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视工作为娱乐的超级富翁

作者:佚名



组,削减开支,聘用新人,后来顺利走上盈利之路。《乡村之声》在1985年脱手。他把《纽约邮报》当作他在美国的旗舰,全力以赴,事必躬亲。在写作上,他让编辑用尖锐醒目的标题来吸引读者。
  1978年,纽约报业大罢工。他为了让《纽约邮报》早日恢复,竟单独做决定,将《纽约时报》、《纽约新闻》的老板甩在一边,与工会达成复工协议。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两家报纸嫉恨。《纽约新闻》广告部组织了一个“埋葬默多克”战役,从各方面抵制《纽约邮报》。
  从20世纪80年代,默多克开始意识到,他的发展前途在美国。澳洲市场相对较小,虽然他的悉尼《镜报》、安适航空公司盈利不菲,但他想进入电视台却多方受阻。英国《太阳报》盈利颇丰,他认为英国市场潜力不够大。正因为他不满于已有的成就,所以又先后在美国买下《波士顿先驱报》和《芝加哥太阳报》。
  1982年11月,默多克又买进了《先驱美国人报》。美国的报纸都有个习惯,那就是记者和编辑都喜欢高人一等,用充满优越感的语气来教训读者,报道、评论事物,但是默多克买下后,他实行了大换血,从此改变了美国报纸以往的一切。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默多克已经成为了美国报纸的风云人物。
  当默多克在报纸业的扩张已经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又盯上了电影、电视、广播。
  美国法律规定一个人不能在同一座城市既拥有电视台又拥有报纸,为了消除障碍,顺利进军美国电视市场,组建第四大电视网,默多克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一部分报业资产,卖掉了《乡村之声报》、芝加哥的《太阳时报》,甚至也放弃了他一度很痴迷的旗舰《纽约邮报》。默多克不仅在资产上“大动干戈”,而且为了更便于在美国收购电视台,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加入了美国国籍。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默多克大步向前跨越。
  1985年,他以2.5亿美元巨资购进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50%的股权,这次大手笔,虽然让原持股者戴维斯从交易中获得了极高的利益,但默多克认为这十分值得,他把收购福克斯公司看作是一次收购大型影片公司资料馆的难得良机。一旦有了福克斯公司,就有了足够的片源为他在海外的电视公司供应节目。对于默多克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事实的发展证明,默多克的选择是正确的。
  t988年,好莱坞发生电视编剧罢工事件,其他电视台都受到了巨大影响,而福克斯电视台由于拥有自己的资料馆和编剧,成功地摆脱了困境。默多克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顺势推出了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滑稽喜剧,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与其他电视网拥有上千名员工相比,福克斯仅有员工200多名。在如何经营上,默多克是一个天才,他能对市场形势有正确预测并选了一批优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仅仅用3年的时间,福克斯电视台就开始赢利。
  现在已经70多岁的默多克依然没有停下他扩张的步伐,仍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调查、谈判,寻找商机。当别人以为他完成电影应该会停下来的时候,他却又涉足了卫星电视领域、图书出版领域。
  目前,默多克已拥有世界各地的100多家日报、双周刊和十几家周报,这些报纸和周刊遍及全球每一个时区,每周总计约有6000万份的发行量。在英国,有《太阳报》、《泰晤士报》等40%的报纸由默多克控股,在澳大利亚,有2/3的报纸都由默多克控制。
  不仅如此,默多克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中国香港的亚洲卫视,他还计划建立一个全天候的新闻电视网。他的卫星电视市场覆盖了美国、英国、南美、中亚、印度、中国和东南亚。
  面对默多克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多人对他投以高度质疑的眼光,有些人对他感到畏惧和厌恶,他被冠上“传媒魔王”的封号。
  英国一家《密眼》杂志称他为“卑劣的澳洲佬”。而另外一位传媒巨子泰德·特纳曾称默多克为“卑鄙的人”及“危险人物”。但也有些人对他的商业洞察力以及创造全球事业王国的能力赞誉有加。
  虽然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对默多克都有异样的看法,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他是全世界名气最大的商人之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