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
作者:提秀雷
一、班主任职业倦怠概述
班主任职业倦怠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育人活动中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它是班主任个体不能顺利地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疲倦与困乏,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与行为。班主任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
(一)情绪低落
即班主任的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马虎、缺乏热情,在班级管理中放任自流,对于班级活动的开展不闻不问。基本上放弃了作为班主任的职能,仅仅行使其作为科任教师的职能,工作缺乏创造性。
(二)处事的非人性化
人性化处事是对一个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发生职业倦怠的班主任往往会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遇事容易迁怒于学生或者把学生作为发泄对象,失去了往日的爱心和责任心。
(三)职业成就感低
班主任职业成就感是指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中所感受到的愉悦、满足。班主任职业倦怠消磨掉了班主任的职业成就感,它使班主任感到日复一日的班级管理和程式化的机械工作,既沉闷又毫无意义,工作变得让人厌倦。班主任的自我评价降低,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只是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其工作少有感情的投入和创造性。
班主任职业倦怠不仅对班主任的职业工作造成损害,影响其身心健康,同时也对学生的成长和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是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的灵魂人物,班主任职业倦怠导致班级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班集体群龙无首,影响了班级的凝聚力,导致班级成为一个松散的“联邦”。更为严重的是,班主任职业倦怠使得部分班主任辞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无人问津,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影响了班主任专业化的进程。因此,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
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有:班主任工作的现实压力,班主任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班主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工资待遇以及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等。
(一)班主任工作的现实压力
1.班主任工作的时间长、强度大
我国中小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比,通常每天多工作三四个小时。班主任是每天第一个进校,最后一个离校的教师。这些多出的时间主要用于班级常规管理、安全防范、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与家长、任课教师沟通。从早忙到晚,工作繁琐,事无巨细,班级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班主任过问。而这些任务是其他科任教师所没有的。在《中国教师》上刊登的一个调查表明,100%的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负担过重。
班主任工作强度大。中小学班主任不同于大学班主任,它主要是由科任教师兼任,且往往是由“主科”教师(如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通常每星期的课时量12节以上。班主任首先是科任老师,科目教学是他的“主业”,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同时,更要搞好所任教科目的教学。而且,我国中小学每班的学生人数很多,均在40人以上,重点学校会更多。繁重的教学任务,复杂的管理工作,使得班主任工作的强度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班主任工作的“风险性”大
班主任制是学校进行细化管理的措施。班主任面临来自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压力。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班主任理所当然就成了孩子在校的“第一负责人”,孩子在学校内外出了什么问题,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班主任,学校领导也会对班主任大加指责。面对时有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增,班主任要为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买单”。面对家长和校长的责难,班主任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学生出什么差错,这大大增加了班主任的精神压力。
(二)班主任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当个体面对种种冲突情境而又被期望做出角色行为时,角色冲突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包括角色间的冲突和角色内的冲突。班主任在学校中扮演双重教师的角色: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这两种角色极易引发冲突。角色冲突还包括角色内的冲突,班主任在学校中要面对不同的群体,学校领导、家长、学生,既要积极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教育问题,又要应付行政人员与父母的消极支持,这时,如果班主任不能妥善调和不和谐,压力就会随之产生。时代的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所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重化,而这些角色行为有时是相互矛盾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常要面对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的情境,这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三)班主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是有独立性的人。新时期独生子女的问题、网络发达所带来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又都平添了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增加了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个性,难于管理,加之有些班主任缺乏工作技巧,导致局面很糟糕。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强,甚至有学生挑衅班主任,致使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减少,引发职业倦怠。
(四)班主任工作付出和回报的失衡
班主任是所有教师中付出最多的,无论在时间上、精力上还是感情上。可是学校对于班主任的物质补贴很少。据调查,班主任每月只可以拿到几十元最高四百元的津贴,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即使按每月最高的四百元计算,工作日二十天/月,每天工作三小时,每小时最高工资也只有七元。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做班主任就相当于“义务劳动”。过高的工作量导致休息不足,情感透支,心理疲倦,而换回来的工资待遇又相对较低,这极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职业倦怠。
(五)对班主任工作不合理的考评制度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成绩、考试分数仍然是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一切以学习为重心。对于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则简化、弱化。少量的对于班主任工作的考评,也把班级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重要指标。班主任所做的其他工作,比如组织的各种学生活动,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努力等都无从评价,班主任所做的大量工作不被认可,使得班主任的成就感降低,引发职业倦怠。
此外,班主任自身能力的不足、班主任工作技巧的缺失也是引发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班主任制只重视对班主任的使用,忽视了对班主任的培训,一些班主任由于缺乏工作技巧,不能灵活处理班级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也会因为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极度不自信而引发职业倦怠。
三、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