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开掘班主任生活的幸福源泉

作者:张 强




  我更倾向于用“班主任生活”来取代“班主任工作”这个表述。因为在我看来,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应当被理解成一种生活,我们所说的工作实效,实际上就是班主任生活的质量。那么,班主任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每位班主任恐怕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与生活理念。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1)早上一路寒风作伴,来到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2)部分地方尚没有被打扫过的痕迹,提醒值日学生打扫卫生。(3)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同时准备两个班的早自修内容。(4)早自修结束,帮学生到食堂充饭卡。(5)到办公室批改作业,准备、修改教案。(6)午饭后休息片刻,准备午间英语(有时是班主任讲话)。(7)下午自修课不时地去教室转转,看看有没有突发事件,顺便监督纪律。有时找几个学生谈心。(8)回到办公室备课、改作业。(9)吃过晚饭,找几个班干部聊聊班里的情况,有时帮忙解决他们在开展工作中的困惑。(10)晚自修期间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有时坐在教室维持纪律,有时坐在办公室思考。(11)晚自修结束,星月作伴回宿舍。(12)睡前与教育大家对话,反思一天的教育教学……在这些琐碎而又平凡的小事与细节背后,是一位普通班主任对教育的默默践行。我认为,如果做事的过程中少了思考,便容易陷入机械的重复与麻木的应对。于是,“如何才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班主任生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则“智者之声”的小故事,才豁然开朗。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少年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使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的追求令人赞叹,因为他向往的是所有人的幸福。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不禁要问:“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幸福,也能使学生幸福的班主任呢?”答案便是: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
  
  一、把自己当成自己
  
  班主任被戏称为“班级最大的官员”,这是有道理的。在一些方向性、原则性的事情上,班主任必须要有主见与立场,爱憎分明。同时,也要注意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在06级10班的班集体形成初期尝试实施了《个人综合素质竞赛》,内容涉及平时的日常纪律、卫生、寝室等方面,同时也将学习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纳入其中。一些底线,班主任事先把好关,其余的就交给班委、考评组讨论。后来,这个竞赛项目经多次修改转化成了一个常规性项目,即《个人综合素质测评》,每周一报,简称《周报》。这一尝试对高一期间班级制度规范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班委工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入高二,文理分班,高三休学学生加入,加之原主要班委流失,给班级的管理与规范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高二上学期,周报制度继续实行,但后来转进来的一些学生出现明显的不适应,甚至少部分行为习惯散漫、纪律观念淡薄的同学还拉帮结派,班委提出了取消周报的想法。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只要尚有违纪现象,周报就有存在的必要。
  任何一项制度一旦实施,利与弊便相辅相成。对于周报,当前需要的是改进,而不是废弃。我找班委沟通,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有问题正好说明我们有进步与探索的空间。就这样,《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又在我的坚持与班委的努力下获得了新生。为了更好地保护与激发那些行为问题生内心深处“渴望成为好学生”的愿望,我尝试实施了“违纪有限免责制”,对行为问题生的心理状态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确保了周报制度的进一步实施。
  在不违背学校管理理念与要求的大前提下,班主任应坚守自己的管理与生活理念,善于从理念支撑下的行为实践中发掘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惧怕问题、回避问题。人、制度与文化这三种要素在班级管理中的比例如何把握?这是个因人、因时、因势微妙变化的问题。而问题引发思考,思考促使调整,调整导向成长。
  
  二、把自己当成学生
  
  班主任要学会“换位”,将自己的脚放到学生的鞋子里,去感受“事件现场”当事人的心理。学生发生了争执,可以将矛盾双方集合到一起,让他们尽量冷静地诉说自己的委屈。矛盾双方诉说的过程,就是宣泄的过程;矛盾双方倾听的过程,也是体验别人感受的过程。如同一个人身上长了疮,化了脓,我们仅仅消炎是不够的,必须把脓(委屈、郁闷)清理干净,消炎药才能真正有作用(即体会别人的苦衷)。有时,这一过程需要班主任帮助学生来感同身受与换位引导。
  一天中午,我照例去班级走走。经过三楼楼梯口时,我见到班长小陈正在与分管住校生寝室的班委小胡谈着什么,两人看起来情绪有些低落。我好奇地上前了解情况。
  班长小陈告诉我,在值周班长一周总结后,分管寝室的班委小胡对上周工作作了一个总体回顾。最后,集中对504寝室进行了批评,这时坐在下边的504寝室长小沈开始光火,当着全班的面冲小胡喊:你有什么权利来管我们?!小胡听后,顿时也火冒三丈,立马将记录本撕了,而后气愤地奔向自己的座位。顿时,全班一片寂静。
  知道了以上情况,我上前拍了拍小胡的肩膀,尽力给他一些安慰:“老师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尽心尽职地将班级的情况向全班通报,试图找出存在的问题,付出非但没有得到肯定,反而招致伤害,你一定感到很难过。你从集体利益的角度来批评上周表现很差的寝室,做得并没有错,这也是你对集体负责的表现,从这一点上来说,你是一名好班委。如果你做事的方式能改变一下,就更好了。
  老师同你说一件事。上周一开始小沈寝室就出现了问题,对此他也能主动过来承认错误,并试着努力去改变现状。据我了解他们今天早上6:00就起来进行大扫除了。可不幸的是,今天的检查又莫名地将他们寝室扣了17分。他中午垂头丧气地走到我办公室说明情况。然后,回到教室。噢,对!接下就听到你的一周总结与批评。小沈接二连三的努力不被承认,才会出现中午那一幕。对此,你也进行了‘积极’配合,原因是你的劳动与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其实,说白了也没什么,就是你们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换一个角度来看,你们的光火正说明了你们为集体付出的努力和对努力的在乎,试想小沈如果没有集体荣誉感,对集体不在乎,也犯不着跟你怄气呀,你说对吗?”
  小胡点头称是。没多久,两人相安无事。
  这两位同学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处理事情就很难照顾到对方的感受。一个是尽心尽职的班委,一个是认识到错误并积极带头改正的寝室长。我这个旁观者看来,他们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双方的举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试想,当时我若单纯地从自己的情感出发,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这两个学生加以严厉指责,那么后果就可想而知了。要知道他们冲动的表象下是一颗责任与上进的心。有时,教育需要的或许不是批评与说教,而是引导与体验。正是因为肯定与保护了他们那颗心,这两名同学在后续的工作与学习中表现得特别投入。
  
  三、把学生当成自己
  
  人到了一个地方,会认识不少人,会发生一些事,不经意间被别人感动,也不经意间感动别人。其实,待到学生毕业后,回想起母校,更多的是一些令他难忘的事、一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因此,除了重要的结果(高考),充满相互感动的过程是最可宝贵的。教师要细心地去留意与关注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尤其是当学生碰到了一些紧急情况,迫切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教师到位的举动能给学生带去心灵的抚慰与感动。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班主任生活中一个内心觉得比较惭愧的事例: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