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兼爱的墨子

作者:海 佛




子百家,又完成了思想的大一统。面对着那场大火,秦始皇和李斯们当然高兴:这才是彻底的统一,从此再没有人敢胡说八道了。可是,强大的秦国却在短短的几年土崩瓦解。焚烧百家典籍的那场大火啊,就成了提前埋葬秦王朝飞扬的纸钱。那场大火不是烧了几天,而是烧了两千多年。
  独裁和专制是不能长久的,人们的忍耐性是有极限的。兼爱、非攻才是人类世界最为宝贵的财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多元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灿烂。
  倘若战国璀璨的文化和多家思想不中断,中国的文明将会是什么情景呢。我们真的不敢想啊。两千年的黑暗专制,太长久了,太可怕了。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选择儒家这个单极文化?难道我们的祖宗就是天生喜好在集权社会里生活?
  对墨学打击最大的,当然是儒学。从墨学产生的那一天起,儒学和墨学就针锋相对,在辩论着,争论着。
  给墨子的学说定性的,当然也是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孟子了。在墨子死后,或者是墨子在老年的时候,孟子才出生。孟子年轻的时候公开的是学儒,偷偷的也学墨。他的辩论才能来源于伟大的逻辑学家墨子。可是他要出名,他就开始了恶骂,就像现在文坛上的恶骂。是孟子开创了文人恶骂的先河。孟子是这样骂墨子和杨朱的:“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是个主张人性善者,可是他对墨杨,却是如此的卑鄙。后来的统治者就是依据孟子的这句话,给墨杨两家思想上了刑。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而孟子却得到了奖赏,成为儒学的第二号人物:亚圣。究其原因还是仇视、欺骗、压制人民,不能让最下层人民翻身,更不能让下层人有他们的代言人:墨子。
  汉朝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了中国思想的正统,中国历史从此走上了漫长的封建社会。
  其间,也有开明的儒生为墨子鸣不平。唐朝的韩愈就说过,儒墨具是尧舜之道。此话一出,即刻招来众多儒生的攻击。韩愈就再也不敢为墨子说话了。唐朝还是一个开明的社会,那些黑暗的专制社会就更不用说了。宋朝。一个严重缺钙的王朝,但是儒学却被玩得火热。大儒们把纵欲的儒学改造为禁欲的理学,孔子再一次变脸。到了清朝,就看看孔子的徒子徒孙吧。范进和孔乙己们,他们已经迂腐到了何等的地步!再看看蓝色海洋上漂泊的坚船利炮和得意洋洋的西洋人。这是怎样的一个对照啊!
  
  
  四
  
  天黑了。我离开了墨子研究馆,又到了滕州火车站广场,来到了墨子塑像前。
  华灯绽放,人流如潮。墨子,下层人民的代言人,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军事发明家,伟大的和平主义者,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就在我们中间。
  我坐在墨子身边的草坪上,凝视着墨子。尽管我们隔着漫长的世纪,但我觉得他非常亲切。他没有杀过一个人,没有责骂过弟子,相反,他教导弟子,有不明之处,有不对之处,可以提出质疑,错了就改正。多么善良的老师。
  如今,挖掘出来的墨子文献,也就是五十三篇。这极为珍贵的文献,还是统治者疏忽大意,才得以保存下来。秦始皇焚书,不会烧尽墨家的典籍。那些墨学后人,也不会全部上缴给官府,让他们烧去。墨家文献还会在民间流传。可是,从汉武帝之后,要想保存墨家典籍就困难了。在整个汉民族的意识形态上,不论从特权的皇家还是到卑贱的贫民之中,墨家思想已经彻底地消失了。
  保存墨家典籍的是道家。在这里,我是多么的感激那些道士们啊,他们无意中对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传说,墨子后来和鬼谷子一起到了云梦山去修道。还传说,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在魏国被师弟庞涓所害,是墨子的弟子禽滑厘乔装打扮,把孙膑的尸首偷运到了齐国。
  墨子和道家的渊源是分不清的。墨子也是苦苦修行,只是,墨子的哲学是强烈的入世精神,不像道家那么逍遥。但是,胸怀博大的道家,还是把墨子当作道家的人。在墨子和别的派别的激烈的对抗中,墨子批评最多的是儒家。却少有道家。在墨学惨遭不幸时,道家却把墨子当作修道成仙的人,把他的著作保存在《道臧》里。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墨子》著作五十三篇就是保存在道家典籍《道臧》里的。作为热爱墨子思想的我,是多么地感激道家人,天下热爱墨子的人也会有我这样的情怀。
  而杨朱的哲学,就更惨了。他就像独门兵器,来无踪去无影。杨朱及其弟子的故事,我们只能想象着了。古中国的悲剧啊,千万不要再上演了。我们呼唤文化的多元。我们希望看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世界。
  如今,墨子的研讨会多了起来。学术上也是空前的热闹。但是,参加会议的墨学者,大都是有身份的人,开会也就自然可以想象了。他们不会在一个草屋里吃着煎饼喝着白开水开,也不会在穷人受了冤屈的地方开,更不会在做官的人死了老子娘大摆的宴席旁开,要在像样的大学或者是宾馆里开,要在旅游胜地还要有女服务员服务的地方开。如果是让墨子仅仅复活在这些人的中间。那又成了悲剧。
  还是让墨子走出来吧,走到他当初时的形态中来,走到老百姓当中来。墨子,劳动人民的墨子;墨子,为下层人赴汤蹈火的墨子;墨子,扶弱济贫的墨子;墨子,兼爱天下没有贵贱的墨子。
  夜深了,灯光还在明亮着,广场上的人少了,几个乞丐拖着拐棍,背着布袋,到了墨子塑像旁的草坪上,伸着腿。安然地睡着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