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6期
慕容垂
作者:冬 子
但软弱的慕容暐又怎能摆脱可足浑氏的控制?朝政大权被慕容评独揽,慕容垂又一次被排挤出政治圈。
或许天意就是这样安排的,他已经老了,已经没有机会了。
然而,历史不喜欢平淡。
燕国太宰慕容恪病逝后,燕国朝政日益腐败。东晋大司马桓温认为燕国的气数已尽,亲率步骑五万,水陆并进,发起了东晋历史上最有力的一次北伐。
太和四年,桓温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攻入燕国境内。一路上势如破竹,击退燕军的两次抵抗,一直打到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大有恢复中原之势。燕国满朝震动,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把持朝政的太傅慕容评和皇太后可足浑氏毫无对策,准备弃城逃跑。
眼见家国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慕容垂无法再让自己继续沉默下去,愤然请战:“不然,请派臣前去阻击,若还不能成功,再走也不迟。”
没有什么比这一刻更让人激动,慕容暐像看见救命稻草一样,急忙命他为大都督,领兵马五万南抗东晋。
时间埋没不了天生的人才。十几年看书、遛马的赋闲生活,并没有让慕容垂急不可待,而是把他的心磨得更加平稳。慕容垂兵至枋头,碰上了徘徊不前、意欲静观燕国内乱,想不战而胜的桓温。当时晋军节节胜利,正士气高昂。慕容垂靠着独特的成熟与冷静,知道硬碰可能不会有好的效果,于是决定先不与晋军主力交战,只利用骑兵优势在外围小打,杀掉了投降晋军做向导的段思,使晋军的锐气大挫。
晋军的弱点在于粮草准备不足,而桓温并没有重视,战场上长大的慕容垂却看得一清二楚。他命慕容德进屯石门(汴口),到晋军后方进行包抄,切断了晋军的漕运粮道。桓温接连失利,僵持了几天后粮草中断,又听说前秦援燕军队将到,急忙丢下辎重、铠仗,烧了战船从陆上撤回。在撤退途中,慌张的桓温又恐燕军在上游放毒,于是命士卒在途中凿井取水饮用,狼狈至极。
当燕军诸将都要求立即追击时,慕容垂再次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说:“不忙,晋军现在刚开始撤退,必然诚惶减恐,严设警备,以精锐为后拒,此时追击,未必能够胜利,不如缓之。而晋军发现我们并没有紧追,肯定会昼夜疾趋,待他们力尽气衰之时,我们再奋力一击,必能胜利。”于是,他只率领精兵八千缓缓跟着。晋军一路急退至襄邑(今河南睢县),累得筋疲力尽,看燕军没有猛追,离边境不远,才敢扎营休息。慕容垂抓住机会,立即打马急追,与早已在襄邑设伏的慕容德东西夹击,大败晋军,斩首三万多人。从此,东晋多年不敢再兴北伐之念。
有谁能想到慕容垂默默十几年后,头发都白了,还能重拾少年时的梦想,长笑疆场?
慕容垂在前燕亡国之际力挽狂澜,使之转危为安,班师回朝后威名大震,众望所归。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慕容垂这样的功绩,是慕容评和皇太后可足浑氏不愿看到的。他们深怕如日中天的慕容垂就此会威胁他们手中的权力,于是又不约而同地想除去他。一个贪吝浅薄,一个刚愎愚昧,计划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就泄露出来了。英雄慕容垂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带着…家人投奔了前秦。
相对于之前的逆来顺受,慕容垂这次的做法令人玩味。虽然以他此时手中的实力,若先发制人发动政变,迅速扳倒慕容评不在话下,可他终究不忍同室操戈,宁死也不愿祸乱国家,“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
但现实是:他西去投奔的对象是一直对慕容燕国虎视眈眈的大秦帝国,并且在他叛国后仅一年,燕国即被大秦所灭。这样的选择和结果,让我们又不免怀疑他当初投奔苻坚的用心。
慕容垂带着一家西逃来到前秦,受到了秦王苻坚的热烈欢迎。苻坚早就觊觎慕容燕国,只是慑于慕容恪、慕容垂两兄弟的威名而不敢轻举妄动。现在一个死了,一个投奔自己而来,怎能叫他不大喜过望?慕容垂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苻坚立即大封慕容垂及他的子侄们,对其信任无比。
但命运却再次抛弃了慕容垂,失去了家国以后,他的不幸并没有结束。慕容垂的投秦,让一个人担忧不已,这就是秦国的丞相王猛。王猛敏锐地感觉到慕容垂终将是秦国的一大祸患,于是几次劝苻坚剪除后患:“慕容垂父子譬如龙虎,非可驯之物。若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不如早除之。”然苻坚正对慕容垂宠信非常,又怎能答应王猛?
没有除去慕容垂,终是王猛的一块心病。同年十一月,苻坚派王猛伐燕。出征之前,王猛故意礼请慕容垂的大儿子慕容令做秦军向导,同时他又特意造访慕容垂:“今当远别,卿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慕容垂屡遭王猛的暗算,每每小心对付,但这次,他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反常,当即解下自己的佩刀给了王猛。
对于慕容垂的大度,老谋深算的王猛并没有丝毫的客气。攻克洛阳后,他重金买通慕容垂的随从,让他以佩刀为信符,诈称慕容垂的密使,命令慕容令叛逃去燕国。慕容令迟疑不决,但又想到王猛一直想铲除他们父子,此刀又千真万确,不由得不信,于是诈称打猎,逃向前燕军中。见计划成功,王猛立即奏报苻坚,说慕容垂父子心怀故国,图谋不轨。慕容垂得讯后,也惊慌逃走,但仅到了蓝田就被秦军追上。谁都以为他这次完了,但苻坚的爱才和宽宏真是天下第一,他安慰慕容垂说:“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志不忘本,犹怀首丘。《书》不云乎:‘父父子子,无相及也。’卿何为过惧而狼狈若斯也!”苻坚不仅恢复慕容垂爵位,还恩待如初。不过使王猛欣慰的是,跑了的慕容令最后被前燕杀害,断了慕容垂的希望,否则以慕容令的才智和勇猛,燕国后来的历史很有可能会被改写。
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王猛的声音也淹没在苻坚的爱才举动中,没有一点回响。
慕容垂一如既往地被苻坚信任,前燕灭亡后,更是做了京兆令,但是又能怎么样呢?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相濡以沫的段氏,因为自己被诬陷折磨致死;最疼爱、最看重的儿子又因为自己而死。什么都没有了,还能做些什么呢?
太和五年(370年),燕国灭亡。为便于统治,苻坚把燕国都城内的慕容族人都搬到了泰国。一时之间,长安城住满了慕容故国的臣民,鲜卑慕容族人的势力渐大。看着曾经熟悉的面孔,慕容垂的心里不由起了一层波澜。当年叛国,虽然迫不得已,但终究自觉愧对家族,现在慕容燕国已经灭亡,他必须负起复国大业。
王猛等人日夜忧虑,向苻坚进言,说慕容氏父子、兄弟布满朝廷,鲜卑人暗藏的势力也很强大,不如好好清洗一次,以绝祸患。与此同时,社会上也谣言四起,说鲜卑人图谋复国,甚至有人闯入宫中唱谶语式的歌谣:“甲申辛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然而慕容垂始终低调小心应对,终究没有让苻坚怀疑自己。
宁康三年(375年),王猛死了,苻坚已基本统一北中国,之后又分别打败东晋和羌族地方势力,攻取了益州(今四川)、凉州(今甘肃一带),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达到了前秦历史上的极盛。苻坚开始急着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以实现自己雄霸天下的帝国梦。而慕容垂也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的百万大军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全线惨败,只有慕容垂的三万大军完好无损。恰好,苻坚领着几千残兵败将逃到这里,所有的人窒息了……
对于慕容家族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复国机会了。慕容垂的子侄、兄弟们大喜过望,一致建议杀了苻坚,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慕容垂断然拒绝:“吾昔太傅所不容,投身于秦主,又为王猛所谮,复见昭亮,国士之礼每深,报德之分未一。如使秦运必穷,历数归我者,授首之便,何虑无之。关西之地,会非吾有,自当有扰之者,吾可端拱而定关东。君子不怙乱,不为祸先,且可观之。”他还把自己的三万军队交给了苻坚,决定随苻坚一起回长安。
在佩服他君子之风的同时,我们更要佩服他的老谋深算。慕容垂超人的智慧是不会让他放弃任何一次机遇的,而他有此举的原因只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当时秦军主力虽败,但是慕容垂周围的石越、毛当以及苻丕等人仍握有重兵。他只有三万人,杀了苻坚后必成众矢之的。
其次,对苻坚仁至义尽,交出兵权可以笼络人心,为以后的复国打下基础。
最后,关中并非慕容垂复国的理想之地,只有回到过去慕容燕国的势力范围——关东,他才能真正一呼百应,坐享天下。
所以,慕容垂并不是真的打算跟苻坚回去。一到渑池,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借口镇压关东前燕遗民骚动,正式叛离了苻坚。
数年之内,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慕容垂指挥慕容铁骑东征西讨,扫灭前秦主力,收复东北故地,铲平丁零,吞并西燕,令东晋、北魏闻风丧胆,终成中国北方的一代霸主。
公元384年,慕容垂称帝,建号燕元,史称后燕。
编辑/张君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