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萨真人墓与萨守坚

作者:赵逵夫




  言清行浊休谈道,不顾天条法漫行。
  但依本分安神气,何虑仙都不挂名。
  两诗都教人言行一致,诚心向善,由养心、养神而养生,于为人处世,甚有启发意义。
  又明万历年间邓志谟所著《咒枣记》叙述萨真人故事,写萨真人吟有四首诗,唱《叹皮囊谛语》一段。诗的水平明显高于小说叙事的水平,或有所依据,今录其中有意义的两首七律如下。第三回写因行医致人于死而弃医时所吟:
  生意可嗟鸠样拙,为医为吏两无功。
  吏非习正偏为狡,医不通明总属庸。
  药剂误投同鸩毒,笔刀轻舞胜矛锋。
  伤心最苦生灵命,一度思量一恨冲。
  第十四回写在收王恶(后改名王善)为徒之前,行至龙兴江边时所吟:
  野水连天秋一色,西风不动碧波平。
  泓泓不许微尘汨,湛湛由来彻底清。
  万顷冷涵罗带绿,一川寒漾鸦头青。
  人心若是无渣滓,自信胸中玉鉴明。
  其诗风上继其师祖张继先(1092-1127年,第三十代天师),少烟霞气而多及于世道人心,同唐宋文人仙道诗有意谈丹炉、霞衣者不同,也与张伯端、白玉蟾充满隐语的金丹诗不同,白玉蟾也有些很豪放的抒情之作,颇近苏东坡、黄庭坚,萨守坚之诗也甚有意境,但较为平实。总之,他也是宋代一位杰出的道教诗人。《咒枣记》第六回写龙虎山告别第三十一代天师时,天师吟七言绝句一首,萨真人亦吟一首(七绝);第八回写在榆溪之地(榆溪州,唐置,在今陕西榆林市以西)遇雨,雨后吟一首(七绝),并似小说家言,诗也较平庸。《叹皮囊谛语》似为释家言,应非萨守坚之作。今俱不录。
  这里要特别提到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萨真人》所附萨真人像一幅。这是目前所见萨真人像中最早的一幅。最值得注意的是萨真人身后的护卫者有二,其一为王善(王灵官),另一个的头却是马头,这在目前所见各书插图中都没有,其情节也未见有资料道及。我以为这当中透露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信息。我以为这个马头的将军,就是西和萨爷殿所奉杨四爷。杨四爷是什么神,当地人已无人知晓,我推猜他本是氐人所奉之神。西和仇池山为氐人发祥地,杨氏氐人从东汉末年起即在仇池山、骆峪一带建国,名仇池国;氐人自远古以马为图腾;又因氐先民即上古所传说的雕题氏、形天氏,故氐人所奉祖先神皆有天眼(人们常说“马王爷,三只眼”,天宫中马元帅也有天眼,皆以此)。在陇南和四川留有很多传说的杨二郎(二郎神)也有天眼,因二郎神实也是氐族的祖先神。这位杨四爷也本是氐族的祖先神,因萨守坚为西和人,故传说中搅到一起。明代神魔小说《咒枣记》第六回写王恶(皈依萨真人之后改名王善)除野马精的情节,恐也是由此而生出,只是已大大走样,脱离了原始的情节。
  萨守坚晚年寓于泉州(在今福建南部,漳州以北),以道术名世,从之游者数百辈,故在南宋、元代影响颇大。明臧懋循编《元曲选》中有《萨真人夜断碧桃花》剧本,《楔子》之外共四折,讲东京(洛阳)徐端有二女:碧桃、玉兰。碧桃许张珪之子张道南,两家相邻。张道南因笼内白鹦鹉飞出,飞到徐家园中,越墙去找,因而得见碧桃。徐端夫妇因此责骂碧桃,碧桃即气死,埋在园中。三年后道南中状元,碧桃之魂与道南相会。久之,道南病,医药无效,家中以为有邪魔着身,请萨真人来看。萨真人勾来碧桃的魂,问明了缘由,令碧桃借尸还魂,“夫妻重配,父母团圆”。剧很有人情味,剧中的萨真人讲天性,通人情,与《白蛇传》中的法海和尚截然相反。
  由南宋以来一些道教典籍和上述一部杂剧、一个小说可见萨真人在历史上影响之大。萨守坚学说在今日的意义只在内丹学和道德修行方面,此即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所谓“仙学”。实际上宋元之时人称守坚为“真人”,犹称之为“仙人”。陈寅恪先生说:“真,是指仙人而言。唐朝仙、真通用,二字一义。”应该说,萨守坚在道教理论和养生理论方面是有一定贡献的,也是北宋末年甘肃的一位诗人。
  
  注:
  ①《甘肃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②另外明代据元刻本增补重刊《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附图画萨守坚在江边站,江上有王善持鞭面对萨真人而立;明刻《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书前附图只萨真人一人,另每回前至少有一幅情节插图?穴第六回、第七回各有两幅?雪,共有插图十六幅,其中十二幅画有萨真人。
  ③参拙文《形天神话钩沉与研究》,刊《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第5、6期;《形天神话源于仇池山考释——兼论奇股国、氐族地望及武都地名的由来》,刊《河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4期,《西北史研究》2002年第2辑,《陇右文化论丛》第1辑;《三目神与氐族渊源》,《文史知识》1997年第6期。
  ④《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作者佚名。有的书以为马致远所作,乃据《元曲选》中前一剧的署名而确定,误。
  ⑤陈寅恪遗作《元白诗证史之莺莺传》,《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