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如一日,泰勒的作品扎根于美国南方的城市和其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围绕着较为发达的农庄和城镇工业中心,诸如纳什维尔和孟菲斯等等市镇。南方的各个阶层为了不使财富外移,多半只在狭小的亲戚圈子内结成姻亲。泰勒之不同于其他南方作家处,即在后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内疚深重又倍受生活煎熬的青年男女,而泰勒笔下所反映的却是那批满足现状,终日无所事事的一辈,如今正贻害于青年一代,而这种隐蔽的灾难一时尚不易为南方中产阶级所认识或接受。但读者却完全能从其小说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寓意——那种对青年一代的召唤和隐喻的启示。
《孟菲斯的召唤》是泰勒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卡尔佛是位藏书家兼编辑时,在纽约和一位犹太妙龄女郎同居,生活十分安适;不料他的两个大龄姐姐分别用长途电话召他回老家去解决父亲的私事。老父其时已年过八旬,忽然要结婚以便度个温馨的晚年。多少年来为了侍候鳏居的父亲而耽误各自青春的二位老姑娘,这下子难免不对老父心怀怨忿,并且合谋要抵制这桩婚事,因此求助于早已遁迹北方的未婚兄弟来共同对抗。菲利普虽然承担了这一任务,却胸中另有意图;他是来故乡算旧账的。这一家人四十年前受了老卡尔佛合伙业主的欺骗,把田地变卖了抵债,从纳什维尔农庄迁到孟菲斯小城镇谋生。这一迁移无形中打乱了菲利普的交际活动和恋爱追求;此次他借回家之便,要趁机报复。可是没想到自身虽然已达中年,回到故地一切旧情又袭上心头,使他一时难以摆脱。作者素以观察细致,叙述动人见称,此书中更发挥这一令人心折的长处,对南方老一辈居民的方言、服饰和情感娓娓道来,而各个人物又绘声绘影,写得有血有肉,成为在今日社会中随处可见的角色,从而获得了读者的钦佩。因此在故事结束时,菲利普既不想在这一小城镇中更事逗留,而南方的如云往事又加重了他的感伤和怀旧心情,似乎今生今世无论他漂泊到何方土地,再也忘不了这少时情怀的萦绕。
这篇小说能赢得美国文坛的大奖,诚非易事。须知南方名作家林立,尤其在描绘大家族的一代显赫和其后裔的衰落颓败到出奇程度,早已闻名于世。泰勒不仅具备南方作家的此中特点,且对大家庭的内幕秘闻,种种恐怖手段和明争暗斗以及人性的退化等等,描绘得更加细致入微。而他又能不落陈套,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这些丑事写得似隐若显别出心裁,既保持了故事的紧张气氛,又能突出现代美国生活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花样翻新读来有味,巧妙地阐发了传统的寓意。《孟菲斯的召唤》问世后,美英评论界一致把泰勒誊为当代的心理分析大师大作家亨利·詹姆斯。这自然是从小说的文学价值来评比的,至于两位作家的风格,则迥然不同。亨利·詹姆斯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改入英国国籍的美国作家,曾被视为心理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可是詹姆斯在晚年时日益感到他所置身的狭隘上层社会,束缚了他的文学天地。而半个世纪后的彼得·泰勒同样囿居于上层社会生活的樊笼,却发现这个古老的社会,越来越有潜力可挖。究竟症结何在?
一如亨利·詹姆斯和世纪初的新一代作家,泰勒不主张繁复虚构的故事情节,而着重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被得·泰勒的笔锋虽然也朝向这一标志,可是他紧紧抓住时代前进的不同步伐,人物类型随之增多,性格既多层次又善反复,确非同类作家所能及。人们常说南方作家千篇一律纠缠于记述一个古墓式的旧社会生活,而泰勒笔下的故事,却进一步追究这一古墓式的社会结构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在突飞猛进的新时代里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旧框架。年青的一代要摧毁这旧框架颇不容易,相反往往自投罗网,并在不知不觉中加固了这一旧框架。《孟菲斯的召唤》中所述三位中年子女,按照南方小城镇的门第习俗,守住鳏居老人和仅有的祖产,不再缔结外姓婚姻,以此终老,是他们的天职。不图如今老父却要再婚,形势大变,这些中年子女便感到未来生活之了无着落,大为恐惶;于是各施伎俩,对老人软硬兼施,使老父变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李尔王。另一方面,那位欺诈老人致富的刘易斯·沙克福却通过巧取豪夺,成了当地有钱有势的大红人。这一事实,反映了政治上没落的南方大地主,经济上正在蒸蒸日上;而青年一代一时也还逃不出他们的掌心。
提到亨利·詹姆斯,人们不得不想到弗洛伊德和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杀父恋母的情结。然而《孟菲斯的召唤》并不套此主题展开正面叙述,泰勒更侧重于俄狄浦斯企图逃避宿命反而投入一己命运的圈套这一规律,终究应验了恋母情结的咒语。他的这一古老悲剧写出了一个新版本,因而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评判员的青睐。这只是最基本的解释,其实泰勒围绕着南方的风土人情已创作了大量的中篇和短篇,数十年一贯而且立意新颖,颇能跟上时代意识。他从不重复前人的道德教条,作善恶报应的说教,他只是通过一己所熟知的南方生活琐事,使用现代手法或作意识流,或作惊险恐怖及离奇讽喻等等,以迎合新一代读者的口味。他只是揭开旧家族中父母子女间的悲剧,暴露前人的所作所为。至于该从故事中得到任何教益,只能由读者自己去回味思索了。
彼得·泰勒于一九一七年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在纳什维尔和孟菲斯度过童年,并在当地学校上学,其后毕业于肯尼亚大学及范登别尔大学。他一度执教于哈佛大学及北卡罗列纳大学,一九六七年转入弗吉尼亚大学讲授文学创作。数十年来,他发表了二十余部中篇和短篇小说集,两部长篇小说及戏剧等作品,其中《女财主》(一九五○),《桑顿的寡妇们》(一九五四),《幸福家庭全一样》(一九五九),《莉昂诺小姐最后一面及其它》(一九六三),《在米罗地区及其它》(一九七七)等书,尤其获得好评。泰勒作品的特点之一,是对南方大家族中的黑人地位从不忽视。在《孟菲斯的召唤》一书中,虽然黑人并不太突出,但他们身为家仆在新潮流中已与主人共命运,连思想逻辑都模仿得维妙维肖,当然也吸收了白人的许多毛病,不过为故事添上不少色彩和加深了时代意义。此外,在孟菲斯怀旧病的人们中,泰勒特别加上他乡遇知己的情怀,他甚至让主人公菲利普赶上海明威的迷惘一代青年,于二次大战期间在巴黎参军,结识了当年最受人赞赏的文艺沙龙主人女作家葛屈罗·斯坦因,而且出于对美国乡土的怀念,泰勒写菲利普曾和斯坦因共话孟菲斯社交生活中的许多熟人。这显然是作者彼得·泰勒的本人事迹的翻版。据说他正酝酿另一部新长篇,完全是回忆录加虚构的故事,把田纳西州的真人真事都罗织进去,再次使故乡人物在八十年代的背景中重现。他将把书中故事推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情景,以他祖父为模特儿写一位田纳西州参议员身后荣归故乡的故事;凡他所能记忆的亲属从牧师到律师,从善人到恶徒,无一遗漏而恰如其份编入这部新作品中去。这也许将成为彼得·泰勒的另一部力作。
(Peter Taylor,A SummonS toMemphis,New York,Alfred-A.Knopf,209pp.)
海外书讯
仲子