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山中高士晶莹“薛”

作者:闫 红



此次交手,宝钗极好地控制了节奏,一张一弛之间,赢得完胜。再送黛玉些燕窝,夯实胜利果实,死对头变成了好朋友,对宝玉赞扬宝钗时,黛玉完全忘了她曾将宝钗视为情敌。
  这些行为无关善恶,只是一种政治活动。
  对湘云雪中送炭、对黛玉苦口婆心是收买人心,在滴翠亭金蝉脱壳、对金钏之死无动于衷则是自我保护,如此两端,都是政客,谈不上好与坏,但都堪称高明。
  宝钗只有两次现出女儿之态,一次是她哥哥说她想着宝玉,把她给怄哭了,另一次被夏金桂搅得焦头烂额,她和母亲唯有暗自垂泪,怨命而已。原来宝钗也是会哭的,面对夏金桂,她的一应手段施展不开,那份无助倒像一个寻常女孩。
  何为宝钗的鸿鹄之志
  和谢安等人一样,宝钗劳心费神也是因为她有远大志向,如此说来似乎又要重蹈“拥黛派”的覆辙,但是,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并非宝钗的目标。因为,她干吗非要做这个宝二奶奶?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薛家的女儿也不愁嫁,或者有人说,薛家是皇商,要低贾家一等,这倒未必。薛宝琴不但顺利地嫁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还曾经被贾母百般宠溺,想要她做孙子媳妇,薛家只剩孤儿寡母,在贾府照样处处显出尊贵,搞得黛玉心里都不平衡了。
  当然了,就像紫鹃劝黛玉时所说的那样,不是没有王孙子弟可嫁,但是哪有像宝玉这样知冷知热的呢?可宝玉的知冷知热是专对黛玉的,一听说黛玉要走,他马上死了一半,嫁一个这样的人,比那些朝三暮四的王孙公子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宝钗最知道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她干吗要跳这个火坑?
  正因为这种良好的心态,她才每每拿他们二人开玩笑。宝钗虽有心眼,到底不是口是心非的袭人,如果那样,她就不配与黛玉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了。
  要么,她的志向在于人宫?入官一事只在前面提了一句,后面就没影了,不知道是待选中,还是已经泡了汤。不管怎样,宝钗不是个死心眼,不见得非要在进宫这棵树上吊死,再说入宫之后,福祸难测,不是每个人都有武则天或慈禧那种脱颖而出的机会。
  宝钗的志向,其实是不明确的,就像谢安逍遥东山,诸葛亮草堂高卧,并不曾琢磨着要奔着怎样一个官衔。他们志向远大,大到空茫,不是一官半职,更不是皇帝老儿的江山,而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抱负。《诗经》里谢安最喜欢的一句是:“谟定命,远犹辰告。”意思是,把宏伟的规划审查制定,把远大的谋略宣告于众。他认为自己不是寻常俗吏,所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禄,正是这样一种雅人深致。
  但另一方面,造化弄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苦苦追求可能会适得其反,苦心经营也许是弄巧成拙,所以他们不把目标定死,只要方向不错,可以随机应变。他们积极争取的,只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使突如其来的机遇变成花环,一丝不错地落在自己的脖子上。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这是行为艺术,他摆出等待的姿态,却不做过于积极的争取,手持鱼竿立于江岸。他知道命运神秘莫测,他只静静地等待着命运将要透给他的一点信息。
  宝钗正是谢安、姜子牙这样的隐者,既有飘逸灵动的身姿,又有深不可测的权谋。曹雪芹说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既有欣赏,也略带讽刺。她的待选身份,仿佛也非实指,更像是一个比喻,说明她如那些高士一样正处于期待之中。贾雨村所咏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后半句仿佛可以看作是宝钗的写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