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硏皂山灵宝派初探
作者:张泽洪
一、早期灵宝派的传承系谱
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经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宣称:道教的灵宝经初传于天真皇人,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轩辕皇帝,天真皇人还于牧德之台授帝喾。同时还有夏禹感降于钟山,阖闾窃窥于句曲的传说。这是典型的道教仙话,因为轩辕、帝喾、夏禹是远古的传说人物,阖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其时道教还未创立。《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记》说:
至三国时,吴主孙权赤乌之年,有琅琊葛玄字孝先,……志尚山水,入天台山学道,精思遐彻,未周一年,感通太上遣三圣真人下降,以灵宝经授之。……三真末降之前,太上又命太极真人徐来勒为孝先作三洞法师。孝先凡所受经二十三卷,并《语禀》、《请问》十卷,合三十三卷。孝先传郑思远,又传兄太子少傅海安君字孝爰,孝爰付子护军悌,悌即抱朴子之父。抱朴从郑君盟,郑君授抱朴,于罗浮山去世,以付兄子海安君。至从孙巢甫,以隆安之末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等。世世录传,支流分散,孳孕非一。①
据此则灵宝派早期的传承系谱为:葛玄传郑思远,郑思远传葛洪,葛洪传海安君,海安君传葛巢甫,葛巢甫传任延庆,任延庆传徐灵期。除了此一支系的传承系谱外,葛玄同时还传兄葛孝爰,葛孝爰又传子葛悌,此葛悌是葛洪的父亲,可谓是葛氏家族祖孙三代间的传承。这就是道经中所谓葛玄经法,“一通付弟子,一通付吾家门子弟”。②关于葛玄灵宝经法的传承,唐代道士史崇玄《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说:
《太玄都玉京山经》云:郑思远于时说先师仙公告曰:我所受上清三洞太真道经,吾去世之日,一通封名山洞室,一通传弟子,一通付吾家门子弟,世录传至人。若但务吾经,驰骋世业,则不堪任录传,可悉付名山五岳,不可轻传非其人也。有其人者宜传之,勿闭大法也。③
史崇玄说的《太玄都玉京山经》,即《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刘宋道经《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载:
郑君于时说仙师、仙公告曰:我所受上清三洞太真道经,吾去世之日,一通付名山洞台,一道付弟子,一通付吾家门子弟,世世录传至人。若但务吾经驰骋世业,则不堪任录传。可悉付名山五岳,不可轻传非其人也。有其人者宜传之,勿闭天道也。④
道经中对早期灵宝派的传承,还有传授地点的明确记载。《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说:
太极左仙公葛真人讳玄,字孝先。于天台山授弟子郑思远。……后思远于马迹山中授葛洪,洪乃葛仙公之从孙,号抱朴子,著内外书典。⑤
天台山是道教的胜境,马迹山在江西境内,是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五十二福地,都是早期灵宝宗师修道、传道之地。所谓葛洪著内外书典,指葛洪撰写的《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抱朴子内篇》二十卷,代表了魏晋神仙道教理论的最高水平;《抱朴子外篇》五十卷,则是探讨社会兴亡治乱之作。
郑思远以后几代的传承,在道经中多有记载。第二代郑思远传第三代葛洪,史称葛洪从“郑思远传受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阶秘箓,九丹指要。后携妻子登罗浮山,立坛昭谢天地,服饵大丹,举室升仙,果符仙公先知之征矣。” ⑥《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载葛洪“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四《葛洪》,亦完全沿袭了《晋书》的这段记载。葛洪后来传道海安君,海安君又下传葛巢甫。葛巢甫是编撰灵宝经的重要人物,他是著名道士葛洪的从孙。葛巢甫在东晋隆安(397-401)末,传授道士任延庆、徐灵期。徐灵期在道经中有记载,据《南岳小录》、《南岳总胜集》、《南岳九真人传》,徐灵期曾在南岳衡山建衡岳观,于刘宋元徽二年(474)九月九日,在南岳上清宫白日升举。
刘宋道士陆修静(406-477)是灵宝派的重要传人。陆修静自称“三洞弟子”,是南朝道教改革的关键人物。史称他祖述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葛玄、葛洪),南朝的一些高门士族,都纷纷接受他传度的灵宝法箓。陆修静在刘宋元嘉十四年(437),撰写《灵宝经目序》,其时灵宝经在道经中已自成一体。经陆修静的弘扬,“灵宝之教,大行于世”。⑦陆修静奠定了灵宝斋仪的主导地位,灵宝斋法从此风行于江表。此后的道教科仪经典,所载斋法皆以灵宝为宗,甚至有“非灵宝不可以度人”之说。⑧
二、葛玄、葛洪与皂山
閤皂山位于江西清江流域,周回绵延二百里,跨乐安、新淦、丰城三县境。由于葛玄、葛洪曾栖居此山修道,得以成为天下灵宝派所信向的祖庭。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九《閤皂山》条载:
《玉堂闲话》云:南中有皂山,山形如,山色如皂,故号皂山。乃葛仙翁得道之所,七十二福地。⑨
《玉堂闲话》一卷,为五代范资所撰。史籍中言閤皂山之名的由来,皆称“?”言此山形状,“皂”指此山颜色。北宋文士陶弼《閤皂山》诗吟咏山景曰:
万仞天门皂形,阴阳不似众山青。一区海上神仙宅,数曲人间水墨屏。⑩
皂山作为道教灵宝派的名山,以有仙真修道遗迹传世而著称。作为汉代仙真修道的遗迹,閤皂山西峰有张道陵坛,丁仙峰则是汉代女仙丁令威修炼处,传承后世的有真人坛。三国吴孙权(222-252年在位)时,葛玄修道于閤皂山东峰。唐宋元明时期流传于道门的《葛玄别传》,说葛仙公一生修道,凡经行七十二处修炼,在各地留下仙坛灵迹,閤皂山就是葛玄修道遗迹影响最著者。《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是历代道教人物的传记,由元代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被视为道经中写实成分较多的道士传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三《葛仙公》载葛玄:
遂迤逦经由玉笥入邠皂,乃登东高峰之上而望焉。曰:“形色皂,土良水清,此真仙之住宅,吾金丹之地得之矣。”
葛玄在閤皂山修道,正值三国战乱年代。仙公以济世度人之情怀,“乃于福庭之中,筑坛一所,名曰八景,乃择吉日,登坛告谢天地,大醮三日。”葛玄在閤皂山建立灵宝法坛,删集灵宝经诰,广行济度幽冥之法,使死于战乱的穷魂滞魄,都可获得济度超生。葛玄曾在閤皂山告诫弟子:“其于诸品符箓、洞真、洞玄、洞神真经等,是太极真人徐来勒于会稽授我。我已流传于大江之西,閤皂福地。此乃上方禁文,自有飞仙守卫,今付汝等,宗奉大法。”可见閤皂山为葛玄传授灵宝斋法之地。在葛玄修道所至诸名山中,唯閤皂山成为灵宝箓坛之地,原因在于葛玄升仙羽化之前,将灵宝法箓传付閤皂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三《葛仙公》载:
仙公以祭炼经法、宝箓、符文、诀目等付皂宗坛及冲虚坛,流传后学,广度沉沦。
此记载至少反映道门人士的看法,认为閤皂山灵宝箓案传授肇始于葛玄,这是閤皂山为灵宝授箓宗坛的道经根据。作为灵宝派开山祖师的葛玄,他的嫡传弟子是郑思远,这是道经中有明确记载的传授系谱。葛玄在给郑思远传授道法时,谆谆告诫要将灵宝经箓付閤皂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三《葛仙公》载葛玄:
于天台名山告郑思远曰:“我所授上清三洞、灵宝中盟诸品经箓,吾升举之日,一通付皂名山,一通付吾家门弟子,世世录传至人。不可轻授,非人勿示,若得其人,宜传勿秘。”
閤皂山宗坛的传度授箓历史,可以印证葛玄告诫郑思远的这段话,说明灵宝派确乎恪守仙公的教诲。东晋葛洪撰《神仙传》十卷,为葛玄编写了传记。梁代茅山道士陶弘景撰《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是有关葛玄事迹最早的碑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葛玄随灵宝派的发展而名声卓著,时人撰写的《太极葛仙公内传》一卷,被《隋书·经籍志》收录。陶弘景撰《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排列了梁以前道教仙真的神位,排列在第三左位的仙真有太极左仙公葛玄,其注释称“吴时下演灵宝,下为地仙。”排列在第六地仙散位的仙真也有葛玄及郑思远,注释称葛玄:“字孝先,丹阳句曲人,稚川之从祖也。初在长山,乘虎使鬼,无处不至,位在太极宫。”閤皂山作为灵宝派的祖庭,注重宣传弘扬祖师葛玄的仙道事迹,曾经编撰《太极葛仙公传》。在葛玄家乡丹阳故里,自葛仙公羽化飞升之后,其故宅改建为青元观。明代丹阳青元观道士贡惟琳、谭嗣先师徒二人,精心撰作《太极葛仙公传》,明朱绰应邀为此经作序,《太极葛仙公传》被收入《道藏》。明朱绰《太极仙公传序》说:
葛仙公,吴时得道而仙者也。距今盖千二百年矣。种民相传,观宇祀事,逾久而愈盛,香灯晨夕崇奉如一日。然非夫道德有在,亦乌能臻此欤?芽青元观高士谭道林,偕其同门友五人过余,袖书一通,出以示余曰:“此吾《仙公传》也。观本仙公故宅,仙公升举之后,即宅为观以奉之,几将千载矣。……昔吕先生尝撰仙公传一卷,《道藏》之毁有间矣,访求未之获也。……仅得皂山所记《仙公传》一卷,此书是已将锓诸梓,病其弗备而未果也。”……竹岩翁姓贡氏名惟琳,家丹阳之柳茹,……道林名嗣先,世家丹阳之于溪。师弟子皆丹阳之望族云。岁在丁巳二月朔朱绰序。
据序文推测,朱绰序应撰于正统丁巳(1437)年。《太极葛仙公传》说葛玄:
最后于皂东峰建卧云庵,筑坛立灶,以炼金丹。于时瑞气祥光,照映山谷。尝于洞口金沙池中浴丹,其泉忽然涌涨,金沙腾沸,至今丹池之内,金沙自沸。又尝于西峰石壁上石臼中捣药,因堕药一粟许,有飞鸟食之,遂不死。至今月夜,其鸟鸣,作丁当杵臼声,世名捣药鸟。仙人琴高尝骑双鲤访仙公于卧云庵,相与置酒酣饮,醉而卧。及醒,双鲤已化为石。仙公乃以双鹤与之,琴高遂乘鹤去,双鲤石至今在后山间。
上述閤皂山的金沙池、捣药臼、双鲤石等仙道遗迹,基于民间流传的葛玄传说,具有道教仙话的典型特质。閤皂山的一些仙话传说,往往可以和葛玄遗迹互证。閤皂山东峰的礼斗石,相传是仙公礼斗处。山中流水号葛憩源,以葛玄曾在此休息而得名。閤皂山的八景玄坛,相传得名于仙公冲举之日,天帝赐以八景玉舆,玉女峰有葛玄升天遗迹。閤皂山的卧云庵、藏丹室,又是葛仙公炼丹藏丹之处。
葛玄晚年修道于閤皂山,并在閤皂山羽化升天,这在道经中有明确记载。《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三《葛仙公》说:“后仙公于閤皂白日升天,至今方山犹有煮药铛及丹臼在焉。”郑思远、葛洪作为灵宝派的传人,亦曾在閤皂山修道、传道,史籍中不乏二人在江西境内活动的记载。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九《遐览》说:“郑君尝从豫章还于掘沟浦中”,葛洪自称“余晚充郑君门人,请见方书。……常亲扫除拂拭床几,磨墨执烛,及与郑君缮写故书而已。”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遐览》中,以大量篇幅列举郑君所言,可知师徒二人关系之密切。清光绪《江西通志》卷一百八十载葛洪:“升平间,至鄱阳万山中,今之德兴妙元观也。见山川清奇委蛇,环聚如龟鹤之形,乃结寰凿井炼丹。”江西境内的葛仙山,“或云即葛洪也。有炼丹坛,坛之左有葛仙庵”。葛洪在江西还有东阳、虞九霞二人为门弟子。郭树森先生说葛洪在江西閤皂山、玉笥山、武功山、三清山度过了十个年头,萍乡武功山,新余百丈峰,新建西山等处,都留下了葛洪访道的足迹。 明代道经《道法会元》卷二百四十四《灵宝源流》,载灵宝派早期传承系谱说:“洞玄太极太虚灵应徐真人,讳来勒。太极左仙翁冲应常道葛真君,讳玄。朱阳郑真人,讳思远。抱朴子葛真人,讳洪,字稚川。”葛玄、郑思远、葛洪三人的早期传道史,大抵都和閤皂山有密切关系。
閤皂山在唐代道教的洞天福地中,属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二福地。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载:
皂山在吉州新淦县,天师行化。
唐代閤皂山已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这就说明唐代閤皂山已经名显于世。宋元明时期閤皂山山谷口鸣水台兴建石坊,上面题字曰“天下第三十二福庭”。閤皂山在唐代属吉州新淦县,宋代置临江军,閤皂山乃属临江军清江县,并被视为临江军境内之镇山。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閤皂山为神仙之修馆。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敕封葛玄为冲应真人。閤皂山崇真宫的葛仙公殿,俗称祖师殿,明代《閤皂山志》记载有千年古柏,是崇真宫中高大宏伟的殿堂。閤皂山崇真宫的元始宗坛,是灵宝派传授灵宝法箓的坛场,閤皂山崇真宫的住持,是灵宝派传箓嗣教宗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