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讲台上也会有花香

作者:殷斌宇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常常有人问我:一个青年教师如何尽快成长为技艺精湛的名师?面对这个问题,我常常凝思——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教师的成长既无固定模式,也无有规律的时间表,更是急不得的!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人自我积淀、自我提升和自我发掘的过程。
  当我们翻阅一些教育家、学者和优秀教师的文章时,我们仿佛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位活生生的专家进行思想上的对话。透过他们的经历、思想,我们能捕捉到一个个有志于从教的青年从幼稚到成熟,最终成功的轨迹。下面是我的一点想法,也许只是从表层看到的冰山一角,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定教育信念不动摇
  
  民间有句俗话:“树挪死,人挪活”,是说人需要审时度势,学会与时俱进。然而,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有自己的从教信仰,这是做好教师的底线。在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与从教信念相冲突的想法影响自己:一类是在思想上对于职业选择的问题摇摆不定,日思夜想跳槽、改行、下海,去考公务员、考律师;还有一类则是“只冒黑烟不出火”,满腹牢骚,混一天是一天,不能忠诚于自己的职责,甚至违背职业道德,做出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的事情,他们是我们教师队伍的害虫。
  如今的社会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诱惑太多了,票子、房子、位子、车子……如果教师的眼睛只盯着这些,那么我们就很难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我认为,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们要想成为名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做一位“明师”。如果你不爱教育这一行,那么你大可以尽快离开教师岗位,因为教师就是一个物质上相对清贫的职业。你想升官发财的话,请不要再从教了,更不要用灰色的心态影响孩子。青年教师更要经得起诱惑,敢于吃苦,如果你选择了做教师,就要有吃苦和奉献的准备。能吃苦其实也是一笔财富,磨难是成才的磨刀石。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要刻苦磨砺自己,虚心求教,不要在牌桌前流连,不要在网络中沉迷,不要被形形色色的东西所诱惑,而应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教育与教学艺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你将一无所获,只有用羡慕和复杂的目光去仰望别人成功的背影了。
  同时,教师在精神上又是富有的,是幸福的。只要固守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我们一定能用满腔的爱换来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日积月累,你会发现收获的财富是惊人的。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传统教育过于推崇“师道尊严”,因而长期以来,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缺乏个性和思想的“考试机器”,扼杀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潜能。今天,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我们努力从旧框框里跳出来,用新的理念来培养有思想、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学生。以前,我们经常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现在我要吹毛求疵地指出:这已经不符合现实的要求了。
  我认为,我们应确立“育人导学”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应懂得如何科学地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我们存在这样的教育误区:我们往往以培养精英为自己的教育业绩,以一个班级出了多少个名牌大学生而津津乐道,君不见有的大学生因心理失衡而残忍地对同窗举起榔头?君不见某名门学子将硫酸多次泼向动物园里无辜的狗熊?君不见多少高校学生不会生活自理,又有多少人因迷恋网络而被大学退学……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真的把育人当作首要目标了吗?我们真正重视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了吗?说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不仅仅因为“传道、授业、解惑”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类的角色定位,而是因为教师将极其复杂的社会责任集于一身,他们扮演了与学生一起成长的高尚的国家公民角色。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出身体健康、学识广博的学生,更要培养出思想健康、心理健康,学会与人沟通、友好相处,学会自理自立的人。我们在运用一切教育资源全方位地影响着他人,所从事的工作的影响甚至已经远远超越了学校本身。因此要做好一名教师,我们就要做好从知识型教师到社会型教师的转型准备。
  其次,在教学中应懂得“导学”不等同于以往的“教书”。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懂得学习的意义,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忱,充分发掘潜能。只有不再包办学生的一切,不再灌输、填鸭,而是用民主和启迪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实践和创新,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和谐的人际观、发散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三、深爱你的学生和班级
  
  师爱,学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不要吝啬你的爱,尤其是对那些基础不好的、学习困难甚至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全国爱生模范阎伦亮老师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但是能去爱那些不怎么漂亮甚至处在困难中的学生,那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师爱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与不足,对他们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表扬,对错误也直率地指出。表扬是爱,批评也是爱,表扬和批评都需要艺术。表扬好比是加油站,是阳光和雨露,而批评是给小树修枝打杈,让他们接受风雨的洗礼。只要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批评也会让学生心存深深的感激。
  
  四、主动创造结交良师益友的机会
  
  不要指望专家、学者主动走到自己面前,指点迷津。我经常主动参加一些教学观摩活动(如优质课比赛、讲座、培训等),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及时自我反思。另外珍惜学校派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多交朋友,多用发展和发现的眼光向别人学习,往往能收获不少东西,及时地记下,总结出难得的“真经”。再说,多认识朋友就是多了许多路,机遇不是别人无缘无故给你的,更多的是自己积极争取来的。我们不要总是用复杂的、灰色的心态去看待各种教学比武大赛,也许现实中确实存在个别不公平现象,但是绝大多数教育主管部门的“伯乐”们是渴望发现千里马的。当你总是在心里嘀咕:“成功的人一定是有关系的”“一定要送礼才能得奖”“我不认识领导肯定不行”……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只不过是用一个自圆其说的借口让自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勇气,成功自然就会与你擦肩而过了。
  还有,多参加一些活动,既能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更能结识一些好朋友。人生中能有几位情投意合的好朋友是幸福的。这几年来通过许多活动,我先后认识了许多知名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相识带来的快乐。他们中有的是主管领导,但他们的热心与亲和,打消了我很多的胆怯和自卑。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王向阳老师经常通过寄信、寄书、发电子信件等方式与我沟通,吴又存老师在杂志上每发表一篇文章都会让我喜悦好一阵子——就好像是他们在鼓舞着自己,我们一起在同一个舞台上共同演绎精彩而心心相通。此外,全国很多教师通过信件、电子信箱、QQ、博客和我结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们给我的无私帮助和贴心指导让我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快乐,越走越顺畅。
  
  五、永远保持前倾的姿态
  
  有句英语谚语说:“人只有永远前进,才不失为理智的人。”(Life,to be worthy of a rational being,must be always in progression)这句话非常经典。人的发展需要机遇,然而机遇并非人人都能抓住,它往往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的人生信条是:成功不是必然的,努力却是必需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积极充电,才能不故步自封,不满足或止步于既得,才能不断积累,因此留给别人的永远是匆匆奋斗的前倾进取的背影!我想,做一位时刻保持前倾姿态的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