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徒步者与散文“三骑士”

作者:雪 媛





  这种压抑的文字的背后,抒写着作者的真实。他是在时刻提醒自己,提醒着我们,不要让安逸的日子,吞噬内心的平和、善良,以及责任。
  这正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直面的现实。
  晓君做到了。
  “从八一大道出发”的江子
  江子曾说:“希望借助写作来劝阻内心的坍塌,稀释感伤和恐惧。”所以他的文字就常常沁满忧伤,恰好验证了那句话,好的文学作品,无疑是痛苦的结晶。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日子我告别妻子女儿孑身一人带了铺盖行李前往省城报到,一路上我的内心充满了雾气———一种对新生活的期待,对过去了的一切丧失的伤感,对前途的担心、迷茫和忧心忡忡的情绪。”(《八一大道371号》)
  这是江子开始新生活时的瞬间感受。其实,那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尤其适合像他一样的文学青年。但江子的内心,却更多地被恐惧和忧虑盘踞。有了这种恐惧和忧虑,生活充实创作就丰富。但他不相信生活,不相信青睐。所以他又忿忿地写道:“夜晚灯光昏暗的三经路在房东的倾诉中变得更加暗淡、幽深、逼仄,像一条蜷缩的无家可归的狗,嘴里发出孤独的含混不清的呜咽。”(《三经路》)
  江子的文学潜质是伤感的,他作为一个刚刚涉世又热衷于写作的青年,怀疑是自然的。加之周遭客观环境的不适,水到渠成地构成了他的写作风格。这种伤感的美,并非纤细孱弱,其中还蕴含着一种柔韧,这是作者的天性使然。
  江子对生活对未来的感受是复杂的,尤其是对待亲情方面。在《流浪的篾刀》中他写道:“我不知道至今我是否应该原谅我的母亲,那个一生对父亲刻薄的脾气暴躁的女人。”
  这样的复杂情感,交织出来的是一种痛心疾首的画面。父亲不仅在外面受苦,回家还要看母亲的脸色。即使父亲能够容忍,做儿子的内心的苦痛却无法排解。但随着他的成家与生子,他笔下的母亲也今非昔比了。
  “母亲见到我,变得高兴了起来,声音急迫、锐利和兴奋。她手忙脚乱地把腋下夹的东西抖出,并且高举过头……母亲气喘吁吁地跑过马路,把衣服高举到我的面前说,天有些冷,带好衣服,小心着凉!我转过身,泪水流了下来。”(《谷雨》)。
  他命名这篇作品叫做《谷雨》,我感慨纷纷扬扬的泪水。
  母爱是永恒的。至此,江子把从前对母亲的怨怼,抛到九霄云外。亲情的分量,终将毋庸讳言,无法撼动。这让我感激、感怀、感奋。
  对童年、少年时期的回忆,也是江子涉笔较重的。我们也会因此,感受到了一个乡下孩子的成长历程。
  “那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小篾徒和一个多么有意思的村子,一段多么有趣味的生活,一个寄寓了美好情感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有一个叫柳柳的姑娘,一个小老庚,一条叫黑虎的狗,还有一个老提着烟杆的庞三老汉……”(《与一个叫双村的村子有关》)。
  这是书画。江子在清淡的画面中,描绘着纯真。跃然纸上的,是他对少年时光的留恋。贮满着浓郁、温馨的情致。使得他的文字,在朴素的叙述中,表现出了一种渊远的趣味。
  周作人先生曾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愿江子保持住他的本色。
  纵观三人的散文创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文字风格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人文传统、时代环境、美学思潮、外来文化等,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肯定是自己的思想禀赋和个性传统。
  三位的作品,没有空阔的故事和高深的议论,多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常平凡的事物涉笔成篇,因而也构成了他们三人的相同特色:朴素自然、无矫无饰、温暖亲切。其实,这种文风也是我们至今应提倡的。
  文章的笔势,是形成自己语言风格的具体呈现,是作者性格特征极自然成熟的表露。他们三人的散文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自传”色彩的,是坦率内心独白的;另一类,是对自己故乡生活的点滴回忆,以此怀恋年少时光,思乡加怀念。
  或许他们的人生有着太多的相同吧。同是出生在赣江的周边,同是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同是乡村学校的老师。李晓君、江子还是诗歌写作者,范晓波、李晓君热衷油画,闲暇喜欢临摹。据说他们三个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据说他们的房子,都买在同一座楼盘里。如此,他们要生活在“一处”了。这确是令人羡慕的。
  翻看沈从文先生的时候,记下一段话:“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着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我一下想起了这三位的作品,我忽视了吗?我知道没有。但我知道,我还没有达到深刻。
  是的,我在提醒自己,他们三人的文字背后,是他们始终难以化解的个人情怀,以及更多。
  我以为姿态很重要。与其称呼他们三位是“骑士”,不如说是跋涉者。他们从十几年前的文字旋涡中,一个个青春勃发地徒步走来。看着案头这些厚实的作品,我由衷地感到了,那种充满清新和朝气的冲击波。中国的当代散文创作,目前正处于一个分崩离析异彩纷呈的时代。至此,对江西文坛的这一批作者的认识,我可以毫无疑问地期待着。当然,就他们来说,今后的创作之路还很长。
  范晓波、李晓君、江子,作为江西文坛的年轻一代。用“任重道远”一词,对他们太没有个性了。那么就用“深沉隽永”与他们共勉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