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3期

平反清算周期律

作者:吴 思




  
  最高权势的自我纠错
  
  中国皇帝并不都是无法无天的家伙,他们有的文弱心虚,有的信仰神明,有的重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于是我们也可以发现最高权势的自我纠错。
  1425年,朱高炽刚即位,弋谦就上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折予批评时政。皇上知道弋谦为人骨鲠,也不怪罪他,可是忍不住厌恶,见了他就没好脸。众臣看出皇帝的心思,便联合起来攻击弋谦“卖直”,要求皇帝法办他,但皇上宽宏大度,仅仅剥夺了弋谦上朝的权利。没想到消息传开后,众臣纷纷闭嘴,一个多月没人上疏言事。
  皇帝急了,他刚刚登基,很想做好工作,众人自我保全,默不作声,这工作如何开展?于是皇帝下诏做自我批评,让众臣直言不讳,并恢复了弋谦上朝的权利。可惜,这位善于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关系问题的皇帝不到一年就死了。
  嘉靖皇帝英察自信,果于刑戮,又颇护己短,弄死过许多要求平反冤案的人。嘉靖迷信神仙,大兴土木修建大高玄殿,谁反对就把谁痛打一顿投入监狱,有三位大臣因跳出来反对被关押多年,又有两位跳出来营救,也被“棰死狱中”。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大高玄殿发生火灾,皇帝上露台祈祷,火光中隐约听到一个声音呼喊那三位大臣的名字,说他们是忠臣。皇上大惊,赶紧传诏将他们释放。由此看来,皇帝怕天地神灵也是小民之幸,如碰上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皇上,大家就只好看着他一条道走到黑了。
  
  清算和平反的亏空
  
  在《明史》有名可考的记载中,清算力度不如平反力度。一正一反,那本应有恶报的臭名昭著的家伙,如特务头子太监汪直、引导刘瑾作恶的焦芳父子、万历派下去搜刮的税监们,经常留下一笔“竟得良死”的记载,连清代史家的笔下部透出一股怨气。这是什么缘故?
  崇祯皇帝为人刚愎操切,惩罚的力度往往大于奖励,看看这位偏爱报复的人如何清算前朝阉党,就可以明白恶报弱于善报的道理。
  《明史》说,崇祯收拾掉魏忠贤之后,开始清算逆党。他让大学士韩爌、李标和钱龙锡(近似总理和副总理)开出一个名单。这三位大臣不想“广搜树怨”,仅仅开出四五十人。皇上嫌少,让他们重新讨论,结果只增加了数十人。皇帝不高兴了,亲自分出“赞导、拥戴、颂美、谄附”四项,让他们往里面添加入,还让他们把内廷宦官的同恶者列入名单。韩爌等人推脱说,他们不知道内侍的情况。皇上说:“岂能完全不知道?就是怕得罪人吧。”
  过了一天,皇帝将这几位大臣召入便殿,只见桌上放着一个布囊,里边装了许多章疏。皇帝指着奏疏说:“这些都是奸党颂扬魏忠贤的上疏,你们可以把这些人的名字整理出来,列入逆党。”韩爌等人知道皇帝的决心难以挽回,就设法把此事推给别人,说:“臣等的职责是起草文件,不熟悉法律条文。”于是皇帝召来吏部尚书(近似组织部部长)王永光,让他处理,王永光也说自己“不习刑名”。皇帝又召来刑部尚书(近似最高法院院长)乔允升、左都御史(近似监察部部长)曹于汴等人,这才开出一份包含270多人的逆党名单,并拟出了从凌迟到革职的处理意见。
  一件并不复杂的事,皇帝亲自布置、亲自推动,甚至亲自提供证据材料,居然还让臣下连踩五脚刹车。假如皇帝不一催再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结局不难想见。这其中的利害计算,皇上圣明,早已一语道破——怕得罪人。
  清算与平反不同,清算可以为受害者出一口恶气,却不能带来官职俸禄,损人不利己的事自然人人回避;平反则不然,既光明正大又有正面好处,利人利己,愿意做的人自然比较多。这一利一害之差,足以解释清算力度不及平反的现象。设身处地想一想,面对利害屏障,皇帝尚且让人推来挡去,那些受迫害的当事人又能闹出什么名堂?恶人的恶报又从何而来?
  更要紧的是,最高权势清算是有底线的,他们必须尊重传位的先辈,必须维护皇权独大的体制,这是他们合法统治的基础,如崇祯清算魏忠贤和阉党时却不追究他们的总后台、自己的长兄天启帝。嘉靖和万历皇帝是制造诸多冤案的主犯,但他们的接班人是亲儿子,所以大平反只能配以小清算,弄出几只替罪羊就算交代了,而且清算的目的是恩归自己,怨归他人。这种体制正是最高统治者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我们对其公正程度自然不能期望太高。
  清算不足和平反不足并非小事,在时间和力度方面的利害计算对当事人的选择大有影响。魏忠贤的死党之一、右佥都御史(近似监察部部长助理)刘志选曾经挺身抗议万历皇帝钳制言论,为忠臣鸣冤,结果被贬、挨整,家居30年不得平反,万历死后还是靠拉关系当上工部主事(近似处长)。此时刘志选已年过七十,弥补损失之心极其强烈,于是一改前辙,帮助魏忠贤钳制言论;冒着生命危险替他攻击皇后、迫害清流、吹捧恶棍同党。刘志选也知道这些罪恶将遭到追究,但他认为自己年老,必定死在魏忠贤之前。当时是天启六年,魏忠贤58岁,几乎比他小20岁,刘志选的利害计算透彻之极。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年仅23岁的天启皇帝驾崩,魏忠贤倒台,刘志选被判死刑,未及施刑自己先上了吊。假如天启帝不那么短命,假如崇祯不那么操切,刘志选就投资成功了。
  总而言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话大体不错,但要打个折扣。从数目上说,前一句大概七八折,后一句大概四五折。接下来的话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何时才算是时候到了呢?一代权势淡出之后,时间越久,折旧越重。经过两次打折,尽管平反了,但是补救不足;尽管清算了,但是追究不足。这些不足部分,即当事人的净损失和净收益一代又一代地积累下来必将产生影响,就好像降水量减少三分之一将导致众多物种的兴亡及生态系统变迁一样。于是,一年又一年,一轮又一轮,大好河山逐渐改变了模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