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作为美的暴力

作者:秦 亚





  
  尊严与孤独
  
  北野武电影的主角,一般都是生活中的边缘人。他们与人群落落寡合,或不被别人理解,或性格本来就孤僻,或是那种“坏孩子”。如《那个凶暴男人》中的刑警我妻,因为特立独行,在警局内被视为异端。《3-4×10月》中的那个在加油站工作的雅树,也被队友们公认是难以沟通的那一类人。《大家都在干嘛》中的朝男因为长得其貌不扬没有女人缘,仿佛也被生活抛弃了一般,这才引出了后来的种种笑剧。《坏孩子的天空》中的信志和小马是两个被正统教育排斥在外的“劣质少年”。《菊次郎的夏天》里的菊次郎也是微不足道甚至猥琐不堪的小人物。而上小学三年级的真男呢?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到来了,但真男却高兴不起来。所有的朋友都到海滩或乡下玩去了,足球队也放了假。寂寞的真男每天除了在日记里记下天气报告,就再也无事可写。他爸爸在他出生后没多久就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死去,妈妈则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唯有奶奶和他相依为命。他是个内向的孩子,走路的时候总是把头低着,内八字形的脚……
  但往往正是这样外表沉默的人,内心却蕴含着巨大的激情。也正因为微不足道或猥琐不堪,才更迫切地需要获得和维持做人的尊严。北野武的电影有一个经典模式,那就是,奋力一搏的目的只是为了永恒的失去。不管是毁灭还是同归于尽。这一点,在《那个凶暴男人》和《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等片、尤其是《花火》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花”和“火”都是一绽放即永远消逝的,生命的搏击在毁灭前的一刹那间火光四射。这正是影片主人公生命状态的呈现。西佳敬的赴死类似于自焚,他以极端的方式使尊严感得到了呈现。与之对比的是崛部,他因伤残后妻女的离去而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就像他坐在轮椅上所面对的为海边的沙子所困扰的举步维艰。西佳敬和妻子的自杀和崛部的逃避决然不同,他们相拥着走向死亡,没有一句愤怨之词。他们死了,但尊严复活了。他们选择死亡的过程,也就是尊严复活的过程。因为恶劣的现实环境,往往把尊严和生死捆绑在一起。这部影片是对生和死的一次总结,正如北野武本人所说:“我想拍一次有意义的死亡,而不着重好坏之分。”这部影片的意义,正在于尊严感的表达。
  
  蓝色温情和华丽感伤
  
  北野武的作品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如同黑泽明,既有对人性黑暗的揭示,又时时不忘人道主义。北野武的电影也包含着明显的两重性:极端的冷酷与极端的感伤。北野武偏爱使用一种近于绝对冷静的旁观角度来叙述故事,但他的心又是柔软的,哀伤的。
  北野武的温情和感伤在影片中和暴力同样出色,表现手法也同样极端。他表现温情和感伤时常用的意象是:儿童、女性、花、大海以及贯穿始终的蓝色。女性在北野武的影片中往往是男主人公的精神支柱,女性的死亡也导致了男主人公的死亡,如《那个凶暴男人》中刑警我妻的妹妹,《花火》中西佳敬的妻子。儿童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暴力与死亡。我妻在被打伤头部前和孩子们在街边打棒球,他与罪犯的搏斗及最后的受伤是在儿童旁观的情况下发生的。《花火》中,崛部在受伤前也在街边和儿童打过棒球。西佳敬和妻子自杀时,海边则有一个孩子在放风筝,自杀也是在儿童的旁观下发生的。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展现了北野武作品的另一种风格。阿茂是个聋哑青年,十分喜爱冲浪运动却始终没有钱买冲浪板。他只是一个贫寒的清洁工。但有一天,他在海边打扫垃圾时,捡到了一个被人遗弃的旧冲浪板,不由得大喜过望,就天天带着女朋友贵子去海边练习。贵子也是聋哑人。他们彼此很默契,可以从对方的一颦一笑中懂得对方的意思。阿茂对冲浪的喜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甚至在收捡垃圾的时候他都在想着冲浪动作。好不容易,他获得了一次参加冲浪比赛的机会,却因没有听到发号员的下令而失去了资格。尽管如此,阿茂对冲浪运动的热情丝毫未减,他仍然天天去海边练习,并和其他冲浪爱好者建立了友好的感情。比赛后数日,阿茂到海边练习。贵子因事迟到了一会儿,却没有看到阿茂,她的眼前只是一片被寂静笼罩着的大海……
  “大海”也是北野武影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人物在海边得到安宁和抚慰以及生存下去的力量,如《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的阿茂、《小奏鸣曲》中的村川,《菊次郎之夏》中的真男和菊次郎。海也是灵魂的最后的安身之所。如西佳敬和他妻子。
  似乎北野武对蓝色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偏爱。《花火》中特有的静悄悄的暴力场景和饱满的蓝色调以及象征性构图,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坏孩子的天空》一开始就很明确地意识到了蓝色。它叙述的是,高中时代的校友信志和小马见面了。他们回忆起了高中时代的种种趣事,尤其是两个人合骑一辆自行车绕着操场转圈的美好情景。高中毕业后,小马在拳击俱乐部当了陪练,按规定只能挨打。这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决定去学拳击。他在俱乐部报了名,认真地参加训练。信志看到小马的变化,也决定学拳击。他很有天赋,一进俱乐部就被发现并加以重点培养。小马出于嫉妒辞了职,从此在社会上流浪并加入了黑社会组织,两人各奔前程。经过不懈的努力,信志在拳击比赛中得了银奖,小马也在黑社会组织里有了一定的实力。可是好景不长,两人都遭到了挫折。信志决定退出拳坛,小马也决定洗手不干了。两人退出后,再次来到久违的学校操场,合骑一辆自行车转圈。其实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很忧伤的电影。片中大量地使用了蓝色调,显得忧郁和深邃。
  作为绚烂和短暂的象征,花也经常在北野武的镜头里出现。如《那个凶暴男人》中刑警我妻的妹妹,手中就经常拿着一朵鲜花。在《花火》中,北野武还别出心裁地插入了自己的绘画,那一幅幅印象派的、感觉强烈的画。画中所有动物的头都是用一朵花来代替,花象征着爱、善良、友谊和生命。崛部因花而获得了画画的信心和生存下去的勇气。西佳敬妻子的静静含笑的面容,也与生机勃勃的樱花图形成鲜明对照。结尾,西佳敬和妻子死在美丽的海边,让人感到生命如“花火”,灿烂但转瞬即逝。据说在拍摄此片前,北野武就秘密地带着大队人马,辗转于日本各地。从秋天满山的红叶到一望无垠的白雪,从烂漫的樱花到初夏的大海,他花了半年时间把日本的四季抢到镜头里,完成了他多年来的心愿。
  北野武的电影一直是“男性”电影,但有意思的是,他的影片上映时,坐在影院里的观众大多是女性。视觉上的女性唯美和精神上的男性暴力在他的影片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