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乡土的淮河 魅力的淮河(外一篇)

作者:东方煜晓





  欣闻潘小平、曹多勇合著的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出版的消息是在2006年的年底。当时我在《安徽日报》上看到了有关小说出版的报道和评论,印象很深。近日又在《人民日报》看到,《美丽的村庄》在全国获奖(中宣部评出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类入选作品奖)的消息,使我更加看好这部书。结合个人阅读体会,我想侧重从艺术构思的角度,谈一谈《美丽的村庄》的艺术特色。
  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以淮河曲岸边一家几代人的命运进程为主线,在近两百年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情感取向以及独特的淮河文化风貌等,重点描绘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的新变化,讴歌了普通百姓的改革激情和创新精神,记述了主人公朱文霞、殷家传等随着时代的演变所经历的不同的际遇和命运。整部小说,故事生动,叙事清新,形象丰满,文笔细腻,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近几年来一部难得的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
  小说开篇别出心裁。纵观全书,我认为最为精彩的设计是小说的开篇,也就是“卷一”部分。读过之后,我自然联想起“诺亚方舟”的故事来。在一二百年前的淮河岸边,一个因贩盐被杀了丈夫和一个因贩盐被杀了妻子的人,又因贩卖私盐被官兵追杀。在走投无路之际,两个大人投河自杀,而把一个叫龙龙的小男孩和一个叫凤凤的小女孩藏进了芦苇丛,这才使两个小孩得以保全性命。小男孩和小女孩就成了一对夫妻,用大人们给他们留下的种子,在荒无人烟的河滩上开荒种地、修建茅屋、生儿育女……最后繁衍出了一个有两千多人的严家台子村。这种“神化+童话”般的开头艺术,包含了人类进化的思想,符合文化人类学和文艺思维学的规律,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并由此产生无限遐想。在我与该书的作者之一曹多勇先生通电话时,他也说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并且谦虚地说“只要读第一部分就够了”。可见他对开篇部分的看重,同时也印证了我的看法。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小说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里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谈一谈。例如:小说的主人公朱文霞,既是一个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又是一个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农村妇女形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性格组合”理论,摒弃了一元化,实现了多元化,遵循了文学创作规律,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是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形象。和朱文霞相比,王桂珍显得更为大胆、泼辣又心直口快。比如,她赌气离开“铁姑娘战斗队”后,偷偷地把化肥全部撒入“虎头山突击队”的试验田里,这一举动,暴露出了她狭隘的报复心理。当她“和殷家传频频在淌水沟里幽会,不久就让巡逻民兵逮住”并“捆去了大队部”后,一点也不畏惧。在她被民兵营长吊在梁上时,“嘴还死硬死硬”,并怒吼:“我和殷家传自由恋爱,受《婚姻法》保护,陈哈哈你私设公堂,吊打贫下中农,你是想翻天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成熟,她的性格中除了直爽,又多了一份现实。另有一个人物叫谢云,是煤矿矿长家的小姐。每天早晨,她都要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一番,从未给丈夫烧过一次早饭。如果她光是有点“大小姐”的脾气也就罢了,可她还爱好“红杏出墙”,是个水性杨花的货色,先是跟矿党委副书记有染,后又与社会小混混鬼混……其夫“谢眼镜”有苦难言,欲罢不能,因为老婆坚决不同意与自己离婚。直到后来,谢云主动提出离婚时,谢眼镜喜出望外,“赶紧”与她办了手续,“生怕一步去晚了,又有变化”,这才从苦海里解脱了出来。
  人物绰号恰到好处。《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就是各有各的号,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的性格,可谓一举多得。《美丽的村庄》中也为一些人物取了绰号,而且均十分自然、贴切。现罗列几则:如大嗓门的“严老喊”,鼻子上架着“瓶底儿”的“谢眼镜”,能说会道的支部书记“高一嘴”,社会上的小混混“李三刀”,永远长不大的“孩羔”,身体有缺陷的“小驼锅子”等等。作家绞尽脑汁地给这些人物取了这么多绰号,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暗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加深了人们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社会背景丰富多彩。小说巧妙地通过一个人物的社会关系和有关历史事件,把许多本来互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比如通过写“上河”人家与“下河”人家的亲戚关系,很自然地联系到同在淮河边上的凤阳小岗村,摄取了农村首创的土地“大包干”这一精彩的历史镜头。另外,还穿插描写了淮河流域独具的舞蹈、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鼓灯艺术,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问题,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前前后后等等。时空跨度虽大,但铺展自如,使整部小说显得开阔而厚重。
  语言表达独具特色。小说运用的是淮河流域的方言。成功的方言运用,丰富了母语语系,展示了淮河风情,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也是本部小说独特的魅力之一。例如花鼓灯里的一段唱词就很有代表性:“花鼓一打头对头,玩灯的都有是光腚猴,一没银钱买灯草,二没银钱打灯油,玩灯的趁着月亮头。”与此同时,小说语言还做到了既简洁明快又含蓄蕴藉。特别是对爱情和性的描写显得比较节制。如朱文霞与谢眼镜的“第二次握手”时这样写到:“云彩上来了,遮住了月亮,朱文霞偎上去,搂住了谢眼镜的腰。”点到即止,巧妙留白,扼要而不低俗,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说结尾余韵无穷。经过作者的巧妙安排,小说的结局部分又“上场”了一对“龙龙”和“凤凤”,不过,他们与“开天辟地”时的“龙龙”和“凤凤”在生活习惯、文明程度、思想观念、人生态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本质的区别。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人类繁衍的巧合和轮回,而我们看到的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正是社会变迁和进步的缩影。
  我哭我的青春
  ———阎真长篇小说《因为女人》读后
  这是标题,借用的是小说女主人公柳依依很“精典”的一句“台词”。那是她回答情人秦一星的话。
  小说女主人公柳依依本是个思想比较传统甚至有点保守的女孩。她贤惠、矜持、温柔、善良而且十分漂亮,在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是个非常听话的好孩子,她是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代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异常纯洁的女大学生,在周围人物、环境的影响和诱惑下,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她便与以前判若两人,她终于没能坚守住自己,而堕落为一个荣辱颠倒、恣肆放纵的“坏女孩”。在女大学生宿舍中,人人相约黄昏后的时候,柳依依并不着急。在她机智地逃脱了雅芳广告公司薛经理的骚扰后,做梦也没有想到性格开放、物质欲极强的室友苗小慧,主动投怀送抱,做了薛经理的小情人。在柳依依的心里,把爱情看得非常神圣,像生命一样。她遇见到了一表人才又富有学识的“花花公子”夏伟凯,这个人彻底地毁坏了她的一生。她那么专心致志地爱他,她那么幸福而快乐地生活,却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花言巧语的夏伟凯原是一个爱情骗子,背着她同时与几个女子有染。这对一心一意爱着他的柳依依来说,她与夏的分手也是在所难免。并且,使她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爱”,以致后来经人牵线认识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郭治明博士,她总也找不到爱的感觉,这正是真爱后的“失恋综合症”。
  柳依依的堕落,是在签约河东一家广告公司之后。她先是受到了不良室友阿雨的蛊惑;后是受到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艺术总监阿裴的玩弄;此后又心甘情愿地做了电视台记者秦一星的情人,时间长达五年之久。最后,因为“人老珠黄”,加之来自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才被迫嫁给了自己并没有多少“感觉”的宋旭升。可是,她一向看不起的宋旭升一旦有了钱之后,竟然也在外面养起小情人了。面对这种事实,柳依依真可谓欲哭无泪了!
  想想柳依依,理智的读者,除了同情之外,好像还会有更多的思考。不可否认,柳依依的命运轨迹,不仅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更为致命的因素,恐怕是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发生了变化和扭曲,这也许才是她的悲哀之所在。正如作者在题记中所写:“女性的气质和心理首先是一个生理性事实,然后才是一个文明的存在。”作者在接受《文艺报》记者采访时也说:“爱作为女人生命的核心价值,是多么难以实现……欲望化的社会造成女性的生存困境,因为她们的青春不会长久。”是的,这个纷繁的社会,做女人很难,做个好女人更难。为了女人不哭,女人也许首先要管好的是自己的生理,其次才是其他。如此,女人可能才会逃离亘古不变的宿命。
  综观全文,柳依依的爱情无疑是一个悲剧,她本人也成为新时代的一个怨妇。倾心的人离她而去,爱慕的人无法结合,不爱的人成为丈夫……这是柳依依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么多的痛苦压在她一个人身上,这样的爱还有幸福可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