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四大刺客:身体媚术的逻辑退却

作者:许 晖




  刺客,以身事人,讲究的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知己,甘心自残身体,以求一逞。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的结尾对刺客群体评价道:“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不管最后成功没有,他们立意昭彰,志向不堕,因而名垂后世。这种名誉并非虚妄,它贯穿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刺客故事之中。
  残身的身体政治学,在先秦精神尚未消亡的时代发散出夺目的光芒。先秦那种悍不畏死、视死如归的精神核心,也许并不追究事情的是非,知己者也许并非总是代表正义,但是那种行为中的耀眼美感,千载以下,在人性逐渐糜烂、血性近乎失传的中国史上,犹凛凛令人窒息。
  要离的故事记载在后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里。
  要离身材矮小,体质赢弱,但是伍子胥却称许他“其细人之谋事,而有万人之力也”。
  齐国壮士椒丘欣在淮津饮马时,马被水神取走,椒丘欣大怒,袒裸持剑入水,大战水神。几天话他从水中出来,盲了一只眼睛。虽然没有战胜水神取回马,但是椒丘欣仍然非常骄傲,因为毕竟敢和水神作战的人很少。
  后来,椒丘欣到了吴国,在友人的丧席上,要离旁若无人地讽刺他说:“吾闻勇士之斗生往死还,不受其辱。今子与神斗于水,亡马失御,又受眇目之病,形残名勇,勇士所耻。不即丧命于敌而恋其生,犹傲色于我哉!”意思是说,勇士作战,即使去死也不能受辱。现在您和水神作战,马和驭夫都丢了,又少了一只眼睛,身残却还炫耀自己的勇敢,这是勇士所引以为耻的,你居然坯以此为傲。
  要离的讽刺可谓刻毒,噎得椒丘欣无话可辩,决意晚上去报复要离。
  要离回家后,嘱咐妻子夜里不要关门。是夜,椒丘欣果然去杀要离。他顺利到达要离堂室时,发现他居然不关门、不守御,大胆躺着睡觉。
  椒丘欣一手持剑,一手揪着要离的头发说:“你有三死之过。第一,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我,当死;第二,门不关,当死;第三,睡觉不守御,当死。”
  要离回答:“我没有三死之过,你却有三不肖之愧。第一,我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你,你却不敢当场报复,不肖;第二,入门不咳,登堂无声,不敢光明正大,不肖;第三,你一手持剑,一手揪着我的头发,不敢和我公平决斗,竟然还敢大言不惭地数落我的罪过,不肖。你有此三不肖,不觉得自己卑鄙吗?”
  于是,椒丘欣扔下剑,叹息道:“我这个勇士,人们都不敢小看我,但您之勇还在我之上,这才是真正的勇士啊!”
  吴王阖闾二年(前513年),吴王僚被专诸刺杀后,他的儿子庆忌逃到相邻的卫国。吴王阖闾担心庆忌会联合诸侯来讨伐自己,忐忑不安,伍子胥就把要离推荐给了吴王阖闾。阖闾看着眼前这个“迎风则僵,负风则伏”的“细人”,顿时毫无信心,心想:这样一个文弱纤瘦之人,怎能杀掉万人莫当的庆忌呢?
  要离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献计道:“臣闻安其妻子之乐,不尽事君之义,非忠也;怀家室之爱,而不除君之患者,非义也。臣诈以负罪出奔,愿王戮臣妻子,断臣右手,庆忌必信臣矣。”
  仅仅为了吴王对自己的轻视,仅仅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要离就摆出这一篇大道理,不惜断手、戮妻子,以博取忠义的美名。这是典型的媚术,残身是为了取媚君王。
  果然,要离“逃亡”到卫国,如其所愿,得到了庆忌的信任。紧接着,故事进入了高潮:
  一次,要离跟随庆忌伐吴,渡江至中流,因“要离力微,(于是)坐与上风”。要离顺着风势“以矛钩其冠”,用单臂刺庆忌。庆忌中创,“顾而挥之,三摔其(要离)头于水中”,最后,他把要离放在膝盖上,说:“要离真乃天下的勇士,如此细小之人,竟然敢行刺于我!”
  庆忌的左右随从欲杀要离,被庆忌阻止:“此是天下勇士。岂可一日而杀天下勇士二人哉?”临死之前庆忌又嘱咐左右说:“让他回吴国吧,成全他对吴王的忠诚。”
  那是一个今天已经不可想象、不可思议的时代,连被暗杀者都表现出了如此之高的水平。庆忌因为欣赏要离的胆识和忠诚,居然置自己之死于不顾,凛然赦免行刺之人。
  在这样高水平的对手面前,要离取媚吴王阖闾的初衷崩溃了,巨大的羞耻之心,逼迫他做出了非凡的选择。
  要离痛心地说:“杀吾妻子,以事吾君,非仁也;为新君而杀故君之子,非义也。重其死,不贵无义。今吾贪生弃行,非义也。夫人有三恶以立于世,吾何面目以视天下之士?”说罢要离投江,但被庆忌的随从救了上来,“未绝”。随从劝他不要自杀,回到吴国接受吴王赏赐的爵禄。要离说:“吾宁能不死乎?”于是“自断手足,伏剑而死”。
  庆忌临死前洋溢着宽恕和绝望的行为,深深地刺激了要离,唤起了他的羞耻之心,于是他只有必逞一死去荡涤他残身取媚的浮薄行径。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载:“其后七十余年而晋有豫让之事。”
  豫让,晋国人,先追随范氏和中行氏,不被看重,郁郁不得志,于是转而投奔智伯,得到重用。后来赵襄子灭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以示对智伯的仇恨之深。豫让逃到山里,立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著名誓言,决心为智伯报仇。
  第一次报仇,豫让更换姓名,冒充清理厕所的犯人。赵襄子如厕,心中有所感应,抓住了身怀匕首的豫让。
  赵襄子说:“豫让是义人,我应该避开他。智伯没有后代替他报仇,豫让能够挺身而出,是贤人。”于是释放了豫让。
  第一次报仇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面对赵襄子的宽大,豫让并没有退缩。第二次报仇时,他“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已经见过赵襄子的豫让,开始自残身体:用漆涂身,装作患有恶疮,吞炭装作哑巴,然后在街上行乞。
  豫让潜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准备行刺时,又一次被抓。赵襄子斥责豫让说:“以前你追随范氏和中行氏,智伯灭了他们,你却不替他们报仇,反而追随了智伯。现在智伯死了,你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为智伯报仇呢?”
  豫让回答说:“我追随范氏和中行氏,范氏和中行氏像对待众人一样待我,我也就像众人那样报答他们,而智伯却像对待国士一样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终于明白了豫让残身苦形,为智伯报仇的决心之盛,赵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日:“豫让啊豫让!你为智伯报仇,至此已经成名了,而我曾经饶恕过你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兵士遂包围了豫让。豫让自知必死无疑,于是提出了一个最底线的要求。
  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于名誉的权利。上一次您宽恕了我,天下没有人不称赞您贤明。今日我愿意伏诛,但是希望让我击刺您的衣服,以成全我的报仇之意,那样我虽死不恨。”
  像庆忌一样,赵襄子也展示了他惊人的水平,答应了豫让的要求,“乃使使(侍者)持衣与豫让”。
  于是,一幕动人的场景出现了: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日:“吾可以下报智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