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开掘班主任生活的幸福源泉

作者:张 强




  记得有一次,晚自修结束后,我刚回到宿舍就接到校医务室的电话,说是我班一个女生在他那儿,让过去一下。当时也没同我说是什么原因。
  我急忙赶到时,只见小干趴在水槽边上吐得厉害,很痛苦的样子。我急忙询问缘由,得知小干可能是由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导致急性肠道炎,本来只要服了药就会有好转,可现在问题是她吐得很厉害,根本没法服药,加上校医务室不能打针,看情形只能送医院了。我本想用电动车送小干去医院,可小姑娘上吐下泻,根本没法坐到车上。医生建议我通知家长来处理。
  小女孩家住曹桥,却始终联系不到其家长。考虑到小干的情况,我决定先叫救护车将她送往医院。打了120却被告知暂时没有急救车,让先等一下。于是,我在女生公寓、校门卫室与医务室之间一阵忙活,顺便叫上了小干同寝室的小唐同行。晚上10:30左右,救护车姗姗来迟,我与小唐一同将小干搀扶上车。
  抵达医院后,挂号、就诊、付钱、取药,待护士给病人打完针,挂上盐水后,医生告诉我现在问题不大了,不过打点滴最起码得三四个小时。考虑到自己第二天还得早起上课,我将随同的小唐叫到外边,给了些备用的钱,一阵叮嘱与交待后,我就离开了。回到宿舍,已是凌晨时分。
  第二天,我带着疲惫起床,想到昨晚的事,急忙赶到女生公寓。据公寓阿姨介绍,我班的两名女生到凌晨4点多才回来。现在已经睡下,人看起来也好多了。我这才放心。
  事后,我一直在想当时为什么自己没有亲自陪着那名学生打完点滴呢?当然,我可以找出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比如第二天我得给班里其他学生上课。然而,小唐第二天就不用听课了吗?说到底,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到位,没有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爱学生多说无益,行动是最好的阐释。在过去,每每碰到学生上课打瞌睡,我会习惯性地认为他昨晚看电视或打游戏了;学生情绪低落,我会简单地认为他学习不认真、意志力差;学生早上迟到,我会下意识地告诉自己“这家伙一定又睡懒觉了”。而现在,我更多地将以上情况作为自己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契机。有时,习惯性思维与盲目自信未必是件好事:它保护了教师的权威,却牺牲了学生的信任。
  
  四、把学生当成学生
  
  教师需要蹲下身子去看学生,尊重学生的“儿童世界”,不要用“成人世界”的标准去要求与评判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而且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位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乃至思维模式的差异都是真实存在的。
  记得我在农村教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大个子胖墩小谢,为人友善,乐于助人,就是学习不行,连26个英文字母都学得够呛,语言天赋实在不怎么样。同学们都开始学习单词句子了,他还犯迷糊。不过,小谢上课不影响课堂纪律,时而无奈地抬头看看你,时而小心翼翼地闭目养神一会儿。后来,我给小谢量身定做了一套学习材料,对他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学习要求。小谢见我尊重他的学习能力,对我说:“老师,以后我就看你给我规定的英语材料,反正其他科目我也听不懂,老师也不愿理我。”这就是尊重的特殊礼遇。
  我们不能纯粹地以成人的带有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去将一些犯了重大过失的学生给看死。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来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犯错的权利,要始终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期待学生的成长。
  记得去年班级的投影仪灯头出现问题,学生看不清楚教师的板书。我很着急,连续好几次找信息组要求更换。可是学校没有现成的灯头,去买需要一些时间。我同班委沟通过这个情况,可个别学生却难以接受,甚至情绪化地将责任全部推给班主任(我也是事后从班委那得知的)。据班委说,个别同学很偏激,说一些难听的话来诋毁班主任。听了我很吃惊,也很生气。随后,我静心分析了说我坏话的那两名学生的特点。一名行事鲁莽冲动,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另一名性格古怪,想法极端,极少同班里其他同学交往。考虑再三,最终我还是决定找这两名学生推心置腹地谈谈,顺便也听听学生内心的想法。结果,一个说是当时也没怎么想,情绪一上来,就乱说一通当发泄了,诚恳地向我赔礼道歉。另一个是对我有些看法,原因是我以前对他的一个唯一要好的同学作出过处理,他是出于“江湖义气”。考虑到这名学生的特点,我以极大的耐心与宽容去与他交流。事后,他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内容如下:“张老师,你好!我想了很久,觉得自己是错了,向你说声‘对不起了,请原谅’,或许是我性格原因吧,当面说不出口啦。可能也是缘分,高一的时候在走廊我不小心踩过你一脚,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抱歉哒。”收到学生的道歉,心里多少有些欣慰。我给他也回了一条:“你能认识到错误就好了。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课呢。晚安。”他又回了一条消息:“谢谢老师,晚安@_@”。
  在面对日常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去处理问题,忽略了对方的感受。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对学生小过失和个性有底线的宽容,有利于班级良好心理状态的养成。
  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是很高的。一名学生在与科任老师发生争执后,在心情随笔中这样写道:“身为学生,我是很冲动,也不理智。可是作为老师,是不是应该有广阔的胸怀、高尚的品德,不然请问她比我大那么多岁受到的教育去哪了?!我向来认为能成为一名老师应该思想境界都是很高的,即使被学生说成很‘坏’,但她的出发点依旧是为了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或许以宽容来培育宽容,便是对言传身教的最好诠释。
  我也逐渐意识到,每个教育者都有其教育盲点。我的班里总还有难以转化的学生。个体本身的限制决定了我不大可能创设出适合所有学生转变的教育契机。这曾一度让我感到沮丧。但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想我会努力学习与践行,不断提高自我的个体教育能力。努力“将自己当自己,将自己当学生,将学生当自己,将学生当学生”,在“育人”的同时坚持“育己”,既照亮了别人,同时也发展了自己。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