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灯谜的一般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灯谜也是如此,要是没有一定的规则,灯谜也就不成灯谜了,简直是一种歪门邪道。掌握灯谜的一般规则,对于猜谜和制谜者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那么,灯谜有哪些一般规则呢?

1、底面不可相犯。这是一条基本的规则,不管猜谜还是制谜,都必须遵守。何为底面不可相犯?就是谜底与谜面不能有相同的字出现。这种毛病为谜界的大忌,俗称为“泄白”。有些人自作聪明,称为“泄白格”或“露面格”,确实有些好笑。所以叫谜就要求隐而不露,露了就不是谜,所以露了、泄了还称“格”,岂不有点滑稽?如有人曾以“悬崖勒马”为面,打国名“危地马拉”,谜面与谜底都有一“马”字,这就是底面相犯。此种情况各地报刊上发表的灯谜作品时常可以见到。怎么办?改呀。如上面这一谜例的谜底那个“马”字不能改,只好从谜面动手术,将“马”改为“缰”,文义不变,以“悬崖勒缰”扣“危地马拉”就可以了。

2、谜面要成文。这是对制谜者的要求。在介绍谜面时,我们已经说过,谜面要自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不能杜撰。灯谜制作者所构思的谜面,除了某个字、某种符号以外,凡两字以上的必须成词或表意清楚的通顺语句,能自然地表示一种概念。否则,虽能相扣,亦毫无谜味。如:月巴(打地名一)合肥“月巴”是什么?它不能表述一种概念,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或什么意思。这样的谜面即犯了谜面不成文的毛病,谜底素材再好,也只能忍痛割爱。

3、底面要字字落实,不能有闲字。所谓闲字,就是指某些在谜面或谜底没有着落的字。如:胜利成果受到上级通报表扬(打物理名词一)夸克。

这条谜语谜面的闲字就显然太多了,“上级”、“通报”、“成果”这类的词完全可以省略。克服出现闲字的方法很多,如前面讲过的“面上加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还有抵消法,词性转换等。防止出现闲字与谜面要成文是互相关联的。防闲字而使谜面不成文不行,为使谜面成文而出现闲字也不行。这两者的统一体现了制谜的某种难度和巧度。掌握好规则,要靠我们自己平时多动脑筋,提高文化素养和谜艺。

4、一谜一底。这一要求,我们在第二节里已经提到过。当制谜者确定谜底,制成谜面,立出谜目的时候,必须对谜底素材要有一个比较完全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预防出现一谜两底或磨棱两可的谜底。但是,有时制谜者的思路与猜射者的思路会大相径庭,得出不同的谜底。如:什(打电影名一)画中人但后来上映了《苦难的心》,似乎比原来的谜底更贴切。一谜两底的现象有些可以纠正,有些则无法更改,如我们在前面例举到的“亚”(打成语一)这条灯谜就无法纠正,象“台湾同胞盼大陆探亲”(打一电影名),作者原构思的谜底为“望乡”,可后来出了部国产电影《归心似箭》,二者均可作为谜底。这条谜的修正方案有两个,一是将两者组成一个复合谜底,即“望乡、归心似箭”,二是在谜目上再加以限制,改为(打外国电影一),或(打国产电影名一)即可。

5、谜底不能成为谜面的直解、演算或直接的回答。谜贵别解,谜味出于别解,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那就等于词义解释,或者简单的回答和运算了,而不是灯谜。下面两条灯谜的毛病就在于此:爱国华侨(打电影名一)海外赤子青年一代(打电影名一)小字辈6、谜底与谜面也要讲究思想性。灯谜虽是文字游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具,还是要讲点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考虑到群众在传统道德范畴的接受能力。一般说来,谜面是褒义的,谜底最好不要是贬义的,反之,谜面是贬义的,谜底也不要是褒义的。反面人物,反动的和黄色淫秽的东西也不要制成灯谜。

但是,在这一方面不能过分苛求,否则会出洋相的。一九八○年的时候,我有一学友制了两条灯谜,一是以“分母、离子”为面,扣食品“拆骨肉”,二是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面扣英雄“王杰”,都是好谜啊。他把自己的这两则灯谜投寄某晚报副刊,结果编辑回信肯定该谜的艺术性,但在思想性上加以挑剔,说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分母离子”这种“拆骨肉”现象,还说把封建帝王与无产阶级英雄联系在一起不妥。显然这种说法是“左”意识在作怪,牵强附会地把灯谜与政治“嫁接”。学友接信后大为不满,将谜作改投《文汇报》副刊,不久即被录用。

都说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是刚性的,但我们在运用规则时要灵活,不是我被规则所限制,而是规则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