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西升经》养生哲学探微

作者:游建西




  
  四、情神关系
  
  《西升经·道象章第五》曰:“感激生精神。”⑥ 这是对产生精神或说包括知识、思想很精彩的说法。理解上有三:其一,过去有一句相应的话叫“触机而发”,可以理解为思想只有在不断的碰撞下才会有生命力。不断碰撞是一种有兴趣的互为活动,兴趣可以看成是不断兴奋的触机过程。剧烈的情绪就产生在不断的兴奋之中,这也可以解释为“感激生精神”。其二,感激是一种情绪,精神可以理解为思想、知识或纯粹的情绪,感激是互为反应的动态结果。因此,如果单就知识讨论,知识可以看作是感激的情绪成果。其三,按道家同气相求的思想理解,感激也是一种同气相求的感激,是有限之感激,是主观意义上的感激。用这个观点看“触机而发”亦是有限之触机而发。再就是含有层次性,也即所谓触机而发只是一定层面的触机而发,不是全面的、笼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西升经》情神关系说,是一种在理解了复杂现象知识、思想后的学说,虽说它的出发点是因养生而起,但要真正了解养生就必须将产生复杂情绪的根由找到。老庄及道家养生学说,均反对复杂的情绪,认为只有在清静状态下才可能作到养生的锻炼和目的。《西升经》所说感激生精神,是否与老庄清静无为思想相冲突呢?如果不冲突,《西升经》所说的感激生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西升经集注·道象章第五》曰:“精气合和更相感激,遂生精神,精神结化为人身神,以言虚能生实,无能生有。……意者神也,神者道也。”⑦ 从《西升经集注》上看精神的产生,有一个特殊的过程,即首先是精气合和,恍惚道象中有精,天地中有气,不是所有精气都可以合和,而是可以合和者合和,然后更相感激,不是所有精气合和都更相感激,而是可以更相感激者感激。如此,才有了精神的产生,即遂生精神。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不容易和相当复杂的过程。当这个过程完成,“精神结化为人身神”。在精神未成人身神之前,精神是什么,《西升经》没有说,《西升经集注》也未注明,完全要靠读者理解。可知的只有精神是精气感激的产物,精气可以理解为细微的物质性存在,这种物质性存在在感激中产生精神,感激是情绪型的,也可以理解为非物质性存在,遂而产生非物质性存在的精神。这是一种对精神的理解。落脚在非物质性存在上。还可以有一种理解,即将精神理解为一种“力”。如果是这样,“力”就可以往物质性存在上靠。熊十力曾经在他的《体用论》中说:“心力为一物”。这可以是重要的佐证和参考。
  感激生精神亦可看成是产生力的一种理解,这个力汗漫在时空中,为有用者所借用。力的概念成立,力亦是物质性存在。《西升经》曰:“精神结化为人身神”,力是散型的,结化后可以成聚合体。这是一种落脚在物质上的理解。此时的理解是,代表精神的物质性的力可以结化,即精神结化“人身神”。如果不讨论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存在,直接用中国传统的直觉理解,再考虑到老庄所说清静要求,精神在结化人身神时,亦有两种最基本的情况。一为清静之精神结化人身神;一为杂乱之精神结化人身神。在情神关系问题上,这是极重要的观点。感激生精神,清静亦是一种感激,即清静之感激。故而清静亦是一种力,可能是更重要的、恒久的力。如果是这样的力结化的人身神,当然属上乘之人身神。感激生精神的另一种即杂乱之精神结化人身神,这应该理解为孽缘多的人身神。有佛家所说因缘合和之义,这种杂多的感激生精神,必然是复杂之情,其人身神亦是必然要受这种杂多感激之情所缠绕,由此进入一种复杂之循环。故而《西升经》强调清静,强调虚生实,无生有,虚通清静,无通寂然永恒,若是此种清静和寂然之感激所生人身神,即为上乘。故而,讨论《西升经》的情神关系,无非求得一个清静神的认识,此为最重要之点。
  
  五、道神关系
  
  前述人道关系时,已经讨论过《西升经》中关于道的具体思考,这里再强调一下《西升经》所说的道与老庄思想的道殊无二致,其实就是继承了老庄思想的道,所以对道的解释不多赘述。《西升经》所说的神却是可以认真讨论一下的。神在理解上,有主观性,似乎是个性化的产物。《西升经》中曰:“意者神也,神者道也。”⑧ 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意,也即人的意识可以理解为神,当然这个神的概念是精神的概念,意,包括了意思、意识。人的意思和意识是一种思想活动。意,也即思想活动着的一种状态。那么,意者神也,可以理解为神是正在活动中的一种意识状态。这样理解对否?道家养生的基本手段是清静无为,活动着的神,或说活动中的意识,本身是与清静无为相悖的。所以说《西升经》在这里说的神虽然同意思、意识有密切联系,但是应该理解为此时的意,是一种在清静状态下的意,这样理解才可以同神联系起来,所谓“心死神活”也是清静与神联系的理解,才是正确的理解,要不就陷于一种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意者神也”的后一句是“神者道也”,这句话可以证实笔者的理解是正确的。所谓“神者道也”,神与清静有关,道也与清静有关,或说道是清静的一种表现,故而,经文此时说神,就不是其他的意思,而是清静的意思。那么“神者道也”,当然就是清静之神代表了道,或说就是道,此时的道概念,只是用神这样的说法来诠释罢了。那么,此时的神与道为一,神本身已经是客观性的存在,已不是前述个性化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到,《西升经》中在说神、意等等诸概念时,本身有几种转化,这些转化在理解之中,同当时的语境、内容、背景均有密切关系,全靠读者自己去悟。
  《西升经》在道神关系的考虑中,有“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的有趣考虑,说它有趣系指前述形神关系时已经讲了形神互补、互动的作用。而此时几乎是否定形对神的互补性,这又应该如何理解?如果说《西升经》是重神派,这句话可视为典型的代表。形神二者,其认为神重于形,故用真道来联系,而形不如神,便与伪道联系,这一价值取向,可以让人一下就知道养神比养形重要。道家认为神之重要,乃是神通过修炼可获长生久视之功,而形则只可等待日月消形,走完老天爷赋予的生老病残死之过程。
  再有《西升经》认为:“有为有欲者养形,无为无欲者养神。”⑨ 这个认识同所谓真道伪道的意思相类,在这里换成了无为和有为来讨论。按老子思想的意思,无为亦是道的重要表现之一,也同养神联系在一起。而有为同伪道联系在一起,正常理解,有为就有始终,有起始尽头,而无为则无始终,代表永恒。有欲同有为一样,有终结,而无欲则无终结。《西升经》清楚地表明,在这里讲道神关系时,神必须与道、清静、无为、无欲等这类有永恒价值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理解道神关系的精髓。
  
  注:
  ①《道藏要籍选刊·西升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版,第633页。
  ②参见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道藏要籍选刊·西升经》第643页
  ④《道藏要籍选刊·西升经》第642页。
  ⑤《道藏要籍选刊·西升经》第642页。
  ⑥《道藏要籍选刊·西升经》第623页。
  ⑦《道藏要籍选刊·西升经集注》第596页。
  ⑧《道藏要籍选刊·西升经集注》第596页。
  ⑨《道藏要籍选刊·西升经》第600页。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