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白玉蟾在西山的活动及其对净明道的影响

作者:郭 武




  白玉蟾是金丹派南宗第五祖,乃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其生平事迹、思想学说,学术界已多有讨论,笔者亦尝细论之。然而,包括笔者在内的学界诸家以往在谈论白玉蟾时,皆未曾关注他在净明道兴起地——江西西山的活动,并忽视了其对净明道的影响。下面,试就白玉蟾在西山的活动及其对净明道的影响作一介绍,以补人们认识之罅漏。
  白玉蟾一生云游天下,据其《云游歌》言,他的足迹曾广达“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到过的地方有武夷山、龙虎山、阁皂山、天台山、罗浮山、青城山、霍童山、北邙山等等。其中,亦包括净明道的兴起地江西西山,而白玉蟾所著《玉隆集》,即是他在此地生活期间完成并因西山而得名,详如下。
  “西山”之名,在中国各地多有之,如《读史方舆纪要》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收录有约三十处。对此,日本学者秋月观《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净明道的基础研究》中曾专设《西山与旌阳县》一章考之,以为净明道兴起之西山乃如《读史方舆纪要》所言属南昌府,横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县地域。此外,秋月先生还据《水经注》等的记载,指出江西的西山在古代又称逍遥山、散原山、厌原山、南昌山等,并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六《许太史》称许逊与郭璞曾“求善地为栖真之所,得西山之阳逍遥山金氏宅,遂徙居之”之言,而以为西山与逍遥山有别。应该说,秋月先生的判断大致是正确的,但却并不十分精确,因为《读史方舆纪要》所言范围甚大,所指实际上是一支山脉而并非净明道的活动地,而逍遥山与西山虽有别,但在后来却常被混用。关于“西山”与“逍遥山”的范围及其关系,《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六《山川考》曾有明白而详细的考论,兹引如下:
  逍遥山。按《郡志》:会城西界赣河为新建,其山总名西山。脉自奉新华林来,起虬峰,转梧桐岭,东北行曰天实洞,为西山之宗,东南行曰昭山,为逍遥之祖山。昭山而东,耸立三峰,曰白仙岭,起伏环抱,形势蜿蜓护峡,有日月二星来朝,有明塘九曲,遂结逍遥。
  西山。在本山北三十里,即献原山,《豫章记》曰厌原山,《水经注》作散原山,《太平寰宇记》又作南昌山。发原于高安之岭,复少行,入田度峡为灵峰,高嶂特起,遂为西山。高二千五百丈,轮广三百里,上接筠阳,下连匡狱,东限章水,西带冯川,蜀水界其南,修水界其北,覆压数县之地,自为一山,不与他山接。盖省城之右卫,逍遥之北障也。
  由这两段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所谓“西山”应系前述横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县地域的山脉之总称,而“逍遥山”不过是“西山”主脉上的一条支脉罢了。前者实即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所谓第三十二福地,又称“玉隆腾胜之天”,后者则被视为是第十二洞天——“天宝极玄之天”。不过,这种区别却常被人们忽略,如清代编修的记录西山万寿宫发展史之书即称《逍遥山万寿宫志》,而志中诸序则或称《重刻逍遥山玉隆万寿宫志序》,或称《捐赀重刻西山玉隆万寿宫志小引》等。
  由上可知,白玉蟾著《玉隆集》之“玉隆”一词,实是指“玉隆腾胜之天”,《玉隆集》则为他在作为道教第三十二福地的江西西山隐居期间所作诸文之总集,其内容多与活动于该山的净明道及其前身许逊崇拜有关。这种说法并非笔者之虚谈附会,而是可从文集的内容中得到确证,如《玉隆集》中有《玉隆宫会仙阁记》,所记即豫章(今江西)西山奉许(逊)真君的玉隆宫之事,又有《逍遥山群仙传》及《诸仙传》,所录“神仙”皆属作为净明道之前身的许逊崇拜中人物。具体而言,《逍遥山群仙传》所录之吴猛、陈勋、周广、曾亨、时荷、甘战、施岑、彭伉、盱烈、钟离嘉、黄仁览实即许逊崇拜之“十二真君”中人,《诸仙传》所录“兰公”、“谌姆”则为传法予许逊者,“许大”为未及随许逊一同“飞升”的家奴,“胡詹二王”为至今仍站立在西山万寿宫中许逊神像旁的胡云、詹天弼,“胡天师”则是为唐代孝道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胡惠超(胡慧超)。同时,《逍遥山群仙传》还详录了北宋徽宗对西山“十二真君”所赐的封号,如封吴猛为“神烈真人”、陈勋为“正持真人”、周广为“元通真人”、曾亨为“神惠真人”、时荷为“洪施真人”、甘战为“精行真人”、施岑为“勇悟真人”、彭伉为“潜惠真人”、盱烈为“和靖真人”、钟离嘉为“普惠真人”,这是现存道经中对“十二真君”封号的最早记载。
  此外,白氏《玉隆集》中还有《旌阳许真君传》及《续真君传》两篇有关许逊的传记,其不少内容更是后世净明道“神化”许逊的蓝本,兹举两例如下:
  1?郾关于许逊德行的描述。《玉隆集·旌阳许真君传》言:
  真君姓许氏,名逊,字敬之,……日以修炼为事,不求闻达,乡党化其孝友,交游服其德义。尝有售铁灯檠者,因夜燃灯,见有漆剥处,视之,金也;翌日,访主还之。人有馈遗,苟非其义,一分不取。郡举孝廉,不就。朝廷屡加礼命,不得已乃于太康元年起为蜀郡旌阳县令,时年四十二。视事之初,诫吏胥去贪鄙、除烦细、脱囚絷,悉开谕以道,吏民悦服,咸愿自新。发摘如神,吏不敢欺。其听讼,必先教以忠、孝、慈、仁、忍、慎、勤、俭,近贤远奸,去贪戢暴,……先是,岁饥,民无以输租,郡邑绳以法,率多流移;真君乃以灵丹点瓦砾为金,令人潜瘗于县圃。一日,藉民之未输者咸造于庭,诘责之,使服力役于后圃。民硏地获金,得以输纳,遂悉安。
  这段描述,在唐代的《十二真君传》与《孝道吴许二真君传》中皆没有出现过,始见于白氏所撰之《旌阳许真君传》。后来,其说曾为元代净明道经典所承袭,如《净明忠孝全书》卷一《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言:
  真君姓许氏,名逊,字敬之,……日以修炼为事,不求闻达,乡党化其孝友,交游服其德义。尝有售铁灯檠者,因见漆剥处,视之,金也;翌日,访其主,还之。朝廷屡加礼命,不得已乃于太康元年起为蜀旌阳县令,时年四十二。视事之初,诫吏胥去贪鄙、除烦细、脱囚絷,悉开谕以道,教以忠、孝、慈、仁、忍、慎、勤、俭,吏民悦服,咸愿自新。先是,岁饥,民无以输租,郡邑绳以法,率多流移;真君乃以神丹点瓦砾为金,令人潜瘗于县圃,藉民之未输者,使服役于圃。民硏地获金,得以输纳。
  很明显,《净明忠孝全书》的文字乃本自白氏《玉降集》之《旌阳许真君传》。
  2?郾关于许逊神异的描述。后世有不少关于许逊斩蛟杀蛇的传说,如《净明忠孝全书》卷一《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中录有多则故事,涉及艾城、西安、海昏、长沙、豫章诸地。而《净明忠孝全书》所录故事,亦几乎全是抄白氏《旌阳许真君传》而来。白氏所录许逊斩蛟故事,除第五则乃是袭《太平广记》卷十四所引唐代《十二真君传》而来,余则多为新造。
  除了许逊外,后世净明道关于胡慧超的种种说法也多本自白氏《玉隆集》之《逍遥山群仙传》,如《净明忠孝全书》卷一《净明法师洞真先生传》载:
  先生姓胡,名慧超,一名化俗,字拔俗,不知何许人,亦莫详其年。……尝遇日月二君授以净明灵宝忠孝之道,神妙无方,人莫能测。唐初隐于洪州西山之洪井,……贞观中,太宗皇帝闻风召之,不赴。高宗即位,复召先生,乃赴。……力求还山,上许之,诏百官祖饯,御制诗为别。乃还居西山游帏观,时观荒废,先生因问主观胡不修葺,答以乏财力。先生迳往,不逾月,以木筏至高安樟木江口。距九十里,命筏人紧系缚,各就宿江岸;临暮,飞墨符一道;中夜,烈风雷雨;比明,筏已在坛下矣。凌抹岭谷所当之路,林木披靡。又于山下发一窖,出钱三百千,为工役之所需应。殿宇非人所为者,皆夜役鬼神为之。门外凿七井,以禁火灾。则天复召见于武成殿,问神仙事,先生止陈“道德,帝王治化之源”,即辞乞还山。敕遣使赍金璧送归。……赐谥曰“洞真先生”,凡参学净明弟子皆尊之曰“法师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