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作者:张祥明




  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单位,班主任受学校法人的委托对班级实施责任管理,是班集体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学生和教师及学校之间的纽带,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中起着协调、沟通的重要作用。时代赋予今天的班主任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即班主任要专业发展。从学校内部管理去研究班主任专业发展是一个视角,从宏观的教育行政管理层面去研究班主任专业发展又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只有构建起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外部保障制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诸多理解与现实问题的反思
  
  (一)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诸多理解
  1.过程说。班主任专业发展是关注班主任成长,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班主任专业发展是个“过程”,是个渐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2.动力说。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方面的推动:外部给予的就业、升职、评价、家长与学生的期待等压力;自身蕴含的学习、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
  3.对象说。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对象有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发展;二是班主任个体的专业发展。
  4.目标说。专业发展进程中,班主任应树立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目标:精神目标、情感目标、智慧目标、共进目标、创新目标、责权目标。
  5.教师素养说。班主任专业发展应包含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围之中。班主任的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6.特殊类型教师说。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班主任专业发展是特殊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班主任主要从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有不同的理解。现实中提出班主任专业发展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在社会转型时期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需求很强;另一方面又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班主任专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具体操作难以顺利进行。实际上班主任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
  (二)班主任专业发展现实问题的反思
  1.班主任专业发展缺乏独立的法律、制度、政策的保障
  专业是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的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994年颁发)《教师法》对教师工作的性质、社会地位、报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在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仅仅规定:“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奖励。”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他的工作是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承担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特殊就在于它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或称为副业),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就是希望班主任从副业走向主业。现实中班主任可以聘任,但无编制;可以奖励,但没有固定报酬,要成为主业没有制度、政策的保障是不可能的。班主任奖励部分的投入目前规定由当地政府解决,若当地政府没有拨款,只能是校长自己想办法解决。学校若存在专职的班主任,如心理健康教师,问题就来了,编制、报酬从何而来?因此,提倡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首先需要建议修改《教师法》和相应的德育工作规程,要有独立的法律(或者法律中具体条文)和相关的政策、制度,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才能具体操作。
  2.班主任专业发展缺乏衡量的基本标准
  成熟的专业应该具备六大特征与标准:专业知识、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班主任专业发展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需要明确班主任具备的基本素养,即有没有做班主任的资格。二是需要考虑班主任是否有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工作能力,即会不会做班主任的问题。没有具备以上这两个基本条件,班主任专业发展是不可能的。
  3.班主任专业发展缺乏根本的动力
  想不想做班主任,愿意不愿意做班主任,即态度问题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根本。目前在许多学校,“班主任荒”已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里,班主任的工作非常辛苦、压力大、报酬低、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校往往通过行政命令来要求教师做班主任,如评职称要求有从事几年班主任工作的经历等。这样一来,教师就会有敷衍、应付、出工不出力的情况。一方面是社会对班主任要求很高,另一方面班主任专业服务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社会价值又不被社会所承认。一般说来,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者所做的决策总是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角度出发,对班主任群体提出种种要求。而站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班主任,他们认为自身职业能力投资无法取得合理回报的意识正在日益觉醒,在被动接受要求的前提下,学校的决策经常被班主任采用各种方式抵制。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提法是希望教师具有内在的、主动的专业发展动机,然而,在现实中班主任选择这个岗位是被动的,在这个岗位上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偏好和相应的利益追求,所以班主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感兴趣,无法维持发展的动力。
  
  二、制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制度安排的缺位
  
  我们当下所看到的中国教育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大多都可以从与教育相关的制度安排的缺位、错位乃至不和谐中找到直接原因。比如,我们越来越关注的教育发展中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差距问题,区域内教育发展差距问题。从根本上说,差距问题都是制度安排的派生物。同样,如果没有明确的保障班主任发展的一系列制度,要实现班主任专业发展是很困难的。
  “教育制度安排”是指通过立法和行政权的运用,对于教育重大问题的制度性规范。教育制度规范与约束着教育个体的行为,同时又为个体创设行为自由的空间。教育制度可能会抑制教育个体发展的机会,也可能会为个体发展带来更大的预期效应。教育制度总是起着“双刃剑”的功能,让人们既敬畏他,又离不开它。教育制度的实质,就是制定教育服务交易的基本规则。每一个进入教育服务领域的个体,不管是教育服务的供给者,还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都必须接受教育制度的引导和规范。因此,教育制度的核心不是约束教育个体之间的交易,而是降低教育个体之间交易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服务交易的顺利进行,必须把更多模糊的东西予以制度化,让大家去接受它。
  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要编班,所有的班级都要配备班主任,我们无法计算全国的班主任究竟有多少。班主任如何选拔,选拔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服务于学生,他的地位、待遇如何确定,对班主任工作如何评价等,许多模糊的认识都需要明确。目前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学校内部的管理班主任的具体制度,对外部的教育制度安排缺位研究不够,班主任当然只能是定位在副业,报酬也只能定位在奖励。外部教育制度安排的优势在于,它往往与学校的关系是自上而下的等级关系,对学校具有较强的政治意志和实施强制的权力。因此,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不仅要理解学校内部的各项制度的安排,还要理解约束与规范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外部的教育制度的安排,强调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外部保障制度。外部的教育制度具体地说有教育法律、教育政策和教育指示等。教育制度在特定时间点上是静态均衡的,但随着教育环境与教育功能的变化,都是可以变更与创新的。班主任专业发展问题的提出,促进了教育制度的动态变化,教育行政管理决策部门就要考虑班主任专业发展保障制度的缺位对教育、对学生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就必须优化与创新教育制度,使班主任工作能够适应今天教育的变化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