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蓝桥风月(散文两篇)

作者:武向春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也就是这词,引发官府追捕,令宋江走上了落草为寇的不归路。
  梁山泊做大后,成了朝廷的一根不得不拔的刺。即便是具备了与朝廷抗衡的实力,宋江依然期待效忠朝廷,为招安一事他专程来到了京师,拜访了当朝天子最心爱的人———李师师。李师师在宋江的招安中起了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
  且看宋江呈给李师师用以明志的词《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笔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白头。
  这阕词大气磅礴,又风雅无边,极具艺术欣赏价值。上半阕表达的是在梁山泊落草为寇的无奈,话锋一转,转而又恭维起李师师的神仙体态,表达对李师师的爱恋之情。这种爱恋不是触手可及的,而是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及的。我认为这恭维及爱恋表达得巧妙至极,放眼唐诗宋词,唯有李白的“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可与之媲美。下半阕表达的是招安不遂、报国无门的愁怅。对美人的赞赏与对国家的忠诚在词中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宋江斐然的文才、非凡的气度略见一斑,宋江远非在小说话本里塑造的那个愚忠愚孝的造反头目,矮且胖的黑三郎。
  如此襟怀的宋江,通晓风月的宋江,依然无法博得美人的青睐,令人徒然生出许多感慨。
  倘若要我总结爱情,我想用一首小孩子们喜欢的诗来表达我的爱情观:
  你是孙悟空
  分身千万亿
  藏身
  在我每个念想中
  
  橙子芬芳
  
  橙子入诗远不如荔枝那么频繁,荔枝受到诗人的青睐,原是凭借了杨贵妃的倾国倾城的美貌。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年迈的玄宗对曾是儿媳的杨贵妃的宠爱描摹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仍有一个品种的荔枝被称为“妃子笑”。而在诗中,如果荔枝好比是肉欲的牡丹花,橙子就是亭亭出水的荷花了。
  宋人刘辰翁的《忆江南》的词里曾写到了橙子,这是一阕非常淡雅的词:
  梧桐子,看月到西楼,醋酽橙黄分蟹壳。
  麝香荷叶剥鸡头,人在御街游。
  从词中,大宋的青春嘉年华依稀可见:中秋月明,坐在御街的食铺里,蘸着香醋和橙汁,品尝大闸蟹,然后用清香的荷叶托着一捧菱芡,边走边剥着吃,那种普通人的情致,想来令人悠然神往。
  橙子作为菜式出现时,它大多数总是与蟹搭配在一起,比如南宋第一任皇帝高宗临幸清河郡王张浚的府邸时,在张府呈上的下酒十五盏里,第八盏的螃蟹酿橙别出心裁,在《山家清供》里曾记叙过这道菜式的做法: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瓤,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醋、盐供食,鲜且香,使人进一步领略到美酒、菊花、香橙、螃蟹色香味交融一处的秋日之氛围。这酸咸宜人的饮酒佳肴做法,即便是见诸文字,仍令人垂涎三尺,顿兴秋风之叹,其制法的想像力和优雅唯美的品味可谓登峰造极。
  不过,北宋一代名臣梅尧臣却用橙来烹鱼,那还是他居住在汴京时的旧事了。汴京在北宋时是繁华的都城,饮食文化非常丰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种饮食文化吧:那时的达官贵人家风行自酿家酒,此风到南宋依然盛行,高宗吴后娘的家酿就有一个旖旎的叫法,曰:蓝桥风月。在《水浒》中,宋江就是喝了这种名唤蓝桥风月的酒,趁酒兴在浔阳楼题下反诗的。
  梅尧臣的家酿如何已不得而知了,但他家中有一婢女却善做鲤鱼脍,欧阳修、刘厚甫等人每思食脍,必提鱼往过,梅尧臣在《设脍示座客》曾铺排地描述鲤鱼脍的做法:
  萧萧去叶落盘面,粟粟霜葡为缕衣。
  楚橙作齑香出屋,宾朋竞至排入扉。
  所谓鱼脍其实就是生鱼片,把鱼肉切得极细极薄,然后蘸调料吃,鱼脍最重要的是选料和刀功,原料中,最适宜做鱼脍的是鲻鱼和鲈鱼,刀功则更为讲究。孔子“脍不厌细”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切得越细越好,善做鱼脍的高手能将生鱼片切得薄如蝉翼,入口即化。梅尧臣家的婢女想必刀功确实不错,她能将鱼肉切成叶片一般厚薄,不过最妙的却是她用橙切成碎末,以汁淋鱼,借橙之香点染鱼之鲜。
  橙是气味挥发性的水果,在屋里剖开一个橙子,往往橙香满室。我很喜欢这种来自植物果实芬芳的气息,记得在酒吧里曾经小口啜饮过一种杜松子酒,入口全是植物的芬芳,不过那种芬芳类似松针散发出的气息,清淡而又悠远。
  俄罗斯的菜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是在普京的妻子柳德米拉所著的《弗拉基米尔·普京:通向权力之路》一书看到的,柳德米拉说她很爱给丈夫熬橙子鱼汤,接下来的这段文字琐碎却充满了爱意:
  “剪下梭鲈鱼和狗鱼的头、尾巴、鳍,用冷水熬成清汤,鱼肉则切成若干小块,往清汤里放进一个切成片的胡萝卜和洋葱头,将熬得的清汤过滤,扔掉葱头、鳍和鱼头、鱼尾,再往里面放一斤切成块的土豆,放盐,过五至七分钟,待土豆煮熟后再把鱼肉块放进汤里。等鱼煮好后,往锅里打进两个鸡蛋,在清汤时搅和搅和。最后将锅从灶上拿下,往做好的汤里放些月桂叶和橙子片,再放些切得细细的土茴香和洋芹菜,盖上锅盖让汤泡上半个小时。”
  这哪像一个总统妻子的文字啊,不如说一个称职的厨娘口述的菜谱。在她的叙述中,我似乎看到柳德米拉系着素淡的围裙,时不时地注视墙上的挂钟,为他亲爱的普京精确地烹制橙子鱼汤。我猜想这道橙子鱼汤味道一如本地的伏尔加酒,是浓烈的,但妙处却在起锅时放入的橙子片,在这道庸常的菜里,画龙点睛似的,勾勒出了丝丝清新。
  这是与俄罗斯宫廷有关的橙子的故事,但我更喜欢中国古代宫廷有关橙子的故事,带着一抹冶艳的诗意,一如盛唐时宫廷贵妇所着的俏丽的抹胸,有着一种旁逸斜出的美。
  先说一个有些悲情的故事吧:依然与唐玄宗有关,玄宗开始宠爱的是武惠妃,玄宗爱武惠妃娇媚,爱她杏子般的脸,桃花般的双颊,她带给玄宗的是春光般的明媚。奈何红颜薄命。武惠妃死后,玄宗异常悲悼,开始信起方士来,并命高力士出使江南时搜访美女。高力士沿途留意,未见有合心意的。后力士辗转来到莆田县,才选得江南秀女江采苹进奉。江采苹生得丰神楚楚,能诗善赋,不喜铅华,淡装雅服,唯爱梅花,所居处遍植梅花,梅开季节,午夜时分仍徘徊在花下,不肯离去。
  玄宗因她所好,称其为梅妃。梅妃还极富文采,她曾撰写箫、兰、梨园、梅花、风笛、玻盂、剪刀、绮窗八赋,无不工妙。玄宗恩宠有加。一日,玄宗在梅亭宴请诸王,梅妃侍坐。饮至数巡,为助酒兴,梅妃起身吹白玉笛,曲调悠扬宛转,吹毕,又作惊鸿之舞,梅妃体态轻盈,纤腰一束,诸王看得目眩神迷。舞罢,玄宗命梅妃破橙醒酒,遍赐诸王,至汉王时,王微醺,接橙时踢着了梅妃的绣鞋,唐突了佳人。妃大怒,顿时转回宫去。玄宗命内侍连番宣召,梅妃只是不肯来,回说鞋珠脱缀,缀后就来。那夜直至酒阑席散,妃始终未至。玄宗亲去探视,妃却已入睡。
  梅妃就是这般气性褊狭,柔美的外表下是刚硬的内里,她不懂得逢迎,她输给杨妃,决非输在姿色或才情,而是在杨妃百媚千娇、百转千回前败下阵来。在那次破橙为诸王醒酒时,就为她此后失宠埋下了隐线。之后安史之乱时,玄宗只记得携带杨妃的亲眷出逃,单单忘却了梅妃,梅妃死于乱军之中,埋骨在太液池下,一抔黄土掩尽风流。
  接下来再说一个浓情的故事吧。这段轶事在宋人张端义的《贵耳集》里曾有记叙。
  宋徽宗爱上了坊间的名妓李师师,他去看望李师师时,便带上了进奉给御上享用的橙子,正值周邦彦在李师师屋里,慌不择路,便躲进了房间的床下。在床下,他有幸见到了君王与李师师缠绵的场景,他记录了下来,并把这段浓情永远地凝固在我们的念想中,这就是他的《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词中所谓的并刀,在唐代就已名闻遐迩,产于河东并州,小巧精致,玲珑美观,在评书中常听到“削铁如泥,吹毛立断”的词来形容刀锋之利,虽有夸张之嫌,但形容并州的刀剪却并不为过。杜甫更有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之佳句,想像之奇特瑰丽不下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而吴地产的盐亦是当时上品,用刀剥下橙皮后,将橙分成瓣,浸盐而食,据说此种吃法风味尤佳。
  让我们一起来到这间温暖的屋子里吧,我们看见,有个美丽而又大胆的女子,欲留宿自己心上人,通过破橙、熏香、温被、调笙一系列温情脉脉的动作,风情便如红烛般摇曳,这样的夜晚可以用缱绻、潋滟、旖旎、撩人一类的词来形容,然后她情话喁喁:三更天,霜浓,路滑,行人渐稀,这么夜了,留下来好吗?
  顺带说一句,周邦彦是宋徽宗时的金牌词曲作家,他不仅能填得好词,更精于音律,他填词并作曲的《拜月星慢》、《玲珑四犯》等曲目,在宋朝全国十几年传唱不衰。但我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莫过于这阕《少年游》了。
  读完《少年游》后,我再也忘不了的是那翠袖围香、鲛绡笼玉、有着神仙体态的李师师,她用她的纤纤素手为我们剖开了一个芬芳的橙子,芳香四溢,经久不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