏,精神上也就有了皈依,他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自然也就有了灵魂。
  
  行为习惯:专业化成长的打造手段
  
  一个人的工作往往成就于习惯,然而,一个人最难改的也是习惯。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工作习惯,内在支撑的往往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班主任对自身的工作习惯应该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革除不利于个人专业化成长的不良习惯,培养好的习惯,这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在几年的实践中,王立华慢慢养成了阅读、思考、写作、研究四种习惯。由于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王立华连日常学生和他打招呼都能分析出“学问”来。王立华说,学生和他打招呼的方式不外乎这几种:“老师好!”“老师您好!”“王老师好!”“王老师您好!”“老王头好!”而有的学生一见面则冲老师扮个鬼脸。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向他打招呼,为什么问候语不一样?王立华认为这与师生关系的疏密有关系。“老师好!”是一个没有感情色彩的问候,表明教师与这位学生的关系不融洽,学生可能不认可他,他的教育意图在学生身上落实起来会很费劲;“老师您好!”是一个很恭敬的称呼,里面隐含着敬畏,说明这位学生有些怕他,这些学生会防着他;而冲他扮鬼脸的学生,则很信任他,他的教育意图在这些学生身上落实起来会比较顺利。
  阅读经典是王立华的另外一个习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阅读经典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需要。因此,参加工作几年来,他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阅读、思考、写作、研究这四种习惯是王立华的教育存在、生活、表达和提升的个性化体现。在这些良好的习惯中,王立华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行走方式,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生监督:专业化成长的有效保障
  
  对于外在的监督,“有之则必然,无之则必不然”。班主任在打造自己的专业素养时,在依靠提高培训、学校约束的同时,还必须借助其他监督力量。王立华选取的监督力量则是他的学生。
  有企业和企业之间签合同的,也有职工和公司之间签合同的,却很少听说过学生和老师签合同的。可是在王立华任班主任的班级里,我们发现了一份老师和学生签订的《关于共同背诵500 句优美诗句》的特殊合同。翻开王立华的班级档案,还有很多这样的合同:《关于课前两分钟作好上课准备的合同》、《关于说普通话的合同》、《关于每周熟读一篇美文的合同》……
  在《关于说普通话的合同》中,我们看到签约的甲方为2001 级7 班全体同学,代表是班长聂剑;乙方则是王立华。合同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条款:一是师生在任何场合下都要说普通话;二是本合同从2001 年9 月起生效,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永远有效;三是老师要负责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通话培训,并保证授课15 节以上;四是如果有违反合同者,用普通话读一篇初中生必背古诗词给大家听。因为有了这份合同,王立华和学生们相互监督着共同说普通话,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得很快,到毕业时都可以说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了。
  王立华和学生签的合同,短则一周,长则一月,最长的是一生。像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王立华和学生签约一周。一周后,他要在上课时展示自己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而说普通话等合同,他们的签约时限为一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