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灯谜的格律








在上一节里,我们已提起过谜格。在平时的灯谜活动中,很多对灯谜不了解的朋友似乎很怕谜格,说到猜谜难,总说有什么格、什么格。其实,用格的灯谜告诉了你规定的格式,大大缩小了谜底的范围,加了谜格等于是加了注释,猜起来等于一种提示。猜谜者只要按照谜格规定的要求,用心思考,很快就能猜中的。这对初学者来说,可以说比一般猜法稍容易些。再说,用了格律的灯谜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灯谜是不用谜格的。

所谓格,犹如一种猜谜公式,用格灯谜的谜底必须符合谜格规定的特殊条件,使猜谜活动更有趣味性。由于灯谜的谜格很多,据说有四百四十多种,使好多猜谜的人望而却步。温州市图书馆刊印的《谜谱》一书,对繁杂的谜格作了一番整理精删,但也还有九十五种。谜格的使用对灯谜的推广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弃而不用又对灯谜的发展有很大的损失。好在谜格不常用,而常用的谜格又是少数,一般的灯谜爱好者只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谜格就可以了。这里,我就将几种常用的谜格介绍给读者,并用实例说明,以祈对灯谜的普及有点帮助。

1、秋千格:限定谜底是两个字,而且这两个字可以上下位置互移,仍能产生意义,与谜面扣合。如“问苍茫大地”(打地质名词一),它的谜底是“土质”,互相移动位置成为“质土”,理解成“质问土地”,而与谜面相扣合。因为谜底两字如秋千对荡,得名秋千格;似两珠滚动移位,又名转珠格。

2、卷帘格:规定谜底必须是三字(含)以上的词或词组、成语、句子等,自下至上倒过来读,与谜面相扣合。如本人所作的一条谜:来日再战(卷帘格)(猜三字常用词一)。谜底是“打天下”三字,倒过来读成“下天打”与谜面扣合贴切自然。这种谜底倒过来读大有珠帘倒转之势,因而得名卷帘格。秋千格和卷帘格是倒读类谜格中最为常见的两个。

3、徐妃格:它的谜底字数要求两字或两字以上的词或词组,但这个词或词组的偏旁部首必须相同,在摒除相同的偏旁部首后,将余下的文字连读来照应谜面。拙作中有“婆婆无理”一谜,出于俗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句。肯定了“婆婆的无理”之后,那就是“公对”了。此谜用了徐妃格,谜目为植物一,谜底是“松树”。将谜底两字中相同的偏旁“木”字去掉,余下“公对”连读,与谜面“婆婆无理”反扣成趣。此格得名源自《南朝后妃传》中徐妃的故事,徐妃常化半面妆,与此种谜格中隐去一半的部首连读与谜面扣合相类似,故取名徐妃格。

4、求凰格:求凰格的名称意于“凤求凰”一句,和对联差不多。谜面是上联,谜底是下联,要求对仗工整,字数不限,但必须在所对谜底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规定的附加字,象“双、对、齐、配、匹”等含有“凤求凰”意思的字来扣合谜面。以“方针”这一谜面为例,它就是上联,谜目要求(打数学名词一)。谜底以“角线”与“方针”相对,再在前面加“对”字而得出谜底“对角线”。

5、白头格:谜底的字数在两个以上,其中第一个要读成谐音或同音的白字,故意做白字先生。如我曾以“独生子”为面,用白头格要求打一外国作家。谜底是“但(单)丁”,就是故意将第一个“但”字读成“单”字来与谜面相吻合。

6、梨花格:春天时节,梨花一开,满树全白,此格得名于此。用梨花格的灯谜谜底就是要求把两个字以上的谜底,全部读成同音或谐音的白字,才能与谜面相扣,这是谐音谜格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格。如:
大海怒潮(梨花格)(打电器一) 扬声器
这个谜底的三个字要读成“洋生气”才与谜面的“大海怒潮”相扣。

7、上楼格与下楼格:它们都是移字类谜格中较有代表性的大格。谜底字数要求在三字以上的词或词组、成语等。上楼格是把谜底的最后一个字移置于第一个字前面连读,来照应谜面,而下楼格则是将谜底的第一个字移置于最后连读来照应面句。如:

矢志从一 (上楼格)(打成语一) 誓不两立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下楼格)(打聊目一)真定女

这两则灯谜是分别将谜底读成“立誓不两”和“定女真”后,才能与题句照应的。

8、遥对格,又名求偶格、鸳鸯格。要求谜底字数与谜面一样多,成对偶句式,讲究平仄分明,字义相对工稳。如以“汉子”(打画家一),谜底为“唐寅”。汉、唐都是朝代名,子寅均为时辰。底面之间相对犹如鸳鸯相随、配偶相对,其得名缘源,我们一望可知。

9、探骊格,又名骊珠格。这是谜格当中最常见但也最难捉摸的一个谜格。谜底一般由一词组成。谜条上不标谜目,只标谜格,将谜目与谜底贯成一意,让猜者在猜出谜底时谜目同时带出,与谜面相扣。如“吾”(探骊格)其答案是:成语有言在先。其中“成语”就是隐去的谜目。

10、碎锦格。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要将完整的谜底好似碎锦一样将它分割若干小块,然后按分割后的文字单位连读而与谜面相应,但谜底的字数须在两个以上。如“众口一辞”的谜底是邮政设施“信筒”。这个谜底分割后成“人言(信)个个同(筒)”,才能与谜面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