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冲突世界中的和谐对话

作者:陈鼓应




  我们来到老子晚年定居讲学地区的西安,参加此次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其重要意义之一,便是会聚东西方学者,借老子的智慧来为我们当前扰攘不安的世界进行一次盛大的文化与哲学对话。我曾多次出席西安举办的老子学术讨论会,此次论坛国际学者的对话,要比以往更具有时代性意义。下面我想对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略作论述。
  
  一、 地球暖化与“道法自然”
  
  近一个世纪来,“地球村”的概念逐渐形成,这和二千多年前老庄所提示的宇宙意识、天地精神正相对应。然而,上个世纪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全球各地区间的分离割裂、对峙冲突,至今仍未止息。因而冲突与对话,仍然是全球各色人等的主要课题。
  自古至今,人类便不停地面临着三大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己内心的冲突。而当今人类在享受科技文明成果的同时,各种冲突却仍在扩张并呈恶化的趋势。就人与自然的冲突而言,当今人类对于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榨取掠夺。我们只需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就可以深切体会地球资源遭受人类毁损的程度:我们目击大片森林不断被砍伐,田园风光急遽遭毁容,昔日嬉戏泛舟的河川已日渐干枯,幼年时代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已不复再现。今年寒假期间全球各地无不出现气候反常与生态恶化的异象,近日读到一个报道,由一千多名科学家组成的“气候变化跨政府小组”将向联合国提出一份报告,初稿中警告说:“全球暖化在二十年内将导致数亿人缺水,此外每年会有一亿人因海平面上升住家被水淹没而失去家园。”全球暖化的趋势将使得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人类正是地球暖化的元凶。
  我们以往所接受的教育,总是赞扬人定胜天的精神,如今戡天役物的作为,却带来大自然重重地报复。这情景使我想起金岳霖先生的一段论述:“西方有一种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似乎总在对自然作战。这种态度的结果,一方面是人类中心论,另方面是自然顺从论。……对自然的片面征服似乎让人性比以往更加专断。我们应当小心谨慎,不能随便提征服。……自然规律从来没有为了人的利益,顺从人的意志而失效或暂停;如果我们想用堵塞的方法来征服自然,自然就会重重地报复我们;不久就会在这里那里出现裂缝,然后洪水滔天、山崩地裂。”
  这是1943年金先生写的一篇英文稿(1985年钱耕森中译,载于《哲学研究》)。印度尼西亚爆发“洪水滔天”的大海啸,以及近来频传北极冰山融解崩裂的景象,使我霎时想起六十多年前金先生发出的预警。近来由于“地球暖化”而引发“地球老化”的惊呼,这让我们回想起老子的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确,针对近代以来人类中心论的偏颇论调,我们应当重新开启“尊重天地的自然性”这一思路。
  
  二、 单边主义与“殊途同归”
  
  近一个世纪来,人与自然的冲突史无前例地加剧,在各个工业强国率领下,各国竞起以“现代化”的手段加速对地球生命的毁损。而人类相残的惨景,也未曾缓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武力屠杀,就夺去了五千万条生命,人类遭遇如此悲惨教训之后,如今中东战火依然燃烧不断。这情景不禁令人想起尼采说过的一句话:“人类是病得很深的动物。”(《反基督》)
  人类历史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较显著的有两种:一是以斗争为主线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另一是以和谐相处为主导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自二次大战以后,世界局势仍在唯力是尚的霸强主导下运行着。今天霸强的主政者们,首要任务便在于如何巩固其全球性的军力布署,以及维护其核武储备优势之不可挑战性。武力相向的结果,演变成为当前世界各地之恐怖袭击与反恐神经战的紧张情势。
  电视上播报国际新闻时,我们最常见的一幕以强凌弱的镜头便是:敌对双方,一边是一堆散乱的人群俯身拾起地上石头往前扔掷,一边是手持先进的机枪或火箭向人群猛烈地射击。这鲜明而悬殊的对比,多年来反复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世人留下多么无奈与不平的感受!仇恨的情绪遂长年从中东地区随着宗教宗派的传播而扩散开来。911事件之后,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终于爆发。
  昔日基督教文化东传以“平等”、“博爱”为号召,如今英美政治与军事单边主义者则以“自由”、“民主”之美言为装饰。当美军向巴格达政权施展其极具摧毁性的“现代化”火力之后,坦克部队便所向无敌地长驱直入伊国领土。老子曾形容战争的灾情:“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如今的中东则是师之所至,烽火四起。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劫后余生的妇女,蹲在她丈夫和孩子尸体旁边失声抽泣,之后面对记者哭诉着:“美国人说要带给我们‘自由’,……但是现在带给我们的却是恐惧和死亡。”自后,美国官方似乎不太敢向他们说“民主”,因为“民主”要讲多数表决,而绝大多数的阿拉伯人要建立的是伊斯兰教的政府而不是基督教政权。
  不同教派之间,原本是“人民内部矛盾”,竟演变成不共戴天的“敌我矛盾”,这对东方人是不容易理解的事。因为二千多年前中国文化界“殊途同归”之说就已深入人心。而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化同属一个“上帝”,纵使宗派间的信仰不同,怎会动辄兵戎相向?这才使我想起老子提倡“寡欲”的现代意义,即使垂涎于石油资源,也不能如此强硬地入侵别国领土进行资源垄断。这种政治和军事的单边主义,或许是文化绝对主义、独断主义的反映。
  中国文化传统长期受到儒道和谐观的影响,宋明之后三教合一已演成常态,迄今已有千年之久。汉魏以后佛教传入中土,道家有接引之功。佛道思想长期融合,我们现在可以在中国和东南亚华侨的寺庙中看到诸神共享的景象;在道观里,可以看到太上老君和观世音菩萨并列,前庭可供一座孔子像。这种多神并列的情景,乃道家和谐观之具体反映。
  
   三、 贵“柔”谦“下”的现代意义
  
  911事件,美国遭受到这突如其来的浩劫,但主政者并未在政策及对待异己的态度上进行任何反思,只知使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在美国中心论的强化与推动下,使政治走向与军事行动更趋于极端与单边主义。这情景常令我想到老庄的哲理。
  这里仅就老子贵柔与谦下思想用之于治道方面来谈谈:
  (一)“大者宜为下”:《老子》第八十章曾为“小国”提供治国的方针,其要在于提高人民的经济生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不炫耀武力(“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有些防御性的武器就可以了,不必耗费民财大肆扩军或搞军售(“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老子为“小国寡民”(第八十章)提供施政方针的同时,他更为大国提供诸多治国良策,例如在第六十章告诫:“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就是说治理大国如同煎小鱼,不能常常翻动,常翻动就会破碎。把老子的话来检视当代,“文革”的折腾就是一个极深沉的教训。《老子》六十一章接着讨论国与国之间关系,世界能否和平共处,关键系于大国的态度。大国要像江海那样居于下流,为天下所汇归。老子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聚)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聚)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蓄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国宜为下。”这里强调国家无论大小,都应谦和相处,大国能够谦下以会聚小国,自然能取信于小国而赢得归顺;小国如能以谦下见容于大国,自可获得大国护养而取得平等看待。而国与国相处,最重要的还是大国先要谦下为怀。《老子》六十六章,再度阐发大国谦下不争的观念:“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对大国提示这些道理,颇适于书写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厅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