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7期

玩平衡木的大师

作者:黄 波



和胡惟庸的“功劳”。朱元璋就曾对刘基透露,李善长当宰相时,“数欲害君”。刘基见势不对,在朱元璋登上帝位不久,就回老家去了。
  杨宪的被杀和刘基的出朝,标志着淮人势力的进一步膨胀。但令淮西集团中人没有料到的是,在他们雄心勃勃地扩展自己权势的路途上,最为疑忌的人,其实并不是朝中的非淮西派,而是他们的老乡、当今的圣上。也许,这一点会让他们大感冤屈,他们其实从来就没有任何僭越的企图,他们之所以要利用宗族和乡土观念,盘根错节地纠合在一起,完全只是为了更方便地对抗和挤压非淮西人,绝非为了向皇帝示威。然而,他们不知道,不让任何一股力量独大,是君王的不二法门,而且,一个精明的君王并不考虑究竟哪股力量效忠于他。
  朱元璋出手了。除了不断地对淮西勋贵发出口头和书面的劝导、警告、训诫,强化各种礼制和法令,甚至杀戮,在技术上他采取了“掺沙子”的办法,在他看来,这远比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要可靠得多。于是,大量的非淮西籍人士走上了政治前台。在中书省和六部,王朝最重要的岗位上,朱元璋安插了许多非淮西籍的官员,江苏高邮人汪广洋甚至一度出任丞相。
  “掺沙子”的妙处很多。首先,对新朝肇建之际纷纷想分一杯羹的各路人士而言,这代表着一种让人欣喜的姿态:我这个皇帝,绝不是淮西人的皇帝,而是天下人的皇帝,大家尽可“入股参股”,不必心怀疑虑。而最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排除了一股力量独大的隐忧。从此,一种“对冲”的局面形成了,大家你不满意我,我不满意你,你要警惕我,我也警惕你,闹得不好,今天你在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明天我就参你一本。就这样在一种互相牵制中,达成了政治生态的某种微妙平衡,而掌握这个平衡点的,当然只有君王。
  
  臣下“掐架”:君王之必须
  
  有人疑惑,像这种官员互不信任的朝廷局面,真的会对君王有这么多好处吗?属下“掐架”,难道真的是君王之必需?
  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试着探讨一下,为什么奸佞不绝是国家政治的千古难题,哪怕是一些所谓的盛世明主时代也不乏其弊?在我看来,这样一个难题其实相当虚伪,因为事实上,君王们压根儿就没打算将奸佞灭绝。
  为什么会这样昵?原因又只有一个:君王们实际上并不怎么害怕所谓的奸佞,他们真正害怕的、最痛恨的,是臣下结成朋党。而所谓的奸佞对他们来说,很多时候倒是一种于已有利的、可以作“对冲”之用的平衡性力量。为什么会有专门与君子作对的小人?与其说君王不察,毋宁说君王有意豢养和纵容他们。
  至于君王最不感冒的“朋党”,历史上曾有人企图加以厘清,以消君王之疑,如欧阳修就专门著文说有君子党亦有小人党,君子党是好事云云。欧公是大文学家,但所论未免太书生气了一点。不论君子党还是小人党,都会让君王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当然,他表面上也会说些和衷共济的门面话,但臣下真的和衷共济,他就会担心这些人联合起来和自己玩猫腻了,又怎利于他分而治之?
  于是,臣下“掐架”,成为王朝的一种必需。也许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等很多方面都不利,但对君王和他的家天下却充分有利。历代帝王都喜欢臣下们在他面前争宠,斗来斗去。而且高明的帝王,总能在这种利益冲突中保持微妙的平衡。任何一方都可能得势,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永远占据上风。因为冲破平衡的临界点永远掌握在君主手里,每每在东风看似要全面压倒西风的时候,君主就会轻轻在“西风”那边加上一个也许很小但分量绝对足的砝码。这样,任何一方要维持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听命于他,向他献媚固宠,任何一方也不会对他造成严重的危胁。
  现在回头看朱元璋,堪称一位玩平衡木的大师。上面提到他亲口对刘基透露说自己的亲家、丞相李善长“数欲害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咀嚼的举动,这个举动后面的心态也很有意思。刘基是开国功臣,又没有犯法之事,李善长居然几次三番要害他,按传统的政治观点,这明显是一个奸佞嘛。可是朱元璋显然没有处置这个已浮出水面的奸佞的打算,既然不想处置李善长,朱元璋又为什么要对刘基透露风声?除了有意向这个智囊人物示意:瞧,我对你多信任,我是倾向于你的,使其感恩戴德之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了分而治之。这明摆着是要加深李善长和刘基,乃至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猜忌与对立。
  朱元璋的“掺沙子”、“分而治之”之术,对明初的政治生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今人评论说,明初官僚集团的高层中存在着不同派别,其中任何一派都没有整合官僚集团利益的能力,在整个洪武一朝也没有出现一个能够整合官僚集团利益的重臣。更有人认为,按照宰相才识器度的标准,明初文臣中几乎无一人能够符合。那么,这种状况,究竟是当时朝臣个人的修养、性格与才识问题,还是朱元璋的有意为之呢?
  我更倾向于后者。很简单,一个具有足够威望、能够整合文武官员的首领,是朱元璋绝不能容忍的,因为这显然与其集权理念相冲突。没有整合文武和官僚集团的人才,皇权才能够以超然于各派别利益的面目出现,在各大集团派别的矛盾冲突中,获得其高度强化的政治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根据集权和家天下的需要,常常对官僚集团中的不同派别和成员进行残酷打击,有时打击面大得甚至让读史者担心,这会不会动摇其统治根基。而事实证明,读史者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只有一个:官僚集团已经被完全分化,而一经分化,便很难产生什么力量。于是,尽管皇权对官僚集团中的不同派别和不同成员实行高压政策,却始终不会遭到整个官僚集团的抵制。
  玩平衡木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活儿,明太祖真是此道高手。
  
  编辑 蔡元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