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刘属氂:偷鸡不成,及蚀把米

作者:郑国明




  壹
  
  刘屈氂是死于“巫蛊之祸”平息后的清算运动。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期时候的一桩大案,其案情之重大复杂,有史以来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巫蛊之祸中受牵连被诛杀的人上至皇后、太子、公主,中至丞相、公侯、将军,下至普通士兵、平头百姓,数以万计,不仅给汉武帝带来了惨痛打击,同时也使得汉武帝晚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么,刘屈氂在巫蛊之祸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毫无讳言,他是一个阴谋家和投机者,他既是巫蛊之祸的谋划者,也是巫蛊之祸的受害者。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中国向来不是一个缺乏阴谋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原因所在。
  刘屈氂做丞相之前的历史,似乎很模糊,史家着笔不多,《汉书》中仅寥寥数字:“不知其始所以进。”意思是说,不知道他早先有什么卓著的事迹,更不晓得他是凭借什么当上丞相的。
  刘屈氂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而刘胜是汉武帝的庶兄,按辈分来算,刘屈氂是汉武帝的侄儿,也算得上是宗族子弟。只不过刘胜这个人儿子特别多,至少有一百多个,所以汉武帝与刘屈氂虽是叔侄,但他们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
  刘屈氂是刘胜的儿子,但史料上没有记载他是否袭爵,估计没有,有的话肯定会有所记载,就不会是“不知其始所以进”的模糊表述了。因此可以说,刘屈氂并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多少政治资本。不过他后来还是做了官——小小的涿郡太守。可问题是,刘屈蘑怎么从一个小小的涿郡太守一跃而成为大汉王朝丞相的呢?
  单看刘屈氂的平步青云似乎是有些偶然,但是要看到他背后所倚仗的外戚家族,他出任丞相也就不足为怪了,相反倒有点顺理成章。
  且看刘屈氂的儿子。他的儿子名不见经传,但他的儿媳却大有名堂,至少在刘屈氂迈向丞相之位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刘屈氂的儿媳姓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女儿,而贰师将军李广利则是新兴的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
  李广利兄弟三人,他的兄长就是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音乐家李延年。李广利还有一个妹子,那就是天生丽质的李夫人。汉武帝十分宠爱歌伎出身的李夫人,她倾国倾城,能歌善舞。后来李夫人生病早逝,汉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还追封她为皇后。
  李夫人生有一子,就是昌邑王刘髀。刘屈氂和李广利这一对亲家在巫蛊之祸的阴谋策划中,目的就是要把皇位的继承权从太子刘据那里夺过来,让昌邑王刘髀取而代之,以便他们能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
  刘屈蘑是个懂得政治投机的人,他让自己的儿子娶李广利的女儿,两家做成了亲戚,然后再通过亲家的裙带关系进而扶摇直上就不足为奇了。
  可见裙带关系古已有之,并非是现代人的创举。刘屈氂通过李广利这个桥梁纽带,顺顺当当地当上了丞相,不过汉武帝对于他的这个丞相还是有所保留的。“其以涿郡太守屈氂为左丞相。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以待天下远方之选。夫亲亲贤贤,周唐之道也。以澎户二千二百封左丞相为澎侯。”汉武帝的意思是,对刘屈氂的任命只是临时的安排,以期将来能有更合适的人选。武帝同时还把相权一分为二,表明汉武帝对这个通过裙带关系升至丞相的刘屈氂多少有些不信任。
  不过,暂时的任命也足以让刘屈氂高兴不已了。他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哪怕是暂时的,为自己得到永久的权柄投下赌注。只可惜,这个巫蛊之祸的策划者却没有像上次和李广利攀亲那么幸运,等待他的将是断头台。刘屈氂没有看透汉武帝,汉武帝那老眼昏花的假象让他着实地陶醉了一番,但醉后复醒,他还是难逃被拦腰斩断的厄运。
  政治是一场赌博,没有所谓的胜利者,也没有所谓的失败者。在政治这场赌局面前,镇定清醒者能有几人?姑且孤注一掷,各安天命。刘屈氂有个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结局,其根源在于赌博的时候头脑发热,当局者迷。
  
  贰
  
  刘屈氂当上丞相后,一头扎入新兴的李氏外戚集团的怀抱,成了拥立昌邑王的死党。由于李广利将军进攻大宛时军功赫赫,他很快地成了武帝身边的红人,而此时的卫氏外戚集团因和武帝的意志相左而风雨飘摇。
  一场以贰师将军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为首的新外戚集团,同以卫太子刘据为首的旧外戚集团之间的斗争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巫蛊之祸的发生,以及后来以卫太子为首的卫氏集团的毁灭,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可以说,巫蛊之祸的爆发是汉武帝晚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集中体现。
  晚年的汉武帝失去了壮年时的英明睿智,变得孤行多疑,再加上身体多病,使得他的精神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和惶恐的状态之中。这也是大多数专制君主的生命轨迹,即使取得过丰功伟绩的也一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卫太子作为储君的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一个日暮穷途、生命且在旦夕之间的老皇帝,面对一个蒸蒸日上、振奋有为才刚刚开始的新储君,这种心理落差是导致许多宫廷惨剧发生的重要原因。汉武帝时的巫蛊之乱,康熙帝时的夺嫡之变,都包含了这种因素在里面。
  但事实上,除了这种心理落差在作祟以外,还有一种更深刻的原因,最终使得汉武帝和卫太子父子之间反目相向。那就是两个人在治国理念和政治诉求方面有着强烈反差,以至于在朝廷内部形成了两个不同政治理念的派别。
  一个大朝廷内部有两个分别以武帝和卫太子为中心的小朝廷,这是汉武帝绝对不能容许的,这也是导致卫太子集团最终毁灭的根本原因。
  卫太子刘据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卫皇后所生,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被立为太子,成了汉武帝法定的接班人。当时汉武帝也曾下诏昭告天下,对于太子刘据的名字,天下子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再加上太子为人温厚敦儒,民间对他的口碑非常好。
  此时卫子夫母以子贵,贵居皇后,其弟卫青在太子出生前已任车骑将军,全面主持对匈奴的军事工作。后来,卫氏集团的实力不断壮大,元朔年间,卫青升任大司马、大将军,不仅掌有重大兵权,而且还成为汉武帝新设立的朝廷最高决策机构——内廷的首领,自此卫氏逐渐坐大,权倾一时。
  在武帝和太子并存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朝廷中存在着两股政治势力,进而形成两个政治派别:一类是积极追随武帝的开边兴利、改制用法的“大有为”路线的一派朝臣,如桑弘羊等;一类是拥护“守文”的太子,主张温和路线的所谓“宽厚长者”一派。
  两派经常在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发生争执。比如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汉武帝及其“大有为”的一派主张以军事手段对付匈奴,进攻驱赶,开疆拓土,以捍卫大汉尊严,而“宽厚长者”一派则认为应该实行和亲的怀柔政策,不应该进行战争,战争不仅要死伤军士,还会使国家实力亏空,民生凋敝。
  此外两股政治势力矛盾加深还表现在朝廷内部的政事处理上。随着汉武帝年龄的不断增长,他越来越迷信求助于道家方士以求得长生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