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回澜门(外一篇)

作者:铁 马





  女儿是他捡来的。那是他结婚后的第二年吧,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他去一个村子上门给人剃头,刚进村口,就看到好几个人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他走近一瞧,原来是个弃婴。大家都在咒骂那个丢孩子的人,一个说,肯定是哪个想生崽的人丢的,这种人他家活该绝后;一个说,他们心太狠了,生了女孩就不养,自己的骨肉也舍得丢,要遭天打雷劈……可骂归骂,谁也没有收养的意思。孩子仍然像垃圾一样扔在路边。老崔的心被她的啼哭刺痛了。他俯身去瞧时,孩子忽然不哭了,好像还朝他笑呢。老崔心里一乐,也许是缘分吧,他就捡回来了。心想这是老天爷有意赐给我的,等到自己老了,做不动了,有个女儿照顾。
  令老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女儿六岁那年,他老婆突然怀孕了,居然还生了个儿子!可把他乐坏了,整天像掉进了蜜罐里一样,笑得合不拢嘴。村里人都说,真看不出老崔的老婆还能生崽呢。老崔自己也说,真没想到自己快五十了还能得个儿子,总算有后了,死了也有个披麻戴孝的人。老崔说他的儿子可调皮呢,他常常把儿子举过头顶看那小鸡鸡。有一回,儿子还朝他这个老子的脸上撒了一泡尿呢。老崔生儿子的事后来传到了乡里,乡干部找上门来要罚他的款,说他这样的老婆不能生孩子,不符合优生优育的规定。他家有什么罚的?乡干部打量了半天,最后把他的剃头箱子拿走了。他就三天两头往乡里跑,说,没有了剃头箱子我一家四口吃啥?也许是乡干部觉得这样做确实不太妥当,万一闹出什么事来,承担不了责任,就把剃头箱子还给了他。
  我说现在乡下剃头生意还好吧。他说勉勉强强吧,虽然现在剃头的价钱比过去要高些,可生意差远了。村庄上的青壮年外去打工,几乎走光了,剩下的大多是像我这样的老弱病残。乡下剃头不像城里的美发厅,城里的美发厅不光是剃头,还带按摩,别人上门,价钱又贵,人家还爱往里钻,特别是年轻人,说是享受。他想不通现在的年轻人剃个头也那么讲究。
  我知道老崔还是乡下的那种“包头剃”,所谓“包头剃”就是每年包上几个村庄上的男人的头来剃(不包女头),一包一年,相对固定,年底付账。老崔说,早先他一年能包上300个,差的年份也能包上一百五到两百左右。那时包一个头一年是一块八,每月上门剃两次,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白天人家要干农活,一般是中午或傍晚上门。到了农历腊月就特别忙,一直要剃到年三十,人人都要剃头过年,那叫剃年头。也只有在剃年头时人家才付钱。而且在剃年头的时候还要和东家说好明年包头剃的事。年前没说定的,正月里他还要上门去拜年,再和人家说妥。现在包头剃的少了,基本上是剃零头,剃一个五毛钱。
  老崔讲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总是酸酸的,而他自己似乎觉得没有什么。我说,像你这么困难的家庭怎么不去申请吃救济呢?他说政府救济了,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干部都要去他家一回,有时给他一百块钱,有时给两百呢,还免了女儿的学费。他很感激。显然他没明白我说的意思。
  老崔没住几天院就耐不住了,说呆在医院里太难过了,闹着嚷着要出院,要去找他的剃头箱子。我说,老崔,等伤好了再回去吧,你还没拆线;谁要你的剃头箱子呢。他硬说不行,医生也拦不住。同病房的人就给他出主意,说你是交通事故,家里这么难,实在要回去,应找车主单位上多要点钱,比如误工费、营养费什么的,你不要人家还会说你傻。老崔摇摇头,人家不是故意撞的,又没啥大伤,付了医药费就行了。老崔就那样没好完全就出院了。
  大约是三天之后,我在街上看见了老崔,脑门上贴着的一块纱布特别显眼。准确地说,是他先看见了我,他就像是遇见了好久没见的老熟人,明显地加快了速度,他走得越快,那脚就一拐一瘸得更厉害。他见面就问,你弟弟好些吧?我点点头,眼睛盯着他手里的那只有几道明显划痕的剃头箱子说:找到了?他把剃头箱子往我面前一晃,说:只花了一包烟呢。好像占了很大的便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