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道和神

作者:陈耀庭

一、“道”生神中国古代的神。在道教形成以前,国古代就有神灵。古代最高神就是天帝。《尚书》的《舜典》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尚书》说的“上帝”就是“天”,“天产”。注称“上帝,太一神,在紫微宫,天之最尊才。”除了天帝以外,还有地祗,日月、山川之神,等等。但是,这些神灵是从何而来,古代文献中,并没有作出说明,或者有过任何解释。直到三国时期徐整的《三五历纪》说到“盘古”时,才说到:“天地浑沌如生其中”,不过,盘古在这一伟说中间只是人类的始祖,还 能认为是先天地生的神灵,尽管后来有人说盘古就是元始天王,又是有人说就是元始天尊。其他 宗教的神。在世界的其他宗教中,神灵都是最高的。或者神灵是先天地而生的,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灵创造的。至于这些宗教的创教人,或者是神灵的儿子,或者是神灵派到人间来的先知,他们原来不是神灵,只是死后才被信徒们奉为神灵。而神灵一般是不会降生于人群中间。道教的神。道教中的神灵,与世界上其他宗教的的,即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在道教神学中间,宇宙之中的“道”才是最高的主宰,天地是道产生的、主宰的。人和万物也是“道”产生的、主宰的。而冥冥之中的“神”和“鬼”也是由“道”产生的、主宰的。不管是最高的神,或者是最低的神,都是“道”的衍生,道的体现,也都是由“道”化生出来的。神灵的地位不能超过“道”,最多也只能等同于“道”。
  以最高神“三清”为例,“三清”就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以元始天尊居中位,因此,一般认为,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神灵。历史上,道教曾经出现过元始天王和元始天尊等二位神灵。但是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界所治门》说到:“元始天尊,九圣之尊,万化之源,道之玄炁,虚无自然,不可拟议。散而为气,聚而成形,其中有神,强名天尊。故称云元始天王者是也,乃上清之道,尊为玉篆上皇,居玉清圣境,治玄都玉京。”③
  这段记载说明元始天王和元始天尊是一个神灵,只是不同的时代的称呼有所不同而己。其次,说明道教的最高神灵是“道之玄炁”,“聚而成形”,才得以产生的。这就是说,道教的神灵来自于“道”,“道”要高于最高的神灵。
  在“三清”中,另一位主要神灵是“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般认为,太上老君是道教创立的时候就已经奉祀的最高神灵。元始天尊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占据最高神位的神灵,其标志就是南朝齐梁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把元始天尊放在七个神阶的第一神阶的中位。不过,在东汉时期早期道教的文献里,太上老君是最高的神灵。太上老君这位神灵的产生也来自于“道”。东汉明帝、章帝时期益州太守王阜的《老子圣母碑》和相传是张陵、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都有这样的说法:
  《老子圣母碑》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末分。”e《老子想尔注》也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无,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⑤
  这二条材料都说明,太上老君这位最高神灵来自于“道”,是道无聚形而产生的。因此,“道”也高于,或者说早于最高神灵。或者说,道教的最高神灵只是“道”的体现,“道”的代表。
  至于道教天界的其他神灵,
  一、“道”生神
  
  中国古代的神。在道教形成以前,中国古代就有神灵。古代 最高神就是天帝。《尚书》的《舜 典》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肆类于上帝,裎于六宗,望于山 川,遍于群神”。《尚书》说的“上 帝”就是“天”,“天帝”。注称“上帝,太一神,在紫微宫,天之最尊者。”①除了天帝以外,还有地祗, 日月、山川之神,等等。但是,这些神灵是从何而来,古代文献中,并没有作出说明,或者有过任何解 释。直到三国时期徐整的《三五历 纪》说到“盘古”时,才说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e,不过,盘古在这一传说中间只是人类的始祖,还不能认为是先天地 生的神灵,尽管后来有人说盘古就是元始天王,又有人说就是元始天尊。
   其他宗教的神。在世界的其他宗教中,神灵都是最高的。或者神灵是先天地而生的,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灵创造的。至于 这些宗教的创教人,或者是神灵 的儿子,或者是神灵派到人间来 的先知,他们原来不是神灵,只是死后才被信徒们奉为神灵。而神灵一般是不会再降生于人间,或者混迹于人群中间。
  
  道教的神。道教中的神灵, 与世界上其他宗教的神灵有相同 也都产生于“道”。由“道”化生的炁”衍生出来的。
  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称,“三天五帝功曹,亦非胎化有形之类。皆三五自然真炁所化,以天真道炁召录身中三田五脏正炁,造化而成。”e从这段话说明,天上的各种神灵都不是像人那样由胎化产生的,而是由先天道炁聚形产生的。在聚形的过程中,只是将先天道熙和人身中的“三田五脏”的正黑融汇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人形的功曹。所谓功曹就是神灵手下的工作人员,类似于天庭的公务员。
  道教,作为一种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自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在道教出现以前就存在的敬天祭祖的传统。在道教产生以前,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许多神灵,有了许多这些神灵的故事,有了祭祀这些神灵的仪礼。同时,也有了祭祖的观念和礼仪。《史记》的《礼书》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五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⑦由此可见崇拜天地、崇拜先祖,崇拜尊师,是中国古代早已有的宗教信仰的传统。这些神灵中间有不少原来是人,死后才被奉祀为道教神灵的。由于,人本身也是道炁衍生的产物,因此,人同先天之炁聚形而成的神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一般的人都染上了后天的杂念和欲望,人身的正熙已经被污染,根本无法进入仙班。而这些名列仙班的神灵,都是心不忘道,寒栖独炼,积功累德,保持了没有污染的正炁,加上立功为民,于是得到了民众的崇奉,进入仙班。
  其中,特别是一些被称为“仙人”的。这些仙人原本是人,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名列仙班,例如: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妈祖等等。他们的肉体是后天的,他们的行为又是通先天正黑的。因此,他们能名列仙班也是先天之正炁同后天的清炁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产生于“道”的。
  二、神性和道性
  其他宗教的神性。德国的人类学家施密特神父在他的《原始宗教与神话》一书中,曾经对于“至上神的德性”做过一个分析。他认为“至上神”的德性,包括有六个特性,就是“永生、全知、仁慈、道德、全能、创造力”等。 就“永生”而言,施密特认为,“所有的至上神,都具有一种永生的德性,这就是说,至上神在万物之先就存在,直到现在还存在,将来仍然永远存在。或者说,他是永远不死的”。
  就“全知”而言,施密特认为,“至上神特别是以全知来监察人类的一切行善与作恶”,“甚至人心中所隐秘的罪恶”。
  就“仁慈”而言,施密特认为,“至上神有一个标准的德性,就是他完全是善的,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的善,而且只有善,是从至上神来的”。
  就“道德”而言,施密特认为,“至上神都是正直的,他与罪恶唯一的关系,只是嫌恶它并惩罚它”,“他是天地间第一的、至高的、道德律的制定者,也因为他就是道德的来源”。
  就“全能”而言,施密特认为,“至上神,德性上的特点,即是他的无限的权力,也就是所谓的极大无边的能力”。
  就“创造力”而言,施密特认为,“至上神为万物的创造者”,“是地与宇宙的创造者”还“创造”了人类⑧。
  —
  施密特对于这些至上神的概括,是根据他对于亚洲、澳洲等地的宗教概括出来的。当然,他的立场是基督教的立场,是以基督教的神性作为参照系的。
  那么基督教的上帝的神性,又是怎样的呢?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宗教之本质》一书中,曾经说过:
  “神是最有力的或全能的实体”。“神是永恒的实体”。“神是全善的实体”。“神是无所不包的、普遍的唯一而且同一的实体”。
  “上帝不是人的尺度可以规定的,乃是不可测度的、伟大的、无限的实体”。
  “神是超凡的、超人的最高实体”。
  “神是充满秘密的、不可思议的实体”。
  “总之,神是一个超脱人的意愿的、不受人的欲求和情感激动的、永远如一的、依照不变的法则而主宰着的、将它自己一度规定的东西永远不变地加以规定的实体”e。
  费尔巴哈在这里说的宗教主要是指基督教。比较施密特和费尔巴哈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比较原始的土著宗教,或者被西方认为是高级宗教的基督教,在神的品性方面的分析,可以说是一致的。神的名字可以不一样,神的神迹可以不一样,神性的表现可能不一样,但是,他们的神性却是共通的。
  神性就是道性。道教神灵的神性,同施密特和费尔巴哈说到的神性有共同的一面,又有作为中国宗教自身的特点。
  首先,道教是多神教。根据明代周思德编纂的《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卷三十九“圣真班位门”记载的“普天醮”要奉祀的神灵,一共有“三千六百分位”,也就是说,至少有3600位神灵,这里还不包括各地的地方神,像施相公、杨老爷之类。这么多的神灵,除了最高神“三清”以外,许多神灵并不是“全知”、“全能”的,并不是都具有创造万物的神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道教的神灵并不是无序的堆积在一起的,而是有序的组织在从高到低、从中央到各行各业、各天各地、各大各小的网络里面,犹如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网络一样。如果,我们把这个神灵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那么,道教的整个多神网络,同样具有施密特和费尔巴哈指出的神性特点,也就是说,他们对亚洲和澳洲土著宗教和基督教的神性的分析,同样适用于道教。当然,道教神灵的神性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其次,人们常常根据道教的神是“道”生成的这一特点,认为“道”高于“神”,“道性”高于“神性”,并且认为这是道教区别于西方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实,“道”生“神”,并不意味着“道”高于“神”。“道”生万物也并不意味着“道”高于万物。《道德经》中一再强调“道”的特性之一是卑下、柔弱、“若水”。《庄子》的《知北游》中,东郭子问道于庄子的一段文字最清楚不过来说明“道”的特点。东郭子问“所谓道,恶乎在?”庄子回答:“无所不在”。又问庄子在哪里,庄子回答“在蝼蚁”,“在梯稗”,“在瓦甓”,“在屎溺”,庄子越说越下,说得东郭子无言应对。屎溺中有道,如果也论高下的话,我们不会接受屎溺中的道高于神灵的说法,当然我们也不会接受屎溺中的道生成神灵的说法。因此,是否可以认为将“道”说成是高于“神”的说法,是违背了《道德经》中关于道的思想的。比较合理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