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文学:边缘突围与精神能量

作者:周邵馨





  当下文学被挤压到边缘地带,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这种遭遇显然是文学的不幸,它越来越限制了文学创作发展的空间,越来越限制了文学作用发挥的空间,西方一些学者发出“文学已经终结”、“小说已经死亡”的哀叹,固然过于悲观,但文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窘,却很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我们不能不承认,文学边缘化是历史文化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某些新的因素造成的。但我们却不能宿命地听任文学的沉落,往深部层次考察,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文学突围仍有许多有利的条件,走向开阔地的通道也灼然可见。至关重要的是文学本身必须坚挺有力,必须充盈巨大的能量——作为精神产品的精神能量。
  笔者这里提出的“精神能量”,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它可以包括通常所说的思想性、意识形态性甚至政治性,但在内容上更宽泛,有更大的包容性,并不囿于这些质素。它还重视先进的观念文化,先进的伦理道德,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内心的和谐;重视人性的完善,高贵人格的形成,关注人的个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张扬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重视高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期望人们的情操和精神在崇高和优美的审美活动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应该说,无论是从文学的现实还是从时代的现实来考虑,强调文学精神能量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
  
  是什么客观因素把文学挤压到边缘地带?又是什么客观因素使文学突围成为可能?这里仅从文化的历史发展层面作一些分析。
  在e时代的社会情境中,各种文化形态都发生了非常巨大非常深刻的变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观念文化的文学,其生存境遇、功能取向以及面临的接受心理,也都与以往极不相同。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e时代是经济全球化与高新科技相结合的时代,知识的重心是高新科技(包括新的管理科学)。高新科技的发展主导整个经济的发展,主导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主导着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意识,人们最关心的是不断学习高新科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汲取各种最新信息。在文化知识领域,高新科技居于中心地位,成为人们追求的主目标。文学,独立的纯文学自然也就被挤退到了边缘的地带。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学的一些重要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一是文学认识功能的弱化。现在各种信息和知识都可以通过神奇的电子传媒迅速获取,电子传媒对信息和知识的的图象化再现,远比文学更及时、更直观、也更通俗。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重要的社会问题,现代传媒除了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及时报导,还可以组织各种访谈、座谈、辩论、研讨进行分析和评论,甚至可以让受众直接参与发表意见。不可否认,在认识功能上现代传媒比文学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是文学娱乐功能的弱化。现在坐在电子计算机、电视机面前,甚至凭着一部手机、一只ipo,人们就可以看到各种有声有色的画面,那是电影、电视的形式,或是准电影、电视的形式,这些形象化的东西都可以调剂精神,使人放松。人们还随时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玩一会儿电子游戏,或到“聊天室”找人说笑一番。对于女性来说,网上购物给她们带来的快感,也是不同寻常的。这种种娱乐功能,文学显然望尘莫及!
  三是文学宣泄功能的弱化。由于e时代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许多人都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博客和其它的形式,尽情抒发自己的生活感受,这是真正心灵的诉说,真实情感的宣泄,真实意见的表达。这是作者宣泄的产物,又是读者宣泄的引线,只要无害于社会稳定,都是被容许的。而它们的大量出现和对读者的吸引,又显然使我们相对精致、冷静的纯文学,受到更加不堪的冷落。
  这就是e时代文学的境遇。导致文学这种境遇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子传媒的发达。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电子传媒也有对文学发展有利的一面,有的是电子传媒直接赋予的,有的是电子传媒特别是它大量制作的音像文化产品的弱点间接造成的。
  电子传媒直接赋予文学的有利条件,一是,文学可以与它结盟,使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迅速、广泛地深入人民大众。小说还可以改编成电影、电视文学剧本,电影、电视获得好评,受众又反过来阅读小说原著。当然,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创作本身,也是文学发展繁荣的一个广阔天地。电影、电视作为综合艺术,本身就包含着文学。二是电子传媒每天都在推出大量的准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培养、操练作家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这里将不断涌现新的作家和优秀作品,我们常说的网络作家、网络文学,已经越来越引人瞩目,它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电子传媒,特别是它的音像文化产品也是有弱点的,而它的某些弱点,又正是文学的优越。特别是音像文化产品一个先天注定后天强化的特质即商品性,这是它得以迅速风靡全球的原因,但同时也潜存着一个最大的缺陷。正如弗雷德里克·詹姆斯所说:“在文化领域中后现代性的典型特征,就是伴随形象生产,吸收所有高雅或低俗的艺术形式,摒弃一切外在于商业文化的东西。在今天,形象就是商品,这就是为什么期待从形象中找到否定商品生产逻辑是徒劳的原因,最后,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所有的美都虚有其表,而当代唯美主义对它的青睐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策略而不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源泉的原因。”①由此可见,尽管今日铺天盖地的音像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甚至还是“唯美主义”的,但在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形象就是商品”。
  商品性必然与快餐性、媚俗性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它在一般情况下,很难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甚至还会对人的精神造成某些消极影响。这样,文学就又可能获得一种很重要的可能性,在它的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宣泄功能被削弱的同时,它的教育功能也许反而可以更加凸现,作家们也许可以专心致志于文学更加纯粹、更加神圣的理想——提升精神。这无疑是文学更加内在更加高贵的品性,也是作家应该肩负的最为庄严的使命。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电子传媒的全球性覆盖,音像文化的全天候轰炸,固然给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电子传媒制作的音像文化产品并不能将文学取而代之。它的某些弱点,特别是价值追求的商业性,使得它在为人们提供精美的精神营养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而在这方面,文学显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作家如果能够抓住这个重点,即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塑造人类灵魂的根本任务,不懈地努力,文学就有可能从边缘突围,走向广袤的开阔地,而且可以借助电子传媒的先进手段,更好更快地达到这个目的。
  
  二
  
  前面我们着重从客观方面,分析了当下文学被边缘化的原因,以及改变这种境遇的可能。但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内因。文学被冷落主要是它自己造成的,文学的重振也主要靠它自己的努力。这里绝对需要的是,为了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学必须努力增强作品的精神能量。
  毋庸讳言,笔者今天特别强调文学的精神能量问题,是针对我们文学创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现状而言的。
  我们身处的e时代,它在人类文明史上的进步,是怎样描述都不会过分的。但是,由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人们的精神危机也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深重。众所周知,e时代的人们一方面面临着全球化展开以后,多元文化、多元生活方式造成的困扰,缺乏理想和信念,不少人精神迷惘;面临着高新科技加剧的“以人为奴”的趋势,多数人变成“人力资源”,主体性不同程度地丧失;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狂潮的冲击,人们的情欲普遍膨胀,个人享乐主义空前泛滥。另一方面又无时不存在着金融危机、经济泡沫、通货膨胀、恐怖袭击、地球暖化的威胁,无时不存在着破产、失业、疾病、灾难的焦虑。在这样的境况下,人性必然发生复杂的变异,人的道德意识必然发生严重的下滑。因此人们也就特别急切地需要获得人文关怀,并自然地把希望寄托于文学,希望在我们的文学中得到精神滋润和温暖,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精神支撑和提升的力量。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