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作者:提秀雷




  
  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预防和缓解班主任职业倦怠,是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社会应该做好的工作。如何减缓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帮助班主任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成就感,笔者认为应该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一)重视班主任工作,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地位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视。学校层面要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意见。重视班主任工作,尊重班主任的劳动成果,对班主任的隐性劳动予以肯定。学校要改革教师考评制度,改变原来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根据的教师考评机制,突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奖励机制。中小学校要营造以从事班主任工作为荣的氛围,将班主任的工作记入工作量,并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使教师认识到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是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不分主次。
  
  (二)建立班主任工作的新机制,减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
  传统的班主任一般是由学校任命的,教师很少有权决定。通过这种任命方式产生的班主任,有一些人对班主任工作不感兴趣,迫于学校领导的压力,勉强接受。对于班主任工作不感兴趣的班主任来说,更容易引发职业倦怠。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首先要改变这种班主任任命制度。
  1.实行班主任轮岗制
  传统的班主任制是教师常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甚至是“终身制”。不可否认,在传统的班主任制下,产生了诸如魏书生、李吉林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班主任,但是长时间从事相同的工作,容易引发职业倦怠。缓解班主任职业倦怠就要改变这种班主任“终身制”,实行轮岗制。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使所有的教师都基本具备成为一名班主任的素质。实行轮岗,以每两年为一个周期。即使当时不在岗的班主任也会有意无意形成班主任工作的意识,减少现任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形成班级教育的合力。这种做法能够使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永远保持着一种新鲜感,是防止班主任职业倦怠的良好方法。
  2.重点培养“副科”教师做班主任
  传统班主任制下,班主任都是“主科”教师、学校的教学骨干。这部分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真正用于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不利于班集体的发展。而让“副科”教师做班主任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音、体、美教师由于日常的课时量相对较少,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沟通、组织各种班级活动。这无论对于班集体的成长还是学生个体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同时还可以改变教师本人在学校中的地位。刘云杉指出,在现今的学校教育系统中主科教师比非主科教师地位高;并且,一个教师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地位往往取决于其所带的班级是否具有高的升学率,学生的升学率高,教师在当地就会有名气,受人尊敬。音、体、美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但同时也失去了在学校中的地位,成为教师中的弱势群体。这些处于劣势地位的教师更容易因教学而引发职业倦怠。重点培养音、体、美教师做班主任,可以使这部分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产生成就感,找回失落的自我,同时也可以缓解这些教师因学科教学所引发的职业倦怠,一举两得。
  3.适当为班主任“减负”
  班主任从事着繁重而琐碎的班级管理事务和育人工作,学校应该为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适当减轻教学工作量,使其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从事班主任工作,同时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提升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班主任之所以会产生职业倦怠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在工作中体会不到幸福感、成就感。一个人一旦在工作中感到了莫大的幸福,则会引发工作激情,职业倦怠也就无从产生。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产生需要学校领导的鼓励,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更需要教育对象——学生的认可。
  
  (四)改善班主任物质生活条件,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
  在物质产品没有极大丰富的情况下,物质刺激是激励人的较好手段。学校应该着力改善班主任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班主任的津贴水平。建立一整套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对班主任的工作没有系统的评价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则工作追求上进的教师容易因为努力得不到承认而丧失热情和积极性,产生平庸倦怠心理。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加班主任的职业成就感,防止职业倦怠发生。
  此外,学校要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广大班主任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心理素质。
  以上是对于班主任职业倦怠的一些思考,在大力提倡班主任专业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正视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积极寻求缓解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的良方。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